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力推華語志在中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29日 22:5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特約記者 羅綺萍 新加坡報道 已81高齡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在今年12月13日的“講華語運動25周年開幕禮”的演講中鼓勵新加坡的家長在家里與孩子講華語,讓新加坡的年青一代的華語水平可以達
李光耀還表示后悔自己年輕時未學好華語,后來要學的時候吃了很多苦頭。他同時告知年輕家長,不必擔心孩子會失去掌握英文的能力。因為新加坡使用英語的大環境將使他們日后有很多機會學好英文。 扭轉英語為主趨勢 講華語運動是在1979年由當時擔任總理的李光耀發起的。當時大多數華族學生的家庭用語是方言。為了減輕學生學習雙語,特別是華語的負擔,他決定推行講華語運動,鼓勵學生及華族社群少說方言。事隔25年之后,在新加坡講華族方言的孩子少了,但卻大多轉為講英語,并有取代華語成為家庭語言的趨勢。 李光耀的數據來自新加坡教育部的持續調查,調查發現小一華族學生在家里講華族方言如福建話及廣東話的比例逐年減少;在家里說華語的比例,則曾在80年代后期攀上70%的高峰,但其后漸次回落,現時已低于50%;至于在家里說英語的比例,則逐年上升,至今年已首次輕微超越講華語的比例,至49.8%。 這是因為新加坡以往過分強調國際化社會及人民的英語能力,即使李光耀本人,公開演講及接受訪問,絕大部分是以英語進行,這令華文地位在新加坡漸次低落,新一代新加坡人,很多都只會講華語而不會寫中文,部分甚至連講都不會。 李光耀近期為華語衰落的問題做了不少工作。他在10月11日,特別在總統府召集新加坡不同語文的媒體、華社團體、華文教師團體的代表,就華文課程與教學法檢討委員會所提出的建議進行對話。他過去相信學生能學好兩種語文,但政府推行雙語政策40年來的經驗顯示,只有少數的學生能真正掌握雙語。由于來自講英語家庭的學生將不斷增加,小學因此必須采取因材施教的單元制華文教學法,以確保學生能保持對華文的學習興趣。 少數族群的憂慮 新加坡是個以華人為主的多民族國家,政府每次加強推動華文運動,便會牽動其它族裔的神經。李光耀在12月13日演講的書面部分,也談到這方面的問題。“在講華語運動展開時,我國的少數族群馬來和印度族,曾經擔心我國會回復到一個講華語的社會。他們現在已經了解這并沒有甚么好擔心的。其實,馬來和印度族孩子也同樣面對學習母語的問題,因為他們受過大專教育的父母在家里同他們講英語。” 推廣華語理事會主席黃昭虎接受本報專訪時說:“我們在推廣華語,會照顧到少數族群的反應,事實上他們的阻力一向不大,當中部分馬來或印度族的家長也認為有需要讓孩子學華語。學習語言的動力,很大程度與經濟及文化影響力掛鉤,近年華人社會的經濟實力漸增,文化產品漸多,對于鼓勵更多人學華語有很大幫助。” 黃昭虎續稱:“中國這個經濟體愈來愈大,我們發覺與中國交往的華語人才不夠,我們現在必須學華語,我們沒有選擇,即使我們不到中國去,中國的旅客及生意人都會來到我們面前,我們日后也很可能要為中國公司打工,加上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學會華語可以看華文文化的書刊,對于我們會有很大裨益。新加坡人要不斷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必須學好華語。” 統計數字顯示,中國與新加坡的貿易金額逐年增加,由2000年的92.85億美元,增至2003年的176.38億美元,累計增幅達90%,近兩年的增幅十分可觀,令與中國貿易額占總額的比例,由2000年的3.09%,增至2003年的7.07%。 李光耀在今年10月13日時已公開表示,新加坡以往靠的是美國、歐洲和日本市場,日后中國和印度將會是推動新加坡經濟的兩大發動機,預計來自中國的貿易量會繼續增長。 黃昭虎說英語對新加坡人仍然重要,歐美仍是他們最大的市場:“在未來30至50年,在國際商業社會,最重要的語言仍然是英語,我們要學好英語,才能與重要企業、金融、法律及科技人才溝通;但我們的優勢是華人,如果能同時將華語水平提升到可以與其它華人溝通,不單是生活上的簡單溝通,而是業務上的溝通,我們便可以做中間的重要橋梁,維持我們獨有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