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里雯
發生在吉爾吉斯斯坦的故事是否是20世紀80年代東歐的“天鵝絨革命”、2003年格魯吉亞的“玫瑰革命”和2004年烏克蘭的“橙色革命”的重演?與中國接壤的吉爾吉斯斯坦是我國通往中亞和西亞地帶的重要關口。這個關口是否正在改變它的顏色?
吉爾吉斯人對這些革命的效仿意圖是顯而易見的。吉爾吉斯的反對派領導人歐頓巴耶娃在國會大選前即要求支持者都用黃色(郁金香色)打扮,有直接仿效烏克蘭“橙色革命”的意味。不僅反對派承繼了這個路線的“革命”傳統,吉爾吉斯政府在對待反對派示威者時也一樣。吉爾吉斯總統阿卡耶夫沒有讓政府軍隊對示威者采取武力行動,而聲稱要以憲法為武器回擊南部叛亂。這個回擊并未生效,據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在3月24日吉反對派抗議者占領政府大樓后,阿卡耶夫及其家屬已離開吉爾吉斯斯坦,乘直升機前往鄰國哈薩克斯坦。
和所有動亂一樣,吉爾吉斯各派別之間充滿了相互指責。總統猛烈譴責抗議選舉不公的示威者,并把他們稱為與毒販勾結、企圖推翻政府的“犯罪分子”,指責這些行為受到國外勢力的指揮和財政支持。而反對派則指責政府操縱選舉,阿卡耶夫執政的頭5年“確實很民主”,但現今他已與現實脫節,“畸形的民主制度”會扭曲人心。
外部因素,或者說美國究竟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迄今不甚明了。路透社3月24日的一篇報道中提到,反對派領導人、56歲的前總理巴基耶夫曾經在任期以武力鎮壓抗議示威活動。在他的任期內,美國空軍被允許在首都比什凱克建立空軍基地。在他任期之后,美國在過去兩年里持續向吉爾吉斯斯坦要求擴大當地的美軍基地,以加強在中亞和南亞的反恐力度。
究竟是什么引起了吉爾吉斯的紛亂?
整個世界一時間陷入惶然——在此之前,沒有人真正關心這個位于中亞的安靜小國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在突發的示威之前,它的政府既沒有陷入破產,國內也沒有發生什么大規模暴力事件,在國外更沒有卷入國際關系沖突。
位于斯里蘭卡的“地區戰略研究中心”去年對南亞各國叛亂活動的調查研究表明,在南亞各國發生的叛亂雖然原因各異,但內部因素總是首要原因,這其中,少數族群或者政治派別被排斥和邊緣化是引發叛亂的最重要原因。
吉爾吉斯的反對派正是被排斥和邊緣化的群體代表。發生騷亂的城市基本都位于吉爾吉斯斯坦南部包括首都比什凱克在內的北部地區則較為平靜。吉南部居住的烏茲別克族人長期對北方的吉爾吉斯族人掌握國家政權感到不滿。而總統阿卡耶夫正是來自北方。反對派領導人巴基耶夫是在2002年因武力鎮壓抗議人群而辭職的,他隨后組建了反對黨,該黨在3月份大選中失利后,巴基耶夫發起了示威活動。
《經濟學人》雜志稱,國際觀察家認為,2月份第一輪的投票“充滿缺陷”。“媒體盲從地支持政府,吉爾吉斯惟一的獨立印刷媒體在投票前被切斷電源,反對派候選人因為很小的原因而被踢出局。政府和反對派兩方都賄選猖獗。”
吉爾吉斯政府自身的一些問題可能也削弱了政府可能獲得的支持。據稱在阿卡耶夫14年的當政期間,其家人與親信積累了廣泛經濟利益。阿卡耶娃的丈夫經營眾多產業,包括擁有一個電視頻道及該國最大報紙。阿卡耶夫本人則已通過修憲,確保卸任總統免于因任內政策而被追訴。
在分析美國在此事件中的影響時,一些媒體引用了美駐吉大使斯蒂芬·揚向美國國會提交的關于吉議會選舉期間局勢的報告。報告中說,吉議會選舉期間,美國在各項推動“民主”和支持反對派候選人的活動方面已經花了500萬美元,呼吁美政府在支持吉反對派方面再撥款2500萬美元。美國已派出副國務卿伯恩斯前往吉爾吉斯斯坦,表達美國希望吉政府無條件與反對派人士展開對話,解決議會選舉的爭議。美國否認介入或煽動吉爾吉斯斯坦反對派人士推翻現任政府。除了目前這些有限的信息之外,美國在這個事件中所起的真正作用還有待時間揭示。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對在中亞推行自己的意識形態和勢力范圍是有足夠興趣的。
與之相比,俄羅斯在整個事件中顯得非常被動。俄羅斯外交部發表聲明,指出當下最重要的是遵守法律,并督促沖突各方遵守吉爾吉斯憲法,避免任何危及和平和公眾安全的活動。俄羅斯總理弗拉德科夫聲明:“沖突的解決應當在法制范圍內進行,希望雙方都能注意到這一點,不要激化局勢。使用武力是不能被容忍的。”但是除此之外,俄羅斯對這個前中亞屬國的突發變動并沒有做出進一步表示。
在尚未明朗的局勢中過早做出結論是不恰當的。無論對吉爾吉斯還是對整個國際社會而言,除了平穩渡過危機之外,最重要的是保證在危機之后出現一個合法的政府,它應該不僅能夠獲得堅實的國內支持,合理發展國家,而且還遵守國際社會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