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旅烏華人數量的增多,烏克蘭的中餐行業已初具雛形,但由于烏克蘭國家本身處于轉型期,市場機制和法規建設尚欠完善,加之業內人士自身的種種先天不足,不同程度地阻礙了該行業的發展。本文嘗試借鑒中餐在歐美發達國家和莫斯科這個東歐乃至全球餐飲業先行者的發展史,并在采訪聽取當地權威業內人士、專家的意見和大量市場調查的基礎上,對中餐在烏克蘭的發展前景做一個簡單的分析與預測。現狀綜述
自1994年第一家中餐館“金龍飯店”誕生至今(因經營不善早已倒閉),烏克蘭境內已開有30多家不同形式的中餐館,主要集中在基輔、熬得薩、哈爾科夫、第聶伯-彼得洛夫斯克等人口集中、商業發達的大城市。參照當地餐飲業的標準,現有的中餐館按經營規模和價格檔次大致可分為:高檔飯店、中檔飯店、快餐和主要服務于華人留學生的小型餐廳。
高檔飯店在其中盈利率最高,當然其裝修品位、服務質量、飯菜檔次和價位也“高人一等”,遺憾的是這類就目前而言比較能體現中餐的本色和國際地位的飯店屈指可數,并且絕大多數由烏克蘭人經營,雇傭中國廚師掌勺。這類飯店的主要特點是:經營者具有歐式經營理念和專業經營餐飲業的經驗,他們“情定”中餐并非作“糊口”之用,而是出于敏銳的商業嗅覺。此外,這類經營者多年積累的上流社會資源也為其飯店的高定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他們不怕花大價錢請廚師、裝修、提高服務班子水準。這類飯店的主要不足有兩點:一.經營者本身對東方文化的一知半解使他們無法淋漓盡至地解讀和傳達東方美,限制了他們對中式餐飲這個商品的文化附加值的利用,降低了他們提升飯店綜合品位的能力。時至今日,高檔飯店消費群的消費動機已遠不止是“吃好”,他們追求的更多是時尚和身份的體現,“吃文化”已成為全球餐飲的消費時尚。二.相比之下,這些經營者與中國的聯系較少,換句話說他們挑選中國廚師的余地甚小,有時候還不得不用中國老板們挑剩的。
中檔飯店在各地的數量最多,規模、形式參差不齊,經營者幾乎清一色為中國人,這類飯店在裝修上雖然大多體現出東方風格,但處處可見其簡單、經濟的裝潢原則,普遍品位不高,文化底蘊不足。服務班子的水準更是不敢恭維,當然這是事出有因的:第一、中國老板總試圖通過使用廉價勞動力來降低成本,找些沒經過專業培訓的學生或失業婦女來“客串”服務員;第二、中國的服務行業發展得較晚,一直也是走模仿歐洲的路子,本身功底淺薄,故也難怪很少有中國老板能看到自己這方面的缺陷。飯菜口味上,這類飯店還是有潛力可挖的,但值得引起我們警覺的是,目前這類飯店都有不同程度的“本土化”傾向,通過改變口味、替換中式調料和原材料來盲目迎合當地人的口味,同時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此外,眼下這類飯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價格戰的困擾,經濟效益普遍很低,倒閉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中式快餐在烏克蘭的普及程度較低,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規模上都停滯不前。這類經營者選擇快餐的初衷大多是因資金及各方面條件不足,直接開中、高檔飯店有困難,期望通過資金投入少、周轉快的方式來完成資金與技術的早期積累。由此導致了配套設施、服務的脫節,同時也沒能體現出中餐的特色,價格一降再降,飯菜粗制濫造。不僅飯菜的選料、口味嚴重“烏化”,更有甚之,為了片面提高營業額在店里賣起了烏式餐點,東施效顰,令人啼笑皆非。
位于中國留學生宿舍附近的、主要針對留學生的小型餐廳在烏克蘭中餐行業中其實沒有什么代表性,裝修簡陋、利潤微薄,只是憑借著自己獨特而穩定的消費群—中國留學生生存,由于該人群的消費能力有限,取向相對固定,所以經營者倒也省心,把好飯菜成本管理這一關就高枕無憂了。機遇與風險
總體來講,近幾年烏克蘭的經濟發展呈現出良好勢頭,GDP穩步增長,人均收入顯著提高,尤其是中產階級的形成,更使餐飲業變得大有作為。但同時通貨膨脹也一定程度上妨害了這個年輕行業的發展,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加大了成本管理的難度。
