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 > 正文
 

京都議定書姍姍來遲 世界各國忙碌應對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17日 06:25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沈國飛綜合報道

  《京都議定書》昨日(16日)正式生效。依其規定,全球35個國家及歐盟各國將在2012年前,按各自的減排指標削減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為對抗全球氣溫變暖共同作出努力。

  昨日,世界各地的環保組織都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慶賀《京都議定書》在歷經了
7年多波折后終于正式生效。在日本京都,2004年度諾貝爾獎獲得者、肯尼亞環境部副部長萬加麗.馬阿薩伊女士與《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的執行秘書長等嘉賓參加了當地的慶祝活動,并發表重要講話。

  雖然,美國的中途退出曾一度危及《京都議定書》的生效,但俄羅斯的加入最終挽救了《京都議定書》的命運。“這表明,全球大多數國家正協同一致,應對全球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危險的氣候變化問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氣候與能源問題專家斯蒂芬在布魯塞爾表示,“我們需要更多的工業化國家作出更多的努力,我們也需要擴大發展中國家參與的程度。”

  《京都議定書》的時代已經來臨。雖然各締約方肩負的減排義務各不相同,但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為遏止全球氣候變化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

  歐盟:“減排信用額度”買賣如火如荼

  《京都議定書》在附件中給各工業國和經濟轉型國家設定了減排目標。歐盟25個成員國的減排目標為8%。同時,“議定書”對歐盟也設立了一個8%的總體減排額度。按照規定,超排量的國家可以通過購買其他成員國的排放量,達到8%的目標。

  實際上,歐盟各國的操作方法是將減排任務分派到各個公司。各成員國給國內各公司頒發二氧化碳排放許可證。這些公司只能在額度范圍內排放溫室氣體,否則視為違法。以德國BASF公司為例,德國政府給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額度為120萬噸,這個額度比它往年的平均排放量少8.5萬噸。如果企業最后無法符合排放額度的要求,則可通過向其他超額完成任務的公司購買減排“信用額度”或者幫助發展中國家推行清潔能源項目,或者開展植樹等有利于環保的活動以換取額外的“信用額度”。

  歐盟今年開始實行強制“碳津貼市場”方案,這個方案也極大地推動了“減排信用額度”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方案允許那些實際排放量低于規定的公司將它“沒用”的“減排信用額度”投入市場,供那些超標排放的公司購買。

  市場預計,今年歐盟內部“減排信用額度”的交易額將達50億美元。2005年1月份已有6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額度成功交易。據彭博社統計,二氧化碳排放額度的最新價格為9.56美元/公噸。但市場分析家則認為,買賣價格應該提高,否則無法刺激企業轉型使用清潔能源。

  法國總統:法國能超額完成任務

  前日,法國總統希拉克在愛麗舍宮舉行的有關氣候變化的圓桌會議上呼吁,發達國家應爭取到205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到目前水平的四分之一,以有效抑制全球氣候變暖。希拉克表示,《京都議定書》只是第一步,發達國家應該努力比“議定書”的規定做得更好。法國將超額完成任務。為此,他要求政府考慮制訂新的措施對舊建筑進行節能改造,提高空運和機動車污染的限制標準。同時要求,有關部門應加強清潔能源車、氫燃料電池、生物燃料以及節能建筑等的研究與應用。

  英國首相:需要更多的排放配額

  英國首相布萊爾對《京都議定書》的態度表現得非常積極。但現實中英國在減排義務上所作出的努力卻遠不如布萊爾所作的承諾。英國向歐盟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增加其可排放配額,但遭到歐盟委員會的拒絕。歐盟委員會14日說,英國政府執行溫室氣體排放的新計劃“不夠嚴格”、“不合法”。并指責英國政府將提高排放限額達數千萬噸。歐盟委員會警告,除非英國政府改變做法,否則將把英國告上法庭。

  美國總統:一再辯解

  2001年3月,美國總統布什宣布美國單方面退出《京都議定書》。就在“議定書”生效前夕,美國卻再度為其所為作出辯解。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鮑徹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辯解說,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上,美國走的是一條與《京都議定書》成員國不同的道路。而白宮發言人麥克萊倫則稱,布什政府“極其嚴肅”地對待氣候變化問題,并采取了積極措施。這些措施這包括在未來5年內,為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技術提供36億美元的稅收優惠。但是,美國當地媒體評論說,美國拒不參加《京都議定書》肯定會影響該條約的效果和全球遏制氣候變暖的努力進程。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京都議定書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東方美女
迷人風情性感姿態
金雞送福
恭喜發財圖鈴拿來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