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消息傳出,稱美國政府將對中國產襪子實施配額限制,原因是美國紡織品協定執行委員會裁定,中國貨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沖擊。類似消息在美國大選期間層出不窮,一般分析人士認為這是美國政客拉攏選民的必然做法,但實際上,中國襪子的遭遇只是一個引子,隨著配額限制被取消,中國紡織品正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圍堵。
美國大選前夕中國產品遭殃
中國紡織品受到的最直接的壓力來自于美國政府。由于美國大選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價廉物美的中國進口產品成為最佳的攻擊目標。
紡織品一直是中國對美出口的“拳頭產品”,近年來,其出口額一直強勁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美國相關產業的萎縮。美國商務部掌管進口的助理部長詹姆斯·約春(JamesJochum)指出: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襪子數量從2001年的880萬美元增長至1.706億美元,而每打進口襪子的平均價格從11.54美元下降至5.11美元。在美國襪子市場,美國生產商的市場占有率從2001年的83%下降至2003年的68%左右。
面對中國產品不斷進逼之勢,美國國內的同行進行了本能的反擊。美國國內生產商聯合會主席查爾斯·科爾在一份聲明中說,對中國進口棉襪配額延長一年“至少將會在2005年為我們的(棉襪)行業轉移走一場災難,我們已提出一個非常緊迫的(申訴)案,希望盡快盡最大可能立即對中國棉襪進口進行限制”。而美國政客無疑為這種敵意行為推波助瀾。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里譴責布什未能保護美國紡織和服裝業免遭不公平貿易的沖擊,特別是來自中國的沖擊。
非洲國家抱怨美好時光不再
一些發展中國家紡織、服裝生產商也將與發達國家一起,共同抵制中國紡織品。這些國家已經受優惠貿易政策的保護,堪稱“溫室”國家,但如今,如果有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它們將面對中國在全球配額體系取消后獨占市場的局面。
50多個國家的生產商支持美國紡織產業起訴中國,呼吁美對中國服裝出口采取新的限制措施。
毛里求斯已對WTO施加壓力,要求WTO幫助成員國進行調整,以應對配額取消的形勢。毛里求斯稱,過去3年該國紡織業就業人員減少1/4,并預計全球將有2700萬人失業。
毛里求斯大使在WTO貨物貿易理事會近期召開的會議上指出,“非洲國家,南撒哈拉地區和其它目前享受貿易優惠的國家,將成為配額取消最大的輸家,上述國家的市場份額將縮減約70%。”
難敵亞洲同行拉美廠家倒閉
12年前,玻利維亞拉巴斯市Forno紡織廠的業主在墻上釘了一塊青銅牌,歡慶該廠“引領紡織業70年”。此舉后來被證明是典型的狂妄自大。5年后,這家廠就關門了,機器被出售,1000多名工人被解雇。就在該廠不遠處,矗立著Statex廠那具有精湛包豪斯風格的廠房,另外還有規模龐大的Soligno工廠。該廠一度曾擁有玻利維亞最成功足球隊之一的Litoral。但如今,這兩座工廠同樣人去樓空。
在許多拉美國家,紡織企業一度由于國內市場受到保護而生存下來,但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經濟自由化浪潮中,它們敵不過競爭力與日俱增的低成本亞洲生產商,終于紛紛倒閉。巴西是拉美地區最大的經濟體。從1997年至2002年,該國有438家紡紗廠和織布廠消失,約占總數的1/3。同期,紡織服裝業總共失去了23.5萬個工作崗位。墨西哥于1994年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后,紡織和服裝生產曾經繁榮了一陣。但在過去4年中,就連墨西哥的紡織服裝業也失去了20%以上的工作崗位。
爭奪美國市場中國壓力不輕
拉美地區的廠商采取另一種形式對抗亞洲產品特別是中國產品的進攻。墨西哥、洪都拉斯、多米尼加共和國和哥倫比亞等國,正試圖充分利用其鄰近美國的地理優勢、靈活的生產方式,以及通過與美國談判而爭取到的貿易優勢。
比如,哥倫比亞紡織業之都Medelln的服裝企業紛紛表示,由于它們的產品運往美國市場時間較短,加上2002年達成的《安第斯貿易優惠法案》(ATPA)所給予的優惠待遇,都有助于彌補它們的薪酬水平比中國競爭對手高出約50%這個不利條件。當地行業促進組織Inexmoda的首席執行官羅克·奧斯皮納指出:“從我們這兒發貨到美國,空運只需3小時,海運只需3天;而對中國人來說,即使空運也要15至18小時,海運就更是慢得多了。”
巴西的服裝生產商正專注于增值較高的領域,并在發展自己的時尚品牌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打造出了諸如M.Officer和RosaCh一類的品牌。(張雋)(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