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經觀察:海嘯后救援影響亞洲政治與商業(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3日 10:15 《全球財經觀察》 | |||||||||
中國的角色 在國際救援工作中,中國的行為一直被稱道。災難發生的當天和次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就分別致電各受災國元首,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表示誠摯慰問,對遇難者表示深切哀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迅速地啟動了前所未有的應急機制,對受災國提供物資和現匯援助,并派出搜救隊和醫療隊協助救災,而民間的關注和捐贈也全面展開。 據外交部新聞司官員提供的統計數據,截至1月5日,中國政府已向受災國發出兩批、五架次、共計425噸機載救援物資。另外溫家寶總理在趕赴雅加達、參加海嘯峰會的專機上還帶上了16噸的救援物資,并宣布在中國政府承諾向受災國提供5億元人民幣援助的基礎上,再提供2000萬美元,用于多邊救援和重建。這筆賑災款是中國有史以來提供的數額最大的一次性一攬子對外援助款項。而外交部東盟處有關人士則對《全球財經觀察》表示,中國要在受災國的災后重建上發揮大國作用是“肯定的”,并有一系列的具體倡議和計劃。 溫總理6日在雅加達召開的海嘯峰會上,發表了題為《同舟共濟 重建美好家園》的講話,鄭重承諾:中國愿根據受災國需要,調整和補充救災物資;幫助受災地區重建道路、橋梁、學校和醫院等基礎設施,支持中國企業參與災區重建等。 作為一個經常遭受自然災害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以往更習慣于接受援助,而不是提供援助。外交部東盟處官員對《全球財經觀察》表示,對于印度洋海嘯中的巨大災難,我們感同身受,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并不富裕,但我們把鄰國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會根據受災國需要,在救援、重建等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提供全力的無私支持。 新加坡國際關系專家鄭永年認為,東盟一向對中國的期望很高,中國也逐步在東南亞國家的發展中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中國的援助工作不僅大力促進了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合作關系,同時,確立了中國在亞洲國家中盡責任的形象。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走向國際其實是在最近幾年,可人道主義的救助經驗絲毫不比一些發達國家遜色。在亞洲金融危機中,中國穩定貨幣的積極表現與政府的控制能力,是中國政府的威望第一次真正走向國際。中國在印度洋海嘯災難中積極的救援行動,再次提升中國倡導的“睦鄰”外交政策與和平共處的友好國際形象。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