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正文
 

跨國公司涌向印度:投資深入腹地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9日 15:34 中國經營報

  作者:許星編輯:劉元煌

  以往我們所了解的跨國公司投資印度,除了那些基礎消費品的投資外,往往都是投資于印度的IT業,尤其是軟件業,跨國公司的投資基本上都集中在有“印度硅谷”之稱的班加羅爾等少數地區。但是,隨著印度經濟的持續發展,在印度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開始把眼光投向印度的經濟命脈——電信、交通、能源等領域。

  電力電信成新寵

  就在幾年前,跨國公司在印度投資高科技行業不過是為了降低成本,向全球市場銷售;投資制造業不過是為了讓產品直接銷售到印度市場和南亞市場。出于市場容量的考慮,投資的制造業以消費品和零部件的生產為主。

  2004年開始,各大跨國公司加快了進軍印度的步伐。跨國公司投資印度軟件業的熱情依舊。英特爾2004年11月稱,該公司將正式進軍印度,在班加羅爾修建一座新的英特爾大廈,并在那里招募1200名員工,主攻芯片的開發和設計。在未來的兩年內,英特爾將陸續向班加羅爾投資4000萬美元以支持那里的技術開發的業務開展。全球第二大手機生產商摩托羅拉2004年3月宣布將關閉設在新加坡和中國臺灣的半導體晶片設計部門,并將其部分遷至印度。

  在了解到印度經濟的快速增長將帶來高回報率的投資機會后,跨國公司開始行動起來,尤其以新加坡和日本的企業行動最為堅決。2004年11月,馬來西亞電訊集團與新加坡公司新科電信媒體成立聯營公司,競標印度第五大無線電話公司——Idea無線電話公司的股權。9月,淡馬錫控股獲得印度政府的批準,在當地經營電力項目。

  其他跨國公司也不甘落后。日前,和黃宣布將增大投資印度移動網絡,和黃的行動得到了諾基亞的支持,諾基亞將協助提升和黃在印度9個邦經營的GSM移動電訊網絡,讓和黃具備提供2.5代移動通訊服務的能力。

  2004年10月,挪威國家電力公司子公司——國家電力北歐基金電力投資和印度LNJ Bhilwara 集團達成協議,將合作改建印度目前兩座電廠,所產電將通過印度北部電網供應印度北部部分地區。

  2004年2月,愛立信與印度Bharti公司簽訂網絡部署及管理服務協議。根據該協議,愛立信將結合自己在設備和服務方面的強大實力,隨時隨地按Bharti所需提供設備并管理其現有的網絡容量。

  跨國公司投資印度的另一個趨勢就是醫藥領域的投資暴漲。由于印度承諾從2005年起保護產品專利,各醫藥公司都加大了研發力度。隨著拜耳、科萊恩、杜邦等大公司紛紛投資印度,印度將迅速成為精細化學品大國。羅門哈斯、德固賽等公司也已經在印度建立工廠。隨著大量的美國藥物專利、歐洲農藥專利的到期,預計許多工廠將會在近期搬遷。據麥肯錫咨詢公司的預測,2002至2003年度印度的精細化學品出口為20億美元,2015年將達到120億至150億美元。

  跨國公司投資印度的另一個突破是在制造業。此前,印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是不適合發展制造業的,但是,印度蓬勃發展的服務業已經開始創造出對制造業產品的極大需求,印度作為制造業生產基地的吸引力也在逐漸增強。一股外國企業在印度投資建廠的新浪潮開始興起,韓國現代汽車、LG電子、英國聯合利華等公司紛紛投巨資在印度建廠。印度正在成為一個制造業的“新大陸”。許多西方國家的知名廠家如斯維達拉、英格索蘭和寶馬等公司都已經在印度設立了合資或獨資企業,或是與當地代理商合作,以求在印度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印度的機會

  印度曾被人們視為外國投資的“毒藥”:無休止的貧困、國內政治、種族沖突、與巴基斯坦的戰爭威脅等。的確,跨國公司曾在印度遭受重大挫折:20世紀90年代初,20多家跨國公司因為印度各項政策朝令夕改而卷入各種曠日持久的法律糾紛之中,大約有40億美元的工程中途夭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跨國公司在印度的投資回報率僅有6%左右。

  但是,印度有自己的優勢——良好的英語教育、比較完善的法律制度等。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印度政府宣布外國公司可以在印度子公司和合資公司中占到74%的股份,而此前這一比例上限是51%。這一關鍵性投資政策的改變極大堅定了跨國公司投資印度的決心。此前印度出于控制跨國公司在印度行為的考慮,一直沒有放寬外國公司最大所能占據的投資比例。

  在撫平投資印度的創傷之后,跨國公司重新開始考慮印度。新加坡私有投資基金經理表示:“從法律和會計方面看,坦率地說,印度在很多方面都遠遠超過中國。但是中國在全球經濟舞臺上的競爭使人們認為中國要比印度發達得多。”

