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正文
 

國際勞工組織預計全球今年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16日 03:23 第一財經日報

  國際勞工組織預計,今年全球職位增加將放緩,公司招錄工人的進度落后于經濟發展的速度,或將危及全球經濟復蘇

  本報記者沈國飛葉靜發自上海北京

  日前,聯合國下屬機構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LaborOffice)透露,去年全球經
濟增長速度達5%,促使全球失業率從2003年的6.3%下降到2004年的6.1%。這是1994年以來全球失業率僅有的第二次下降。

  經濟增長或將趨緩

  國際勞工組織對失業率僅僅下降0.2個百分點并不滿意,認為在5%的經濟增長率條件下失業率沒能明顯降低。但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韓孟指出,在這樣一個較大的全球人口基數下,這個下降0.2個百分點的成就已經很明顯。

  去年,中國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同比也下降了0.1個百分點,這是中國近十年來的首次下降。對于全球及中國失業率的下降,韓孟說這主要得益于經濟的強勁增長,經濟增長與失業率的關聯度較高。由于經濟的增長而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去年中國經濟取得較快的發展速度,美國經濟增長也在恢復,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對全球就業形勢起到了良好的推進作用。

  不過,國際勞工組織的專家柯利(MarvaCorley)對今年的狀況仍然表示悲觀,“今年的就業前景不容樂觀”,“經濟增長的速度更低了,特別在歐洲,職位增加的能力幾乎處于停滯的狀態,有時甚至讓人感到沮喪。”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些時候的預測,今年的世界經濟增長率會比2004年略低一點,從去年的5%下降到今年的4.2%,而世界銀行的預計增幅則為3.2%。

  對于這組數據,韓孟表示,這些預測相對保守,但全球經濟增長的放慢是值得重視的,這對就業必然會帶來一定影響。不過如果沒有意外,全球經濟不出現大的問題,這種影響應該不會很劇烈。

  預計增加4770萬個職位

  國際勞工組織本周一公布數據稱,“預計今年全球將增加4770萬個工作職位,以全世界的工作職位為基數,增幅僅為1.7%。這是一個讓人感到失望的數據。另外,2004年就業人數占全球勞動適齡人口(國際通行標準為15歲到64歲)的比率依舊維持在61.8%。”

  歐元區2004年的經濟增長率為1.8%,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2005年歐元區的經濟增長率預測值調為1.9%,但這并未能解決就業問題。柯利說,全球經濟的發展并沒能有效地促使商業繁榮帶動就業繁榮。歐洲的例子相當明顯,經濟增長速度不盡如人意,就業職位的增加也相當貧乏。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德國,目前國內失業人口高達500萬,失業狀況是繼1933年經濟危機以來最嚴重的。盡管今年德國經濟增長率可望達到1.6%,但分析人士認為增幅給勞動市場帶來顯著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就業職位增加的乏力與油價的飆升將拖慢今年經濟增長的速度,柯利分析道,“就業市場的不景氣與油價成本的上升是今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兩個主因。”六大挑戰

  國際勞工組織還指出了今年全球勞工市場仍可能面臨的六大挑戰。

  第一,去年年底的印度洋海嘯令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人失去家園以及謀生的手段,如果這些人的工作和收入無法恢復,很可能會陷入貧困。

  第二,據國際勞工組織估計,今年因艾滋病喪生的青壯年將達320萬人。第三,全球化在給全世界工人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今年全球貿易政策的變化可能會給他們造成重要影響。

  第四,制造業和服務業工作的外包和內包趨勢給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勞工市場都將帶來新的挑戰。

  第五,不僅要創造就業機會,而且要改善工作環境,使人們能體面地工作,這在發展中國家尤為重要。

  第六,年輕人失業問題仍很嚴重,特別是在發生內戰等沖突的地區。

  同時,國際勞工組織還作出警告稱,全球勞工的收入狀況并不理想,世界范圍內有28億工人的收入狀況至今仍處在世界貧困線之下,其所得仍未能達到每天2美元的國際貧困線標準。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國際勞工組織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聚焦2005春運
世界新聞攝影比賽
2005年CCTV春節晚會
CBA全明星賽球迷投票
澳網公開賽百年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北京2月新推樓盤一覽
新春購房打折信息
《漢武大帝》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