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新加坡《聯合早報》5月7日
日本財政部長谷垣禎一近日建議亞洲發展債券市場,從而讓更多的本地區儲蓄得以在當地進行投資。
他說:“在我們的這個區域之中,有充裕的資金和儲蓄,我們有必要看到這些資金在
本區域滾動。”
他指出,設立本區域的債券市場將可以協助防范類似1997-1998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重演,當時導致這一風暴發生的部分原因就是亞洲的儲蓄投資到區域外的市場,而流入亞洲地區的,都只是短期的資金。
目前,亞洲債券市場已經有一個雛形,那就是計劃在今年中在香港上市的泛亞洲債券指數基金。
馬來西亞第二財長諾爾也指出,亞洲有必要更經常的動用其超過1萬億美元的儲備來進行區域性投資。
他說:“在亞洲國家具備足夠的金融資源來進行本區域的發展下,卻經常要通過區域以外的中介才能取得這些儲蓄,那是很帶諷刺意味的事情。”
諾爾及日本及東南亞多個國家的財長都認為,為保護亞洲地區貨幣免受沖擊,有必要增強貨幣互換協定(掉匯)的規模達一倍,以抵御本幣受到投機沖擊。
財長們是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召開的亞洲發展銀行年會上就加強清邁協議(CMI)的做法展開討論的。CMI是亞洲國家旨在抵御金融風險所建立的一種貨幣互換關系。
其后在一項聯合聲明中,日本、中國、韓國及亞細安10個成員國的財長表示:“為解決短期資金流動問題,應增加雙方貨幣互換協議(BSA)的規模。”
官員稱,亞洲央行貨幣互換規模增加一倍后,將達700億美元以上。(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