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經濟2005年有望增長6%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9日 00:36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記者 徐翼 但將面臨全球失衡及美元積累等一系列挑戰 據記者從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獲悉,世界銀行27日向全球發布了最新一期《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這份由世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編寫、每年發布兩期的報告認為,
東亞增長具有可持續性 報告指出,盡管2004年12月26日的東南亞海嘯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但對兩個受災最嚴重的經濟體———印尼和泰國而言,整個經濟增長的影響并不大。報告對東亞新興經濟體,包括海嘯受災國家在內的經濟增長預測為6%。盡管這個數字比去年實現的7.2%略有下降,但報告認為由于來自出口、消費支出和投資三方面的貢獻比較平衡,因此這個增長更具可持續性。 世行主管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的副行長孔杰忠認為,這種可持續的增長速度具有潛力,可將東亞發展中國家的貧困率降低5%或6%,相當于每年使3500萬人脫貧。由于中國、越南、印尼、泰國等國家的貧困率正在大幅降低,城鄉都出現收入增加,因此前景非常樂觀。 報告認為,推動該地區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全球和區域需求增長旺盛,并有較低的實際利率支撐。然而,各國之間的增長不平衡也與世界經濟中出現的一些較大的失衡現象相關聯,包括油價高漲,國際收支狀況呈現扭曲。 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 報告特別關注到一個統計,即東亞新興經濟體的外匯儲備在2004年增加了3000多億,相當于其GDP的9%以上。報告認為,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數字。 世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霍米卡拉思說:“我們看到的是一種不同尋常的情形:東亞經濟體擁有巨大的經常項目順差,同時有大量的私人資本流入,因此美元正在以比上世紀90年代中期更快的速度積累。政策制定者們將需要做出一些明智的選擇,管理好資本流動。在中國,政府將需要找到一種方式來提高外國投資者購買國內資產的成本。在其他國家還有空間來擴大投資和消費,以對付逐漸放緩的世界需求。” 而全球失衡現象使得該地區可能更加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報告的主要作者米蘭·布拉姆巴特說:“重要的是各國政府要利用這一時期的高速增長來加強金融業和資本市場,因為這些機構是引進外資的渠道”。 中國繼續擴展 中國經濟仍然繼續快速發展。在中國的投資占GDP的比例,據估計破紀錄地達到了45%,中國政府繼續采取各種措施給經濟降溫,包括小幅提息。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郝福滿表示,“(中國)國內需求正在放慢,投資增長與去年相比更加健康”。 布拉姆巴特說:“中國的出口正在得益于過去的外國投資,特別是在電子行業的外資,也得益于人民幣與之掛鉤的美元的疲軟。但是一度成為新聞頭條的中國紡織品出口,目前增長速度實際上已低于整個出口增長速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