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億美元訴訟 美國政府對決煙草行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2日 10:52 《全球財經觀察》 | ||||||||
“現在是政府向煙草制造商開戰的時候了,因為它們已經逍遙了40年之久!辈贿^,由于美國聯邦政府過去曾與煙草業有過密切合作,并由此獲得相當的財政收入,司法部此次訴訟將面臨許多復雜的法律難題,最終誰勝誰負尚難判斷。也許再堅持兩三個月,若布什連任成功的話,聯邦政府對訴訟案進行重新調整也未可知 文|邵娟
最近幾年來官司纏身的美國煙草業再次雪上加霜。9月21日,美國聯邦政府訴各大煙草公司案在華盛頓地方法院開庭。由于涉及的人證、物證過于廣泛,控訴雙方各有12周的陳述時間,這樣,該案僅法庭陳述階段就將持續到明年3月。 知名煙草公司均在被告之列:占有美國50%煙草市場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萬寶路)及其母公司奧馳亞集團、雷諾煙草、布朗.威廉姆森煙草及其母公司英美煙草、洛里拉德煙草和利吉特煙草。兩家老牌煙草機構——煙草研究院與煙草研究委員會也未能脫身事外。 在長達1400多頁的起訴書中,美國司法部指控以上煙草企業隱瞞香煙的尼古丁含量、發布虛假廣告、引誘青少年吸煙、損害美國公眾健康等等,“一直參與實施、而且還將繼續實施一項龐大的、長達50年的欺騙公眾計劃”,這個計劃“在過去半個世紀里,為煙草商帶來巨大利益,但也給公眾健康造成了毀壞性后果”。 “現在是政府向煙草制造商開戰的時候了,因為它們已經逍遙了40年之久!泵绹倷z察官約翰.阿什克羅夫特聲稱,“我們期待著在法庭上展示證據支持我們的訴訟,同時也是要實現補償,奪回煙草商銷售香煙獲得的非法所得,讓吸煙在這個國家遠離年輕人。” 這個“非法所得”估算為2800億美元,這也是聯邦政府首次向特定行業明確要求賠償金額。根據煙草企業的直接贏利和所有投資贏利計算,2800億美元是個保守的數字。它是根據吸煙者的估計人數,以及從1953年他們處于青少年時期開始養成吸煙習慣、按每天吸5支煙計算得出。 除要求獲得賠償外,聯邦政府還希望法院對煙草業施加更嚴厲限制,包括禁用自動零售機、禁止某些營銷條款及限制店內促銷活動等。 盡管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律師比爾.歐萊米葉把2800億美元稱為“捏造的數字”,并說煙草公司不可能支付這么多錢。但此案已成為美國歷史上要求賠償和罰款金額最高的民事訴訟案,大概只有當年司法部控告微軟壟斷案堪與之一比。據司法部門透露,政府訴訟小組已為此案花費了1.35億美元,比微軟反壟斷案的訴訟費高出近1億美元。 業內人士認為,這次訴訟將大大打擊已經遍體鱗傷的煙草工業。早在開庭審理前,投資者已紛紛遠離煙草類股,其中利吉特煙草公司的母公司維可托集團跌89美分,至14.93美元,跌幅5.6%;環球煙葉公司跌60美分,至43.97美元,跌幅1.4%。 天價訴訟拒絕庭外和解 對于聯邦政府的指控,煙草業先是聲稱司法部此舉越權,是試圖奪取國會獨有的貿易管理權,違背了憲法要求三權分立的原則。為此,卷煙制造商多次請求法庭中止這個“不合理”的訴訟。 主審此案的美國聯邦地方法院法官格拉迪斯.凱斯勒則認為,司法部對煙草業提起的訴訟是根據議會通過的法律行使權力,并沒有侵犯議會的立法職權。政府律師正是根據反詐騙法案《集團組織詐騙和腐敗犯罪法案》提出訴訟的,該法案誕生于1970年10月15日,適用于對有組織犯罪行為的實施者進行索賠。 在今年3月中旬,凱斯勒拒絕了煙草業解散訴訟的要求。禁煙組織對裁決結果擊掌叫好,“這對政府來說是一個極大勝利,因為裁決允許政府尋求補償。”兒童禁煙運動的領袖比爾.科說。 煙草公司只好轉而申訴自己沒有欺詐行為。煙草行業律師也承認,煙草公司的管理者們過去“也許在公共健康問題上的論調值得質疑”,但這并不構成欺詐。 奧馳亞集團公司律師威廉.奧赫萊梅耶稱,盡管煙草公司“出售的是危險而且容易上癮的產品,但產品出售時都標著有害健康的警告”。