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貝爾格萊德記者宋文富
為期兩天的歐洲復興與開發銀行第14屆年會日前在塞黑首都貝爾格萊德落下帷幕。來自世界各國的2500多名政治家、金融經濟界人士參加了這次會議。
從這次規模龐大的國際會議所達成的共識看,會議所表現出的意義有這樣幾層:
其一,對塞爾維亞的發展給以鼓勵。近年來,塞爾維亞在健全政治經濟法規、與國際社會溝通與合作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經濟恢復加快并日趨穩定,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銀行、保險等行業的轉軌速度明顯加快。2004年塞爾維亞國內生產總值較上年增長7%,總量達到221億美元,人均2950美元。截止到2004年底,進出口總額為148億美元,外匯儲備達51億美元。隨著經濟環境的好轉,引進的外資逐年增加。“可口可樂”、“米其林”等大型跨國公司紛紛在這里登陸。特別是今年初,塞黑加入歐盟的可行性報告首次獲得積極評價,使歐洲復興與開發銀行自成立以來首次決定,將年會設在貝爾格萊德舉行,其用意也十分明確:通過向與會者展示塞的“嶄新一面”,促進各國大力參與塞的經濟恢復進程。
其二,進一步促進各國對巴爾干西部地區的投資。正如歐洲復興與開發銀行總裁萊米耶爾在大會開幕式上所講,之所以選擇在貝爾格萊德舉行此次會議,就是因為前一階段該地區各國取得的巨大進步。經過多年的戰亂,該地區各國“正在向民主和穩定的市場方向前進”。盡管歐盟對巴爾干各國入盟的要求一直持積極態度,但歐盟自己也清楚,各國要想達到“歐盟標準”,沒有大量資金作后盾根本就不可能。對于經濟底子最薄的塞黑、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以及阿爾巴尼亞等巴爾干西部國家來說更是如此。幾年時間里,僅歐洲復興與開發銀行即向該地區投資41億歐元。因此,此次會議向各國發出的一個最明確信號就是,“該地區的整個經濟與投資環境已得到極大改善,投資者的財產安全與經濟利益可以得到最充分的保證”。
其三,鼓勵以經濟手段進一步消除各個國家與民族之間的分歧與矛盾。近年來,巴爾干西部各國陸續出現了一些跨越民族與國界的企業。如克羅地亞的一家公司前往薩拉熱窩境內投資,從而使一座停產多年的磚廠即將在近期重新開工。波黑的一家咖啡加工企業,已經開始在巴爾干其他各國陸續建立自己的分公司和生產線。歐行總裁萊米耶爾對這種跨國的區域經濟聯系,給予了高度評價和鼓勵。他說,“原有經貿關系的重新恢復,即可促使舊的政治傷口和民族分裂能夠盡快愈合,使之讓位于更為實際的經濟需要。”他表示,這種跨國界的項目與設施,更有助于得到歐行及其他國際組織的資金支持。
當然,大會對塞黑及該地區在司法及法律法規建設方面的缺陷也提出了批評,并提醒一些國家注意控制所出現的通貨膨脹、巨額外貿赤字,以及失業率過高等現象。
(本報貝爾格萊德5月31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