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圓圓/編譯
在韓國這樣一個既十分傳統、又非常網絡化的社會,人們結婚對嫁妝仍然很看重,不過,韓國人的嫁妝也變得越來越高科技了。
三十年以前,新娘在過門到婆家時,通常帶的是娘家自制的緞面棉被和褥子。如今
,嫁妝中的必備大件變得全然不同了——諸如家庭影院,大屏幕等離子電視機等等。
這種古老傳統的現化代轉變對家電生產商來說可是個大好事。LG電子和三星電子公司的營銷專家估計,韓國20%的家電銷售來自嫁妝市場。
2004年,LG電子公司的數字電視銷售量是2001年的6倍。該公司營銷部經理尹仁德說,在這一增幅中,嫁妝市場的貢獻占到了40%以上。
韓國最大的網上購物商場之一Interpark去年10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年輕的新娘們把她們2/3的嫁妝預算花在了電子商品上。
盡管嫁妝變得高科技了,但它們的社會功能并沒有變:不僅連接了新娘和新郎,而且連接了雙方的家庭。
“按傳統習俗,在雙方家庭彼此熟悉之后,新娘家就要送出嫁妝,然后雙方家長互贈禮物,”梨花女子大學消費科學與人文發展教授全海正說。
父母在做決定的過程中仍然起了相當大的作用。雖然很多有工作的新娘和她們的未婚夫婿們正變得越來越獨立,但一些人還是把所有嫁妝準備工作都留給父母來辦。不少人喜歡拉著母親一起購物,特別是到了要掏腰包的時候。
“多數父母們仍然很注重面子。當女兒或女婿開口索要最新上市的電子產品時,父母一般不會說‘不’,怕這會使自己顯得寒酸,要么就是因為他們想為女兒‘一輩子只有一次’的大事盡己所能。”淑明女子大學婚姻文化專家金燕華說。
就在50年以前,韓國新娘一旦過了門,就幾乎沒有機會回娘家看看了。所以,她會把父母準備的所有東西都帶走,以便裝飾自己的新房。
父母在置辦嫁妝時的花費往往會超出自己的實際支付能力,因為他們希望女兒能博得新家中家庭成員的喜愛。另外,嫁妝還可以展示自己家庭的社會地位。
時至今日,傳統風俗還是要新郎負責準備一套婚房,而不再只是在他的父母家中有一個房間就行。鑒于高昂的房地產價格,新郎們在選擇嫁妝時擁有越來越多的發言權或許就不足為奇了。
“我們在選購家電時,我一說‘我們還是買個小一點的電視吧’,我丈夫就默不作聲了。最后我放棄自己的想法,說‘好了好了,我就給你買那臺大屏幕的投影電視’,他一下子高興起來,并主動幫忙湊錢。”27歲的金燕景說,她是一年前結的婚。
嫁妝家電的一大供貨商、Himart折扣店的營銷經理楊東哲表示,新娘們更關心的是與家務活相關的電子產品,而新郎們則對視聽產品更感興奮。
考慮到丈夫對視聽產品的熱衷,崔成浩30歲的未婚妻在安排嫁妝預算時,打算花在電子產品上的錢比家具還要多。如今已經當了五個月新郎的崔先生說,看電視時沒有一張沙發可坐,這有時令他感到很不舒服。
元吉紓是一個專業的婚慶策劃師,對新郎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屏幕純平電視看的場面她已經屢見不鮮了。和客戶一起選購電子產品時,她經常要苦口婆心地開導:太大的電視對狹窄的空間來說并不合適。
“但也有這樣的夫妻:在我的建議下,他們先買了一臺比較小的電視。可是才過了幾天,新郎又去換了一臺大彩電。”元女士感到無可奈何。
原因是如果元女士讓新娘買一個大冰箱,那位新郎倌顯然會感到委屈,覺得自己太不被當回事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