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2002年的谷底之后,許多信用等級不佳的歐美企業發行了上百億美元的公司債券,投資者對這些“垃圾債券”的態度居然大為轉變,甚至可以說是趨之若騖。從目前情形看,一些曾遭嚴重低估的“垃圾債券”有可能再次被市場“誤讀”,在矯枉過正的嫌疑下走向背離實際價值的另一個極端。
一般來說,公司信用等級高,就能以比較低的利率成功發行債券。投資者的收益雖低
,但對應的投資風險相對較小。而信用等級低的公司要想成功發行債券,則只能提高利率,投資者收益很高但風險隨之大大增加。在所謂的“高收益債券市場”中,公司信用等級大多不高,有的評級機構稱之為“投機級”,更婉轉的說法是“不建議持有”,而市場則直白地叫做“垃圾”。公司發行的債券因此得名“垃圾債券”,一般來說,“BBB-級”以下的公司債券都在其內。
英國《經濟學家》雜志的一篇文章指出,如果“B-級”以下公司發行的債券占全部“垃圾債券”的30%以上,投資者就需警惕高收益債券市場復蘇之后泛起的“泡沫”。在今年頭3個季度當中,美國“B-級”以下公司債券的比重已經超過了40%,其中有12%的公司屬于基本無藥可救的“CCC級”。此外,從2003年起,歐洲的高收益債券市場出現回暖跡象。根據波士頓第一信用銀行的統計,僅去年頭7個月,信用等級為“垃圾”的公司在歐洲發行了80多億美元債券,幾乎為2002年的3倍。
分析人士認為,歐美高收益債券市場復蘇,得益于諸多因素。首先,許多國家加強了對本國公司的管理力度,公司丑聞逐漸減少,很多“垃圾”信用等級公司重新獲得了投資者的信任和青睞。其次,通過延長債務清償期限等辦法,一些公司重組了自己的賬目資產,使近期的償債壓力大大減輕。第三,很多“垃圾債券”的實際價值在過去幾年當中被市場低估,因此具備強大的回升潛力。此外,還有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其他金融市場整體表現令人失望,而高收益債券市場的回報率卻能保持在8%以上,因此受到了歐洲投資者的持續追捧。
根據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的統計數字,在所有接受評級的公司當中,“垃圾債券”公司的比重大大降低,從2002年3月的10.5%下滑到目前的2.3%。這種變化說明大量“垃圾債券”公司要么獲得了新生,要么已被淘汰出市場。從某種角度理解,高收益債券市場的投資風險相對過去還是小了一些。
不過,購買“垃圾債券”的投資者仍要面臨相當大的市場風險。從歷史數據來看,超過13%的“B-級”公司在一年之內就會無法履行償付義務,而“CCC級”公司的幾率更是達到了30%;如果把時間放寬到5年,分別有39%的“B-級”公司和53%的“CCC級”公司再無能力清償債務。這意味著投資者一旦判斷失誤,很可能把大筆資金打了水漂。
據報道,目前在歐美市場中,有85%的“垃圾債券”公司已經成功存活了7年以上,較之過去已有明顯改善。但是,一些經濟學家擔心,大量資金投向信用等級比較差的公司債券,勢必導致高收益債券市場日趨過熱,債券價格將會大大背離實際價值。因此,高收益債券市場復蘇背后的風險不得不防。
作者:王龍云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