  國際金融理論界也出現類似的論調。在《邁向2050年》報告中,高盛預測印度在未來50年里,有望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許多學者看好印度未來的發展,他們認為印度的經濟制度與市場結構更能保證長期的發展潛力。

  投資者認為,與中國相比,印度擁有更完善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更有力的產權保護措施和對投資者更友好的司法體制。雖然印度在經濟自由化、降低關稅以及對外資開放產業投資方面比中國落后大約12年,但印度正在縮小這一差距。印度的金融體系延續了英國人留下來的金融制度,它的銀行體系有130年歷史,股票市場也有百年以上歷史。印度銀行具有較佳的國際信譽,印度金融的體制基礎較完善、市場秩序較好、資源配置以市場為主。

  一些經濟學家稱,印度可能正進入類似于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經歷的經濟快速擴張時期,這將使印度在今后幾年躋身成為新興市場舞臺的一個主要角色。

  驅動基礎設施建設

  一直以來,印度的產業戰略部署都是優先發展服務業,特別是信息產業。由此,印度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吸引跨國公司投資信息產業。選擇以服務業為發展導向,印度繞過了限制它們制造業蓬勃發展的儲蓄率、基建、和外國直接投資等因素。重點發展服務業反而讓印度盡展所長——高學歷勞動力、信息科技專長和流利的英語能力。結果是由信息科技推動的服務行業得以復興——軟件、商業加工外包、多媒體、網絡管理和系統整合——它填補了印度在工業化進程上因長期滯后而出現的缺口。

  吸引國外投資,發展制造業的前提是有良好的基礎設施,而這正是印度所缺乏的。僅從交通來看,在印度,年均24%的進出口貿易增長速度使得目前所有的港口都出現了擁堵情況。印度目前還沒有一條國際標準的全封閉、全立交的高速公路。交通障礙、電力供應不穩、通訊不暢影響了跨國公司的投資興趣,交通、能源和通訊等基礎設施成為跨國公司投資印度的障礙。

  印度政府意識到,印度基礎設施和能源的薄弱嚴重限制了印度經濟的發展。在印度新頒布的未來10年發展計劃中,把公路、港口、鐵路、電力、通訊等領域的建設放在了突出位置。印度財政部長奇丹巴拉姆近日在“2004印度經濟峰會”上說,印度特別歡迎商界投資印度的電力、電信、道路、機場、港口以及石油等行業。他說,印度計劃修建6個世界級的機場以及至少20個大型港口,印度需要大量資金開發印度急需的石油資源以及其他自然資源。

  印度政府的決心有助于掃除跨國公司投資這些關鍵領域的各種障礙。

  改善環境還得再加把勁

  世界銀行2004年12月發表名為《印度投資環境測評》報告顯示,印度投資環境在過去三年間已顯著改善,自2000年以來,印度公司遭受監管困擾的程度明顯減少。但是,報告表示,以多數重要指標來衡量,印度與中國相比仍是個成本高得多但效率卻要低的經商地。印度極其糟糕的電力狀況所產生的影響嚴重削弱了企業的贏利能力,印度在勞動生產率方面也落后于中國。盡管平均工資比中國低25%左右,但每個工人的產出卻比中國低50%。

  電力不足是投資印度的一大障礙。世行的報告顯示,印度的電力狀況已得到少許改善,依賴自有發電機的企業比例下降了近10%。然而,印度糟糕的電力狀況所產生的影響還是嚴重削弱了企業的贏利能力,電力問題使印度公司的生產附加值損失達到9%。

  印度政府一些部門效率低下的現象也使其投資環境受到影響。世行的報告顯示,在印度成立一家企業需要89天的時間,在中國則需41天。

  此外,還有政策上的風險。印度在社會結構、財富分配等方面有很大的問題,種姓制度和貧富兩極分化嚴重都可能引發政治上的不穩定。這種政治上的不穩定對印度有效吸納國際資本是個致命的問題,因為很多國際資本在印度的投資都有一個假定條件,即印度政治將走向穩定。瓦杰帕伊政府執政的10年,也確實曾經帶給國際資本不少信心。

  跨國公司落戶印度,“入鄉隨俗”問題也特別令人頭疼,印度勞動法非常嚴格,例如員工人數逾100人的公司若想縮減勞動人員規模,必須征得印度政府批準。除了不能隨便裁員的規定外,與宗教有關的規定也成為跨國公司計算成本時一個重要考慮。

  雖然經歷了執政黨的更替,印度對外資的開放度卻似乎有所提升。印度政府正計劃提出一項議案,將批準設立26個經濟特區。法案可望在今年1月或2月作為行政指令獲得通過,隨后政府將有6個月的時間將該法案提交給議會批準。這顯然是參考中國成功引入外資的經驗,在特定范圍內放寬本來較為嚴苛的投資規定。不過印度的反對黨可能會反對該措施,因為在經濟特區的有關裁員的規定將比較寬松。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元旦節
元旦和弦鈴聲專題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為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