烏克蘭獨立以來,盡管政治局勢相對穩定,但投資環境惡劣、腐敗現象司空見慣、法律法規建設漏洞百出,其中嚴重影響中餐發展的有以下三點:
一、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壓得包括中餐館在內的眾多中、小型企業喘不過氣來,此外,食品進口手續極其繁瑣、進口稅較高;
二、中國公民申請勞動許可條件苛刻,條條法規難逃“有意刁難”之嫌,以至于大多數就業于中餐館的中國廚師都無法獲得合法拘留,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人才的引進;
三、國家機關辦事效率低下、腐敗成風,中餐館更是難逃餐飲業監管機構的騷擾。
21世紀全球進入老齡化,然而與周邊國家相比,烏克蘭的老齡化問題尤為突出,從消費能力的角度看,這確實很不利于餐飲業的發展,但從消費觀念的角度看,“保健”將成為餐飲消費的主導思想。在這一點上,中餐是有絕對優勢的,假以利用,便能產生相當大的效益。
同時,整個歐洲正在掀起的“東方熱”對中餐的發展來講也是一個契機。任何一種事物一旦成為時尚時,隨著而來的便是盲目消費。
此外,隨著國際間交流合作的加深和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中餐的知名度將不斷擴大。淺談中餐館經營中的幾點問題
縱觀中餐在烏克蘭的十年發展史,不禁讓人有種滿目瘡痍的感覺。作為一個商品,它僅僅處于生命周期的第一階段—起步階段,然而壽命超過5年的中餐館卻只占總數的十分之一,平均利潤也逐年下降,若拿其在烏克蘭的發展狀況跟歐、美國家或者東歐鄰國一比,更讓人匪夷所思。在烏克蘭整個餐飲業發展勢頭大好的今天,中餐為何如此蕭條呢?個中緣由恐怕要從經營者自身說起。在烏克蘭投資餐飲的中國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在當地工作或學習過一段時間后改行經營中餐的(約占95%),第二類是從國內帶著資金、有備而來的,他們沖的是該行業在烏尚欠發達,希望在這里挖走第一桶金。兩者在投資上都畏首畏尾,奢望用最少的投入來換取利潤,前者大多是因為缺乏經驗和資本,后者則因為不了解情況,不敢“下注”。在經營戰略上,沒有把經營餐館當作事業一步步扎扎實實地去做,片面追求短期效益,缺乏長遠眼光。戰術上,致力于“價格戰”、“成本戰”,企圖通過擠垮同行來穩固自己的地位,結果只是將中餐的檔次越做越低,市場越做越小,卻不懂“聚店成行、聚行成市、市興店行”的市場規律;缺乏商品意識,忽略了“特色經營”這一商品競爭的關鍵,中餐作為一種商品,他的含義決不僅僅是各色菜肴,大到飯店的裝修風格、服務水準,小到播放的音樂、使用的餐具和上菜的特色,無一不體現著這種特殊商品的價值,而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正好將中餐的文化附加值提升到最高點;缺乏市場意識,不調查市場,不研究消費取向,不懂得針對不同的消費群來設計商品,不重視廣告宣傳;盲目“本土化”,不惜舍棄中餐本色,也要迎合對中餐尚欠了解的當地人的口味。前景分析與預測
統一經濟區的形成與發展將把包括烏克蘭在內的東歐四國的經濟發展再一次推高峰,并將不斷擴大其對外貿易規模,加劇人口流動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烏克蘭有著極其豐富的旅游資源,而目前中、烏之間尚未簽訂“旅游目的地協議”,這預示著發展兩國旅游業還有著巨大的空間和潛力。
隨著中、烏科技、文教領域的合作加深,旅烏華人的數量將不斷攀升。
東方熱”的颶風已由西歐席卷至東歐,就看莫斯科一市現有中餐館九十多家,而且數量仍在快速遞增。據權威經濟學家分析,莫斯科中餐供不應求的局面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得到緩解。莫斯科的餐飲業一直是走在世界各國前列的,平均水平領先烏克蘭至少5年以上,它的今天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烏克蘭的明天。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烏克蘭中餐的發展大前景是樂觀的,只要經營者揚長避短,合理利用外部資源,便能將中餐這個蛋糕做大、做好。關于中餐投資與經營的若干建議
一、合理的中西結合、揚長避短
