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石油一次機會蘇丹各方簽訂和平協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3日 08:47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柯卉綜合報道 2005年1月9日,蘇丹內戰各方正式簽署了一項包含關于過渡期軍事安排的協議、財富分配與國家權力分配的協議以及全面停火協議等全面和平協議。 該協定的簽署,宣告了這場非洲歷時最長的內戰的結束,千百萬蘇丹人有了回歸家園
誘人的石油 專家預測,為擴大蘇丹的石油產量,各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將紛至沓來。在蘇丹,石油出口是最重要的礦產收益,每年為國庫帶來20億美元的收入。2004年6月,蘇丹的石油日產紀錄已經達到34.5萬桶,蘇丹政府能源部長日前更進一步宣布,要將石油生產增加到每天50萬桶。 據悉,蘇丹探明儲量的6.35億桶石油大部分位于戰爭期間難以進入的地區。此前,因為內戰,1974年開始在蘇丹進行石油勘探的美國雪佛龍石油公司(Chevron)在十年后撤離蘇丹;最后離開的西方石油公司是加拿大的Talisman石油公司和奧地利OMV石油公司,他們在2003年也撤出了這片土地。 根據上周日達成的協議,蘇丹政府在戰爭期間簽署的石油租賃合同將得到承認。其中最大的持有者包括中國石油總公司、馬來西亞石油公司、印度國有石油公司ONGCVidesh等。而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公司(Total)上個月宣布,該公司與蘇丹政府重新修訂了1985年因戰爭而廢止的條約。 美國一直視蘇丹為恐怖主義的盟軍,但在蘇丹的和平協定簽訂后,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允諾,蘇丹南部戰事的結束,將推動雙方關系正常化。 1997年,美國開始對蘇丹實行經濟制裁。但之后的石油勘探結果表明,蘇丹的石油蘊藏大于原先的估計而且更易于開采。這使美國公司感到,針對蘇丹的經濟制裁,其實束縛了自己的手腳。因此,近年來開始對投資蘇丹油田興趣濃厚的美國大公司,紛紛要求獲得政府的特許令。 總部位于休斯敦的馬拉松(Marathon)石油公司本周二透露,公司已得到美國政府的準許,與蘇丹政府簽訂了一項修正后的開采分享協議,一同的還有法國Total公司,科威特對外石油勘探公司以及蘇丹國家石油公司。 得到美國政府的許可后,馬拉松石油公司將在蘇丹進行石油開采,不過,公司方面表示,前提是蘇丹方面保護公司利益的承諾能夠得到貫徹。百廢待興的國家 蘇丹國土面積約250萬平方公里,但其基礎設施建設幾乎為零,持續近兩年的國內沖突中使得廣闊的西部地區有數萬人死于非命,而蘇丹南部實際上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就沒有開發過,超過400萬的南部蘇丹人為躲避戰亂,逃離了家園。 現在和平協定簽署,百廢待興。其實,蘇丹政府在1998年已經開始實行大幅度的經濟改革,2004年GDP生增長7.5%,但去年的通貨膨脹也高達8%。蘇丹有3800萬人口,人均年收入僅有1900美元,雖然高于非洲的一般水平,但遠不及大部分產油國如中東國家的人均收入。 農業收入在蘇丹GDP中占據四成,國家80%的雇用工人從事農業勞動,包括棉花、芝麻、花生以及糖業生產。2003年,蘇丹吸引外國直接投資(FDI)10億美元。 DuncanBonnett,這位約翰內斯堡的WhitehouseandAssoc顧問公司的合伙人說,很多跨國公司已經向蘇丹首都喀土穆派人,調查該地存在的商機,不僅僅是油氣領域,還有農業、建設、機械以及其他服務領域。很多富有經驗的南非公司,在蘇丹的活動,尤其活躍。而一個在喀土穆舉行的貿易展會吸引了來自15個國家的約500家公司參與,從法國的酵母廠到西班牙的陶瓦廠,五花八門。 紐約的海伯格管理集團創始人PhilHeilberg與蘇丹反政府軍做過生意,據他說,蘇丹方面非常缺乏與國際社會打交道的經驗。 相關鏈接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在蘇丹的合作項目: 1/2/4區項目及管道項目:1997年3月與各合作伙伴一起同蘇丹政府簽訂了產品分成與管道協議。以CNPC為主,組建了大尼羅石油作業公司接管了1/2/4區作業權。 喀土穆煉油廠項目:1997年3月與蘇丹能礦部簽訂了合資建設喀土穆煉油廠的協議,并與蘇方合資設立了喀土穆煉油有限公司。 聚丙烯項目:2001年6月與蘇丹能礦部在北京簽署了蘇丹聚丙烯項目合同。該項目全部采用中國的技術和裝置,設計年生產聚丙烯1.5萬噸。2002年1月已生產出合格的聚丙烯粒料產品。(資料來源:CNPC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