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東海資源之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3日 18:43 中國科技財富 | |||||||||
根據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的結論,東海大陸架可能是世界上蘊藏量最豐富的油田之一,釣魚島附近可能成為第二個“中東”;在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供應緊張的形勢下,特別是當中國正在開發的包括“春曉”在內共五處油氣田初步取得成果的時候,日本開始制造種種輿論,東海資源之爭逐步浮出水面。 根據二戰后國際公共漁業資源管理權的慣例,各國對于自己領土的大陸架在海底的延
日本政府曾于1972年至1991年、1996年至2000年兩次對東海海底進行過勘探,但對海底資源的儲量卻并未掌握。根據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的結論,東海大陸架可能是世界上蘊藏量最豐富的油田之一,釣魚島附近可能成為第二個“中東”;在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供應緊張的形勢下,特別是當中國正在開發的包括“春曉”在內共五處油氣田初步取得成果的時候,日本開始制造種種輿論,東海資源之爭逐步浮出水面。 根據“圣地亞哥宣言”的內容“領海為領土向外延伸的200海里以內范圍”,由此產生了200海里排他性經濟區(EEZ)的概念。在1960年之后有關“國際海洋法條約”審議的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開始逐漸成為一種主張。日本借200海里經濟水域的概念,認為在中日之間距離不足400海里的區域內雙方等距離的中心線劃分。 2004年4月中國在與日本進行的磋商中,明確表示尊重國際海洋法條約,但同時認為,日本所領“沖之鳥島”只是一塊巖石,周圍無權設置所謂EEZ,中國政府認為,中國企業的開采行為完全是在中國領海內的。但是從大局出發,考慮到中日兩國的友好關系,希望雙方共同協商。日本政府及媒體所謂的“中間線”是違背公平原則的。因為中國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東海大陸架是中國領土的自然延伸部分,中國對東海資源擁有管轄權是符合國際慣例的。而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處于東海和太平洋之間,日本列島與東海大陸架之間有條天然屏障——沖繩海溝,所以,日本要求將東海的一半劃為自己的利益所在,只能是很片面的單方面主張,沒有經過任何協商,也沒有獲得任何承認。 春曉油氣田位于浙江寧波市東南350公里的東海西湖凹陷區域,由4個油氣田構成,總面積2.2萬平方公里。目前長達470公里的海底管線已經開工鋪設。春曉開采設施建成后,通過海底管線每年可向浙江和上海輸送25億立方米天然氣。估計2005年5月第一期可正式開始投產出油。從地理位置上講,這五個油氣田所在位置,不僅僅屬于中國大陸架自然延伸的部分,而且,也在所謂的“中日海洋中間線”的中國一側。 東海之爭源于日本媒體的惡意炒作。2004年5月27日,《東京新聞》記者和日本某大學教授平松茂雄乘飛機對我國東海天然氣開采設施的建設情況進行了所謂的“調查”。第二天題為《中國在日中邊界海域建設天然氣開采設施》和《日中兩國間新的懸案》等報道和評論在《東京新聞》上連續刊出。其中充斥著“中國向東海擴張”、“中國企圖獨占東海海底資源”的文字內容。日本數百個網站不辯是非地進行了轉載,結果使日本民眾在這種惡意的煽動下,產生了不滿情緒;接著,日本媒體又開始以民眾意愿代言人的角色開始批評政府“反應遲鈍”、“損害國家利益”。同時,一些有政治目的的政客和強硬勢力也參與進來,要求政府采取行動,“維護本國海洋權益”。日本政府官員的行為也逐步升級。6月23日,日本經濟產業省相中川昭一乘直升飛機飛到東海上空對中國的“天外天”、“春曉”、“平湖”三大油氣田進行了約1個小時的“視察”,并認定中國侵犯了日本的東海海域經濟權益。6月29日,中川昭一對外公開表示,日本政府已經決定7月上旬派出海洋調查船前往東海海域所謂“中間線”日本一側進行海底資源調查。 6月30日,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沈國放召見日本駐華大使阿南惟茂,對日本派船一事表示“嚴重關切”。次日,外交部發言人在主持例行的記者招待會時指出,“中日雙方在東海劃界問題上的確存在爭議。中國方面的立場是,雙方應通過談判解決有關問題。希望日本方面在處理這個問題上能夠從維護兩國關系的大局出發,不要采取任何使事態復雜化的言行。” 早在6月21日中日兩國外長在青島召開的會議上,中國外交部部長李肇星就曾經提議中日兩國“擱置分歧”,共同開發東海資源。從現實的角度上來看,這也許是對待東海海洋資源最好的解決方式了,但是受日本媒體錯誤解讀的影響,日本政府沒有做出反應。 中日雙方于10月25日在北京進行了磋商,日方參加人員為外務省亞太局長和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廳長,中方參加人員為外交部亞洲司司長等。日本方面用“日本沿岸200海里”的方案代替之前的“中間線”,企圖用這樣進一步的策略對中國方面施加壓力。顯然這樣的要求從國際海洋法條約的角度來看是無理的;并且,日方還要求中方提供春曉等油氣田的具體數據,并在日本一側水域進行礦區設定,以及中國海洋資源調查船的具體活動數據。會議沒有取得實質成果。 2004年12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在明年的預算中列入高達130億日元(1美元約合104日元)的調查費,用于對海洋資源的勘探和試驗性開采。此前,日本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提出的預算額為100億日元,日本政府在最后時刻又追加了30億日元,大大超過2004年度38億日元的相關經費。日本將建造的調查船為8000噸級,能利用地震波對地質結構進行三維立體勘測,并進行大范圍的海洋調查,而中國和韓國目前擁有的調查船的噸位只有2000噸至4000噸。據日本《每日新聞》透露,這種高性能的海洋調查船很可能在2008年投入使用。 在東海資源的問題上,日本政府目前的政策有使局勢越來越復雜的傾向。在日本政府一份《關于劃定大陸架的基本構想》的文件中,規定從2004年到2009年,要投入1000億日元,運用一切方法,達到2009年5月底向聯合國大陸架界定委員會提交有關日本大陸架的詳細資料的目的,以達到將日本大陸架擴展到350海里的目的。日本的“大陸架調查推進議員聯盟”指出:“如果日本要求延伸大陸架范圍的主張能夠得到(聯合國)的批準,那么日本的國土就可以擴大為目前的大約1.7倍,同時將成為資源大國。大陸架是留給未來日本的一份非常客觀的財富。” 2004年8月7日,首次“關于大陸架調查與海洋資源相關省廳聯絡會議”在首相官邸舉行,制定了為確保蘊藏著礦物資源的大陸架的權益而盡早劃定大陸架的基本方針。由小泉首相親自領導的委員會“海洋權益相關閣僚會議”將指導民間企業在這一海域開采油氣資源。 兩國在東海海洋資源的問題上各有主張,而且已經由資源層面上升到政治層面。中日兩國無論哪一方一味地炒作和單方面強硬行動只能使局面越來越難控制。因此,無論是兩國政府還是民間,都應該理性地對待這個問題。首先應該理智客觀地報道事件的原因及發展。讓兩國民眾充分了解事態真象,以避免民眾過激的情緒和行為;其次,兩國應建立起切實有效的協商機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拿出有誠意的方案進行探討,最終達到共同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