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商漢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從朝日啤酒到三菱重工,在近日日本當局一系列玩弄歷史的惡行中,日本企業的激烈反應,昭示著中日關系的一個新局面。這種新局面就是,企業作為中日關系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已經在公眾輿論的視野里受到重視,這些企業已經感受到,他們不再是中日紛爭的旁觀者。
日本企業應當在中日關系中發揮什么樣的作用,這其實不是一個難解的命題。尤其是對于歷史這樣一個中日兩國都繞不過去的話題來說。我們并不否認,在任何一個企業中,都有個別人別有用心,這不一定能代表企業的態度,我們也同意,每一個人也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但是當這些聲音甚囂塵上,而整個企業卻保持沉默的時候,這不由得讓人懷疑,究竟這些個人所代表的話語權力,是誰默許的?
企業可以有自己的行為,但是這種行為注定會被看作是集體行為的一個部分,這不是貼政治標簽,而是對于基本是非觀念的認定。日本企業在華投資多年來,一直能夠不斷從中國市場收獲利潤,如果在博取利潤的同時,仍然無視自己的歷史觀可能給對方帶來的不滿,難免會讓對方感到,自己是在用整個民族的經濟,為詆毀本民族的國際商業巨鱷埋單。
“政冷經熱”一度是中日關系的典型寫照,即便日本當局全然不顧中國人民的感情一再做出違背歷史真實的舉動,中國也從來沒有無故放棄與日本的正常經貿往來。因此對于在華日企而言,經濟關系并不只是簡單的易貨貿易,更是交心貿易,是用自己的真實情感,換取顧客,也換取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