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正文
 

投票權約半數控制在七國集團手中 IMF何去何從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09日 03:16 第一財經日報

  24名泰國胖姑娘,5月1日聚集曼谷西部50公里的佛統古城,參選年度“珍寶皇后”。除決出冠亞季軍外,一位182公斤重的胖佳麗奪得“IMF(I’mFat,我肥胖)”后冠。巧合的是,這一選美盛事和“IMF”小姐后冠始自1997年,伴隨著令泰國人刻骨銘心的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縮寫亦為“IMF”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就在今年“IMF”小姐出爐之際,包括泰國在內的東盟10國和中、日、韓三國財長聯席
會議,5月4日在伊斯坦布爾發表宣言談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調整。這令部分敏感的美歐人士感嘆,“東亞終于以東盟10+3的統一形象,向IMF甚至整個國際金融舊秩序叫板”。

  作為當今最重要的政府間國際金融組織,IMF是1944年7月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召開的國際貨幣金融會議的直接成果,也是美國主導二戰后國際經濟和金融秩序的一個重要制度安排。IMF正式成立時間是1945年12月27日,到今年底正好誕生一甲子。

  審視一下IMF就不難明白,國際經濟秩序其實從不以“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為基本原則。在“促進國際金融問題的協商與協作”、“促進國際貨幣合作”等宗旨下,IMF現有184個成員享有的投票權,取決于各自經濟實力,特別是對IMF的資金貢獻和美歐發達國家的安排。按60年來的慣例,世界銀行行長由美國總統提名美國人擔任,IMF總裁則由歐洲幾大國協商推舉歐洲人出任,其公平性甚至不如世界貿易組織。

  具體看IMF的投票權分布,約半數控制在七國集團手中。其中美國擁有17.14%,德、法、英、意、加分別為6.01%、4.96%、4.96%、3.26%和2.95%,日本有6.15%,全球第二、亞洲最高。而中國只有2.95%的投票權,韓國僅為0.76%,即使東盟10國與中、日、韓聯合,這13國在IMF的投票權也不過13%左右,仍遠不及美國一家多。

  而恰恰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國家,近幾年已成為無可爭議的世界經濟增長發動機。據IMF自己的統計,中國已是全球第七大經濟體,去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近10%;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達9.5%,高于其他主要經濟體。盡管高油價給造成一定風險,但今年亞洲經濟增長前景仍良好,中日韓和東盟10國的GDP占世界GDP總量的比率,1960年是9%,2003年升至19%。難怪IMF新任總裁羅德里戈·拉托今年上任后,首次出訪就選定日本、中國、新加坡和越南等國,表明東亞在世界經濟體系和IMF中的地位之重要。

  東亞國家經濟實力的明顯上升,當然會反映到諸如IMF投票權再分配上。而關于適當提高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投票權的呼聲,早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就出現了,因為美歐等國趁機謀利,IMF的貸款救助方案后遺癥非常多。

  因此,如果說實力是國際關系較量的核心因素,那么在東亞各國走出金融危機陰影、而歐美面臨發展瓶頸之時,中日韓和東盟10國5月4日重提IMF投票權調整,自是順理成章。該宣言明確提出,中日韓在IMF的投票權比例,應根據其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調整。即由目前的2.95%、6.15%和0.76%,分別提高到7.56%、8.47%和1.84%,就是說中韓的投票權要成倍上升。

  當然這還只是停留于紙面的呼吁,畢竟IMF投票權調整涉及面復雜,且主動權還在于美歐。東亞國家的投票權比例擴大,意味著美歐的投票權比例可能縮小,由此不難想像這些國家的抵制之強。日本雖屬東亞,但與美歐有深厚利益交叉,因此可以說,圍繞IMF投票權調整,一場更復雜的國際經濟和金融新秩序角逐艱難開場,包括東亞各國能否如愿,還充滿未知數。

  不過IMF面臨的調整的確已不可避免,有關建立“亞洲貨幣基金組織(AMF)”的可能性也在悄然升溫。為杜絕再次爆發亞洲外匯危機,東亞各國將區域換匯換利的規模,從395億美元擴至790億美元,各國將共同決定、共同支援,并將沒有IMF支援情況下的獨立支援比例從10%擴至20%。

  演出真的開始了,美歐和新總裁拉托現在需要考慮是,IMF究竟何去何從。他們應當聽到了中國財政部部長金人慶的表態:東亞各國應加大在重大國際財政與金融問題上的磋商,在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體制過程中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IMF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夏日風情
夏日風情精彩圖鈴
母 親 節
溫馨祝福送給母親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