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雷和平 林之詮
失信的苦果
陜西周至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劉志成給記者說了件事:去年,周至縣一家生產飲料的企業,從西安市爭取到一筆科技扶持貼息貸款指標,可該縣工、農、建三家銀行都
不給貸,企業老板情急之下將總部遷到楊凌,在那里很快得到了貸款,但企業稅收當然也就繳到楊凌了,這對本來企業就少、財政緊張的周至縣無疑是一大損失。
但當地金融機構的同志說起企業“貸款難”,則更多的是委屈和無奈:周至去年年底全縣存款余額20.9億元,貸款余額7.6億元,存差達13.3億元;去年除農村信用社較年初新增貸款4210萬元外,其他銀行沒有一分錢的新增貸款。截至今年3月底,全縣金融機構存款總余額為22.3億元,貸款余額為7.9億元,存差達14.3億元,存貸比僅為35.4%。銀行認為,目前周至縣主要不是缺錢,有大量資金需要合理運用,但苦于沒有好的、符合貸款條件的項目和用途,表現在金融機構的主要問題則是“難貸款”。他們對周至縣金融生態環境的現狀顯然沒有地方政府和企業人士那么樂觀。
前些年,周至縣一個農信社轄屬的信用站員工與部分村民勾結,虛開假存單騙取信用社資金,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案件信用社居然輸了官司,當地法院強制執行,從信用社拿走大量資金。后來,經過信用社多方努力,官司改判,但是直到如今,還未進入執行程序。
目前,周至縣農信聯社不良貸款高達1.7億元。其中比較突出的有十三類不良貸款,總余額達4608萬元。這些貸款主要是:黨政干部貸款余額850萬元,黨政干部擔保貸款余額241萬元,政府部門貸款405萬元,政府擔保貸款160萬元,鄉鎮企業貸款余額788萬元。這些貸款有許多是從農村基金會并入信用社的,許多當事人還在崗工作,收回的難度非常大。
數據表明,周至縣金融機構目前信貸資產質量之低,不良貸款占比之高以及信用環境之差也出乎記者的意料之外。盡管近年來各方面加大了收貸清息的力度,加強了信貸管理,不良貸款占比較過去明顯下降,但目前周至縣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比仍然比較高。目前該縣各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狀況仍在惡化,去年全縣金融機構合計虧損達1131萬元。
信用的力量
如果說周至縣的金融生態環境狀況讓人憂慮的話,陜西省澄城縣金融生態環境的變化則讓人感到精神振奮,備受鼓舞。
澄城縣所在的渭南市曾經是金融風險比較集中的地方。由于環境的惡化,金融機構的存貸差拉大,在存款上升的同時,各家金融機構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卻在萎縮,2000年底,縣內國有商業銀行和農信社不良貸款占比很高,縣內四家主要金融機構全部虧損,總虧損額達3335萬元。
而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澄城縣一個農信社的馬百黨,從事信貸工作34年,累計發放貸款5000多萬元,卻僅有2萬元貸款因群眾受災形成逾期。這一現象引起人行縣支行一班人的思考。同樣的環境,同樣的工作條件,馬百黨為什么能夠做得那么好?結論是馬百黨個人具有獨特的魅力,并由此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在學習馬百黨先進事跡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人行澄城縣支行決定開展信用環境建設工作。通過三年多的努力,全縣評定誠信企業15家,評定信用戶23840戶,占全縣7萬農戶的34.06%;評定信用村72個,占全縣266個行政村的27.07%,其中3個示范信用村,10個紅旗信用村;一個信用鄉。
在全縣目前惟一的信用鄉———雷家洼鄉,信用社主任趙博峰向記者談起幾個數字:目前全鄉信用戶共達2890戶,占農戶總數4049戶的71.4%。在加強信用鄉建設的基礎上,全鄉的產業結構由過去的單純種植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養殖業、運輸業、商業等多元化方向發展,農業總產值和農民人均純收入以每年200萬元和62元的幅度持續增長。
與此相應的是,近2年來,雷家洼信用社每年存款凈增加都在200萬元以上,去年存款增加300多萬元,目前的存款余額是3000萬元,不良貸款占比目前已經下降到10%以下,貸款收回率達96%以上,利息收回率年年達到100%;2000年時,信用社實現扭虧為盈,連續數年實現盈余。
雷家洼鄉副鄉長韓寧祥告訴記者:信用鄉的建成的確解決了農民貸款難和信用社難貸款這對矛盾。
人行澄城縣支行行長王凱俊將信用環境建設帶來的好處歸納了六條:一是有效疏通了信貸渠道,緩解了農民和企業貸款難、金融機構難貸款的矛盾;二是有效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風險,保障了縣域金融的安全穩定;三是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支持了地方經濟發展;四是改善了村風企貌,促進了文明風尚的形成;五是轉變了干部作風,促進了廉政建設;六是改善了金融機構同各方面的關系,實現了銀企社農共同發展。
以前澄城縣的農民和企業貸款難的問題普遍存在,幾家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比最高的占到88%,最低的也有47%,無一例外地嚴重虧損。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得到了根本改觀,農信社截至今年3月末的不良貸款占比由2000年的47%下降為今年3月底的11.54%,全縣農信社2001年以后實現年年盈余。整個金融系統和全縣的經濟發展情況也出現了喜人的局面,縣內國有商業銀行和農信社的不良貸款占比由2000年的64%下降到目前的24.8%,去年年底縣內國有商業銀行和農信社全部實現盈利,實際利潤總額達2666萬元。
讓西北的山更綠
同樣的地域相同的背景,卻有不同的結果,其中自有道理。周至縣的現狀告訴我們:在一個金融生態環境較差的地方,如果不能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信用環境惡化的嚴重危害,盡快采取得力措施改變現狀,要實現地方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就完全是一句空話。而澄城縣的實踐則告訴我們,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至關重要,有了一個好的環境,農信社和縣域金融機構的作用就能得到更加充分地發揮,農民和縣域企業的貸款需求就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滿足,農村和縣域的資金外流問題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澄城現象還說明,解決農村和縣域的資金外流和金融支持問題,金融機構和各級政府以及整個社會不是沒有辦法、沒有出路,而是事在人為,大有可為,關鍵是行動不行動以及怎樣行動。
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綜合運用行政、司法、市場等手段解決各種矛盾。在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的工作中,政府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要切實把政府管理職能轉到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提升政府的行政能力,規范行政行為。各級司法部門在審理金融債權債務糾紛過程中,要排除外界干擾,提高審判效率,公平公正執法,為金融機構維護債權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要完善相關立法制度,加強對信貸權利人的法律保護,為重建良好信用秩序提供法律保障。
一些地方的成功經驗同時也表明,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從工作規劃、實施辦法的制定、出臺,到爭取各個方面的廣泛參與、支持,到不斷總結完善,推動整個信用工程的長期、持久開展,都離不開當地人行的艱苦努力。因此,要充分發揮各級人行在此項工作中的助推作用,積極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因素,推動此項工作的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