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誰非之長平專欄
瘡痍滿目,哀鴻遍野。瞬息之間,洋洋得意于現代科技文明的人類社會仿佛退回到史書上記載的千百年前的災難時期。具有時代意義的區分也許僅僅在于,與過去往往是單一地區單一民族承擔的災難相比,這是一場更加全球化的災難。不同國家、膚色、語言、宗教信仰及貧富的人們共同罹難,南太平洋島上的土著兒童和歐洲的金發女郎死在同一個浪頭之下
。
在人類已經擁有海嘯預警相當可觀的技術成果之際,災難如此劇烈地發生已經是對全球化進步的一個諷刺;在人類已經取得豐富的物質文明成果之際,對受災地區的援救工作更是對全球化進步的一個考驗,尤其是對于更多地享受著這種進步成果的大國的責任擔當的考驗。
事實上,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已經爭先恐后地提供并大幅增加對亞洲災區的援助資金、物質和人員。但是,目前各國政府所發布的援助災款總數(約2億美元)和聯合國宣稱該地區所需援助(數十億美元)之間仍有相當距離,依靠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的力量很難彌補。
盡管各國都表示這僅僅是救援工作的一個開始,但是考慮到因為國際救援承諾的落空,一年前緬甸、伊朗等國地震災區的無數難民至今仍居住在簡易帳篷里的情形,我們有理由放心不下。尤其是近日發生在美國政府和聯合國官員之間的一場捐款齟齬值得人們警惕。
美國政府2004年12月27日宣布向受災的亞洲國家提供1500萬美元援助,聯合國人道救助協調員埃格蘭隨即指責其太過吝嗇。白宮發言人回應說,美國是國際援助中最大的捐贈者——然而這個紀錄很快被澳大利亞等國打破,上月29日總統布什又出面宣布追加2000萬美元。布什也沒忘記回敬埃格蘭,“說這種話的人是在誤導和發布錯誤信息”。
《紐約時報》為此發表社論,題為《我們吝嗇嗎?是的》。社論說國務卿鮑威爾私下里應該為宣布這個援助而感到臉紅,因為1500萬美元還不到共和黨準備花在布什第二任總統就職儀式上的費用的一半。社論還說,民調顯示老百姓以為政府用了預算的24%去援助貧困國家,但事實上的花費不到0.25%。
這并不是一場小題大做的口角之爭,而且并非事發偶然,在此之前數日,布什政府已經宣布,“為了幫助饑餓的人們自力更生”,美國將減少全球食物援助項目。據稱,事實上是為了控制驚人的財政赤字。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無可爭議的最富有和最強勢的國家,因此無論在政治還是經濟領域,它的責任擔當程度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全球化影響。無可置疑,國際政治就是大國之間的游戲。從字面上看,聯合國是一個平等和睦的大家庭,事實上卻是一個大國俱樂部。當初它本身就是根據英、美、蘇等大國的思路成立的,其核心是大國通過安理會承擔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當然,與責任相對應的是大國本身的利益所在。
美國也一直主動積極地扮演它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角色,雖然它經常弄不清大國責任與霸權主義之間的界限。伊拉克戰爭以來,布什政府卻越來越手足無措。布什總統近日再次當選《時代》年度人物,然而他在接受《時代》記者采訪時承認,他做的一些事情里外不是人,并不期望能在當代歷史學家筆下留下什么好篇章。他抱怨好心沒有得到好報。正是在這種灰溜溜的處境中,布什政府在巴以和平、海地危機以及一些亞洲事務中,相比克林頓時代,顯得越來越消極和無能,乃至倦于承擔第一大國的責任。
這并不是像某些人所歡呼的好事。在很多國際事務中,只有相應的實力和理念才能承擔相應的責任,任何無視全球化趨勢,畫地為牢或盲目自大的想法都是井底之見。
本言論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