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400家最富有的美國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業,美國的音像業僅次于航天工業居于出口貿易的第2位。英國文化產業平均發展速度是經濟增長的兩倍。日本的娛樂業產值僅次于汽車工業。這些現象的出現,給我們發出了重要的信息:文化不僅在精神領域具有價值,而且體現出了巨大的經濟價值。
相關專家在研究美國文化產業發展狀況后,分析認為其成功之道在于:
其一,投資主體多樣性。一是政府投資大。這種投入面向所有符合政策導向的團體。二是吸收非文化部門和外來投資,來自于各大公司、基金會和個人捐助的數額遠遠高于各級政府的資助。三是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融資體制。一些有實力的文化產業集團如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公司等,背后都有金融大財團的支持。
其二,面向全球市場的產業發展理念,充分吸收世界文化資源和各國人才。借助貿易自由化潮流,美國文化產業已經取得了向全球輸出的主導權,且正在從資金、技術、信息等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動中受益。特別是在資本方面具有壓倒性優勢。在文化產品制作中,則立足于全球市場需求并引領潮流,牢牢把握海外銷售市場。美國的電影產量僅占全球的6%,而市場占有率卻高達80%。輸出美國的文化價值觀,并通過影響人們的觀念來進一步培育消費市場成了美國人發展文化產業的法則。
其三,充分利用科技優勢。科技含量高,是美國文化產業的一個殺手锏。尤其是在大眾傳播媒介領域,印刷復制、錄音錄像、電子排版、網絡傳輸、數字化、地球通訊衛星等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使美國文化產業具備了向全世界擴展的“橋梁”和“利器”。如在圖書和唱片業,利用因特網技術開發的網上售書等業務,便極大促進了其銷量的增長。(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