□ 周梁
1991年12月8日,蘇聯大家庭的三個“大佬”——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在白俄首都明斯克簽署了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別洛韋日協定》,推了將頃的蘇聯大廈最后一把。21日,除了“提前”獨立的波羅的海三國和倚老賣老的謝瓦爾德納澤領導的格魯吉亞,另外 11個加盟共和國通過了《阿拉木圖宣言》,正式宣告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獨聯
體的主要機構有國家元首理事會、政府首腦理事會、跨國議會大會、協調協商委員會等。總部設在明斯克,工作語言為俄語。
獨聯體成立后經歷了4個階段。初期以聯為主(格魯吉亞于1993年底加入)。獨立后的各國除俄羅斯外,都沒有自成體系的國民經濟,所以各國積極開會,通過各種加強合作的文件。但由于誰都不愿出讓剛剛獲得的主權,合作多限于意向,簽署的文件也都流于紙上。
第二階段,獨聯體開始分化組合,時獨時聯。由于經濟持續衰退,改革方向和外交重點漸行漸遠,各國結成了多個盟中之盟: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組成歐亞經濟共同體;上述5國加上亞美尼亞,又組成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格魯吉亞、烏克蘭、烏茲別克(今年5月吉爾吉斯發生政權變動后退出)、阿塞拜疆和摩爾多瓦則在美國支持下結成“古阿姆”集團;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還成立了俄白聯盟。只有土庫曼獨來獨往,既游離于“五國”和“六國”之外,也多次缺席獨聯體元首峰會。
2000年普京出任俄羅斯總統后,獨聯體進入其第三階段。俄羅斯開始把獨聯體作為重振大國雄風的重要基地,視其為外交的最優先方向,在政治、軍事各個方面加大了對獨聯體國家的外交攻勢,力爭扭轉四分五裂的局面。但2002年的格魯吉亞“天鵝絨革命”使普京的獨聯體戰略遭受新的打擊。
由于各國紛紛進入政權更替期,再加上普遍的經濟低迷,人民生活貧困,以反俄為傾向的民族主義浪潮在各國爆發。烏克蘭、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先后出現危機和動亂,以烏克蘭為首的“古阿姆”集團和以哈薩克斯坦為首的中亞合作組織的離心傾向進一步加大。獨聯體的發展進入到了新的階段。
到今天為止,獨聯體這個前蘇聯的“影子”,擁有近3億人口的國際組織,已經走過了14個風雨春秋。期間,獨聯體共舉行過39次峰會,簽署了大量協議,但其中大多數最后都不了了之。現在,把12個國家的首腦聚集到一起開個會,都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今年5月9日,普京想趁“慶祝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之機順便舉行獨聯體峰會,但仍有兩國元首拒絕到會。獨聯體各國在領土、領海、資源及歷史、民族、語言等問題上的裂痕,也隨著時間推移日漸加深。獨聯體聯的成分已越來越少,獨的趨勢則不斷加大,成為一個沒有多少地區整合功能的松散的國際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