商品國際化孕育了“本土化”“文化融合”等時髦的跨國營銷理念,然而他們并非適用于所有形式的商品,并且針對不同商品應選擇不同層面上的“本土化”。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難以比擬的,從營銷學的角度來講,這正是中餐這種特殊商品文化附加值的源泉。因此,在發展我國餐飲事業上,應盡量保持民族特色,保持其各種元素相互配合的整體美,以此來提高中餐的文化品位和檔次。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完全拒絕吸收西方文化。比如:尊重西方人的衛生習慣,吸收歐式餐飲標準中對餐具、家具乃至廚房的衛生要求;根據當地人的飲食習慣來靈活地設計主、副食的搭配和菜肴的份量等等;參照歐洲人的審美情趣對中餐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再包裝”,例如:改良中國菜千篇一率“紅花綠葉”的圍邊方式,取現代歐洲大膽、簡約的設計時尚,來體現含蓄的東方韻味。其實,如果我們留心觀察,不難發現很多高檔的當地飯店也在這方面下足了工夫,把“盤中佳肴”當作藝術品,通過提高其設計含量來拔升飯店檔次。
二、把作好服務放在首位
在產品同質化的今天,服務作為商品的延伸屬性,已成為增強其競爭力的重要源泉。在餐飲業更是如此,很難提到客戶的忠誠,只要有可能,大家都愿意嘗新,因此只有溫馨、周到的服務才能留住客人。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是,餐飲業屬于服務行業,服務水準直接體現飯店的檔次,中餐要改變自己一貫以來的“廉價品”形象,就要從服務著手。
三、利用時尚,引導消費
在“東方時尚”席卷歐洲的時候,日餐很好地利用了這一契機,搖身一變,把自己定位成了幾乎與意大利菜同日而語的“高檔菜”。在包裝上做足了功課,除了單純地為飯店做廣告外,還邀請美食評論家、專欄作家光顧品嘗,發表評述,提升日餐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讓人在理念上首先接受日餐的口味、品質和價位,使吃日餐成為一種時尚。換而言之,就是在人們吃到某道并不合口的菜肴時,還堅定地認為日餐本該如此,這就是它的特色和價值所在。中餐在廣告宣傳、引導消費方面很欠火候,認為飯店的硬件投資是必不可少的,是門面,而對看不見、摸不著的廣告則不愿投入。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社會老齡化,健康飲食將成為主流消費思想,而中餐在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應把其作為宣傳重點,引導消費。
四、建立行會制度、規范企業行為
整個烏克蘭的中餐行業內的競爭長久以來都處于一種盲目、無序的狀態,近幾年隨著中餐館數量的增加,缺乏統一的監管制度已成為阻礙該行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偷工減料、降價贈送等幼稚的競爭手段,不但降低了行業的整體利潤,還破壞了中餐在當地餐飲業中的形象,常此以往,必將導致行業萎縮。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中餐應盡快組建行會,制定統一的標準,從質量、價格、服務等多方面對經營中的中餐館進行監督和管理。此外,可以借鑒當地餐飲業中如“Казырнаякарта”“21века”等成功典型的管理方法,按飯店檔次不同結成聯盟,在聯盟內使用統一的管理制度、結算方式(如累計分打折卡制度),共同出資組織專家進行員工培訓,籌劃宣傳活動。飯店之間互通有無,及時貢獻自己先進的管理辦法及人才,以提高聯盟的平均水準。
正如俄羅斯著名飯店營銷專家謝爾蓋.得里格其所說的:在餐飲這一行里,不存在“芝麻綠豆”點大的小事,一張餐巾紙就可以折射經營者的理念和飯店的命運。
在烏克蘭投資環境尚不完善的今天,經營中餐作為一種投入小、周轉快的投資形式,還是很有生命力的。只要投資者將其作為一項事業,通盤規劃、踏踏實實地做好每個細節,中餐就一定能在烏克蘭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結出累累碩果。(來源:商務部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