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泰納線確定走向 中國支線何日能浮出水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12日 12:41 世界新聞報 | |||||||||
《世界新聞報》記者 苑聽雷 爭論了10年之久的俄羅斯遠東石油出口管道終于初步確定了走向:由東西伯利亞小城泰舍特通往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納霍德卡。從地圖上看,這條被中國經濟界稱為“泰納線”的石油管道幾乎是原來日本極力主張修建的“安納線”(安加爾斯克——納霍德卡)的修正版,與國人心目中期待的“安大線”(安加爾斯科——大慶)相去甚遠。
“南北線”之爭塵埃落定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之一,特別是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然而長期以來,由于運輸問題沒能解決,俄羅斯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量的石油躺在西伯利亞的凍土下而無法變成利潤。 1994年俄羅斯首先向中國提出了合作修建遠東石油出口管道的設想,也就是“安大線”。按照設計,“安大線”總長度為2260公里,800公里在中國境內,中俄雙方各自負責本國境內的管道建設,預計耗資25億美元,于2005年初步建成,初始階段俄每年將向中國出口原油2000萬噸,2010年后每年將輸出3000萬噸。然而在此后的十年中,這一方案因不斷遭到來自環保、區域經濟發展、國家能源控制以及外交方面的影響而變得撲朔迷離。 2003年,小泉純一郎強烈要求俄羅斯將石油管道的終點設在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納霍德卡——由此拉開了日本針對“安納線”的公關序幕。由于這條線路在“安大線”的北邊,因此被稱為“北線”。在隨后的兩年里,日本高官相繼出訪俄羅斯進行游說,提出以對俄投資、進行經濟技術合作、提供管道建設資金和將來每日從俄羅斯進口100萬桶石油等條件進行“金元外交”。 俄羅斯官方的態度一直讓人捉摸不定。直到2004年的最后一天,俄羅斯政府終于把那枚在手中握了10年之久的棋子落在了棋盤上:這條石油管道的起點為東西伯利亞小城泰舍特,隨后從北邊繞過貝加爾湖,沿貝加爾—阿穆爾鐵路和西伯利亞鐵路通向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納霍德卡。這條“泰納線”設計總長度為4130公里,沿途將修建32個油泵站,總造價為107.5億美元。 多元化是關鍵 從地圖上看,“泰納線”同日本極力主張的“安納線”十分接近,只是起點由安加爾斯克移到了東北方向的小城市泰舍特,但如果據此就下結論說中國被排斥在俄羅斯遠東石油出口計劃之外,尚為時過早。 俄羅斯總統普京曾經表示,俄制定遠東石油管道方案的出發點是自身利益,只有在滿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才可以考慮合作伙伴的愿望和想法。因此,“泰納線”的出臺實際上是俄羅斯對其自身經濟和地緣政治利益的考慮。 俄羅斯希望能通過這條石油管道來帶動遠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因為買家越多,石油出口受國際形勢的影響就越小。這也正是俄羅斯將終點選擇在港口城市納霍德卡的主要原因。這樣一來,俄羅斯的石油就可以通過油輪運往日本、中國、韓國和北美的多個國家。 中國支線何日浮出水面 細心的經濟學家發現,此次公布的“泰納線”方案除了在線路上同日本極力主張的“安納線”略有出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就是原有的年輸油總量由5000萬噸提高到了8000萬噸。這就引出了兩個問題:首先,這3000萬噸石油由何而來;其次,這3000噸石油將去往何方? “泰納線”的起點位于俄羅斯的東西伯利亞地區,這一地區油田的前景儲量約30億噸,已探明儲量5.6億噸。經濟學家指出,這個油田無法維持8000萬噸的年輸油量。因此,最為可行的方法就是將西西伯利亞地區的原油注入泰納線,彌補東西伯利亞的原油缺口。 那么較原計劃多出的這3000萬噸石油又將運向何方呢?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與中亞研究所經濟學家李福川認為,這3000萬噸石油“是為中國預備的”。因為這一數字恰好是“安大線”當初規劃的年輸油能力。“泰納線”上的俄羅斯城市斯科沃羅季諾距離中俄邊境只有60公里,從這里引出一條通往中國的支線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李福川充滿信心地說;“我個人認為,支線肯定會有的。” 盡管目前俄方未就支線問題做出任何表態,但包括普京總統在內的俄羅斯官員多次表示,俄羅斯會恪守對中國的承諾,“管道一定會修到中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