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型企業集團為自身商業利益對政府官員行賄的勾當正面臨全球范圍的“反腐風暴”。10月底,哥斯達黎加前總統米格爾·羅德里格斯被指控在2001年收受全球最大通信設備供應商阿爾卡特的賄賂,從而鋃鐺入獄。另一位前總統何塞·瑪麗亞·菲格雷斯則在最近承認,在他離任后的2000年至2003年期間從阿爾卡特獲取了90萬美元。
據最新一期美國《商業周刊》報道,阿爾卡特的最近暴露的銀行紀錄顯示,公司在過
去幾年向哥斯達黎加高官政要支付了高達1500萬美元的賄賂金。2004年10月份,哥斯達黎加政府就阿爾卡特公司是否違反政治捐款禁令展開調查。10月15日,阿爾卡特前駐哥斯達黎加代表埃德加·瓦爾韋德因卷入政治捐款事件被拘留。
阿爾卡特公司承認,瓦爾韋德以及負責拉美地區事務的一名前副總裁確實通過哥斯達黎加一家咨詢公司對當地政要進行了賄賂。阿爾卡特發言人稱,巴黎總部的高層管理人士是從9月份哥斯達黎加新聞媒體的報道中第一次聽說此事的。她表示,公司進行了內部調查后發現,這兩個人不僅犯有行賄罪,還徇私舞弊,他們本人及其家庭都從中獲得了好處。為此,公司已解雇這兩個人,并將對他們提起刑事訴訟。
現為公司董事的前國際反貪污組織“透明國際”工作人員達尼埃盧·勒貝格聲稱,阿爾卡特嚴禁行賄有章可循,這些人是知法犯法。他表示,阿爾卡特將積極配合司法部門的調查,并對媒體公開調查進程。
然而很多人對阿爾卡特的辯解之詞表示懷疑。他們認為,阿爾卡特賬戶里的1500萬美元巨額資金被用于行賄政界人士,而公司高層對此竟“全然不知”,這怎么可能?
無獨有偶,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也因卷入行賄丑聞在美國華盛頓受到調查。公司的一位前審計員向美國勞工部申訴,他在2001年戴-克公司將一部分銷售收入轉入40個秘密海外銀行賬戶,用于向某些國家政府官員行賄,而他在2003年1月被解雇正是由于向上級匯報此事所遭受的打擊報復。美國勞工部于11月15日駁回了他的控告,原因是并沒有證據表明他就秘密銀行賬戶一事向上級匯報。這位前審計員日前又在密歇根州聯邦法院對戴-克公司提起訴訟,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開始對此事展開調查。戴-克公司聲稱將積極配合證交會的調查,除此之外沒有再作其他評論。
此外,法國石油巨頭TOTAL公司的4名高層人士也因涉嫌行賄受到正式調查。而法國的范倫貝克檢察官正在調查一個包括石油公司哈里伯頓在內的國際財團,以確認其是否通過行賄獲批在尼日利亞開辦液化天然氣工廠。法國之所以會插手這個案子,是因為該財團包括法國德希尼布工程公司。目前,哈里伯頓財團和德希尼布公司都表示,將“積極配合”調查,但拒絕發表任何評論。歐洲、拉美也有類似訴訟案件發生。
公司行賄可謂歷史悠久,有跡象表明全球正全力打擊這種腐敗行為。1999年開始生效的經合組織協議敦促35個成員制定嚴格的法律,對犯有行賄罪的公司施以處罰,并對涉嫌人員提起刑事訴訟。而在此之前,只有美國有這樣的法律。
反行賄法律只是調查人員可以借用的工具之一,對國際間的資金流動進行更為嚴格的審計使得對非法資金流向的追蹤更為容易,TOTAL公司一案的暴露,就是源于法國反洗錢組織Tracfin發現資金從TOTAL的一個子公司轉入一家瑞典公司。調查人員正在調查這家瑞典公司是否又把錢轉給了伊拉克、俄羅斯、坦桑尼亞的政府官員。
這些懸而未決的調查的焦點,都集中在違法公司通過行賄來獲得海外業務。有分析人士指出,這些“犯案”公司都想跟海外實權人物建立聯系,通常把錢交給一些與政要有著微妙關系的機構,然后發生什么事,這些公司都裝聾作啞不聞不問。勒貝格就聲稱,阿爾卡特公司對賄賂哥斯達黎加政府要員一事并不知情,因為這筆錢出自付給咨詢顧問的傭金。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修訂過的反腐法律要求公司對間接賄賂行為也要負責。例如,挪威國家石油公司被控委托一家咨詢公司以不正當手段獲得在伊朗的合同,在2004年10月被罰款300萬美元以免于刑事訴訟。
對公司行賄的監管異常曲折。據美國有關方面估計,截至2004年4月30日的12個月中,美國公司價值150億美元的47項合同都涉嫌通過中間商向海外政府官員行賄。美國在賄賂方面的經驗并沒有給人增添多少自信,自27年前《反海外賄賂法》頒布以來,司法部僅提起了39起刑事訴訟。
《商業周刊》的文章稱,隨著經合組織35個成員2001年一致同意采取更為嚴厲的反腐法律,公司行賄行為已不再免責,那么各大公司的非法行為或多或少會有所收斂。
作者:王云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