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專家觀點:中印經濟可互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3日 19:03 《環球財經》雜志 | |||||||||
■ 策劃: 本刊記者 葛方新 王羚 ■ 撰稿: 本刊駐印度特約記者 王生
——專訪印度著名經濟學家斯瓦米博士 雖然印度和中國同屬新興市場國家,自然存在資金、市場、資源等方面的競爭,但兩國經濟仍有很強的互補性,這為開展經濟合作提供了空間。 蘇布拉馬尼恩·斯瓦米博士是印度著名經濟學家,80年代初擔任印度內閣商務部長,現任印度人民黨主席,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而斯瓦米博士最近剛剛完成印中經濟比較研究的專著。近日,《環球財經》記者在斯瓦米博士新德里的寓所,就中印經濟發展比較等問題對他進行了專訪。 友好是主流 進行印度與中國之間的比較,不論是經濟的、政治的、軍事的、文化的等等,是很自然的事情。這不僅因為中印兩國是山水相連的鄰國,歷史上有過長期的友好往來,也有過短暫的不愉快,更為重要的是中印兩國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過10億人口的大國,這些都構成了比較的基礎。 “印中兩國有文字記載的2000多年的交往史中,和平友好絕對是主流,印度人民對中國人民總的來講沒有敵意。” 斯瓦米認為,兩國關系中從50年代末期的緊張到60年代初的沖突,也要放到當時的兩個國際背景中去考察,一個是美國開始執行打“西藏牌”的政策,另一個是蘇聯與中國交惡以及印度與蘇聯結盟。“無論如何,我相信歷史上不愉快的一頁已經翻過去了,今天的印度看待中國,除了少數頑固不化和執意帶有色眼鏡的人,出發點都是和平友好的。” 10年的差距 中國的經濟改革已進行了26年,可謂成就矚目。印度也于80年代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斯瓦米認為印度真正意義上的改革從1991年以后才開始。比較印中兩國的改革和發展后,斯瓦米認為中國的優勢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中國選擇了從農業改革作為改革的開端,這是十分正確的,奠定了整個改革成功的基礎。相比之下,印度的改革從未深入農村,甚至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任何要把改革推進到農村去的跡象,而農業占印度國民經濟的比重很大,是吸收勞動力最多的產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中國的決策和執行政策效率高,而印度的官僚體制效率低下。今天在中國辦一個營業執照的平均時間為8天,而印度為142天。由于政黨意見不一,許多重大的投資項目在印度往往是一推再推,有些則不了了之。 而且中國的改革形成了強大的制造業,尤其是信息通訊硬件的制造能力十分突出,而印度的制造業在整個經濟中的比例仍很低。 反觀印度,斯瓦米認為其優勢在于,金融服務業比較完善全面,軟件制造、生物工程、制藥等知識經濟領域發展比較突出;社會保障體制相對穩定;經濟增長的拉動主要依靠國內市場。斯瓦米得出的最后結論是,“全面考慮兩方面的因素,我認為目前印度的發展要落后中國10年”。
  [1]  [2]  [下一頁] 系列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