而且,司法部指控的所謂非法行為“實際上是受憲法保護的行為,并非違法,更談不上欺詐”。因為聯邦政府本身直到公共衛生局修改關于“致癮性”的定義前,它從未說尼古丁具有“致癮性”。 此外,早在6年前,煙草公司已經滿足了政府的多項要求,現在政府無異于拿同樣的理由“老調重彈”。當時,全美46個州的州政府因衛生保健費用大幅攀升,對煙草業提出了聯合訴訟,在處于明顯不利地位的情況下,4家最大的煙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洛里拉德公司、雷諾煙草與布朗.威廉姆森公司,不得不與46州簽署了《總和解協議》(Master Settlement Agreement),答應在未來25年內向這些州賠償2060億美元,用于補償因吸煙引起疾病的費用,以及防止、教育青年減少吸煙的公益事業。這成為美國歷史上庭外和解賠償數額最大的一樁訴訟案。 “自1998年以來,煙草業一直根據與各州達成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和解協議進行經營,清理了市場行為和廣告,公司網站還與幾家戒煙組織進行了相關鏈接!眾W赫萊梅耶說。而布朗.威廉姆森公司的律師稱,政府苦苦相逼,實際上是“無視州和解協議限制的現實”。 然而聯邦律師稱,州和解協議的限制還不充分。他們想讓法官采取新的限制條款,包括禁止使用自動售煙機,禁止使用諸如“淡味”“低焦油”這些營銷詞語,以及能給煙民傳送錯誤信息的標簽等等。而且,“即使在與各州簽署了1998年的《總和解協議》之后,煙草業仍然繼續蔑視法律,其行為證明未來也有可能犯同樣的錯誤! 司法部的律師稱,卷煙公司多次違反與各州簽訂的總和解協議,繼續將廣告目標瞄準“以青年人為導向”的出版物,并使用“對青少年有吸引力的肖像和信息”。他們提到了加州法官裁決雷諾公司的案件,該案中,雷諾因違反《總和解協議》而在雜志上刊登針對青少年的廣告,被罰款2000萬美元。 為此,凱斯勒法官7月7日判定,美國煙草企業6年前與各州達成的和解,并不妨礙聯邦政府接著向其索賠2800億美元。為打贏這場官司,聯邦政府組織了由35名律師和16名助理組成的訴訟隊伍。他們準備了數百萬頁的文件,列出了7.3萬多項物證,還可能傳喚著名的科學家和健康專家在內的300多名人證。 為應對訴訟,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也聘請了被《紐約時報》譽為“超級律師”的丹.韋布擔任辯護律師,F年58歲的韋布曾被評為最佳刑事辯護律師。 《今日美國報》指出,由于不滿再遭起訴,煙草公司在這起訴訟中似乎比以前更加強硬,他們決定不再采取庭外和解的戰略。奧馳亞集團在一項聲明中說,它“已經做好了把與此項訴訟有關的材料公之于眾的準備,因為這些事實與政府要求煙草公司吐出利潤的要求有關系”。雷諾公司律師團成員丹.多納修的態度更為直接:“我們沒有參加任何試圖場外和解的想法,我們只準備走上法庭! 煙草行業:四面楚歌 在美國,煙草只是6個州的主要經濟作物,但煙草工業的勢力卻遍及全國。政府與煙草業的較量也由來已久,但鑒于煙草業“財大氣粗”,而且在國會中擁有頗具影響力的“壓力集團”,所以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煙草巨頭們一直逃避了嚴厲監管。1980~1990年代初聯邦政府的174個公共健康立法提案只有2個得以通過。在與吸煙者交手的官司中,煙草業也始終能“化險為夷”,從未敗下陣來。 這種情況得以逆轉始自1990年代中期。當時,美國的反煙運動高漲,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吸煙的危害。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2003年最新公布的一項研究表明,至少有680萬美國人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其他嚴重的與吸煙相關性疾病,此外,每年吸煙造成的直接醫學花費為750億美元,勞動力喪失的損失額高達820億美元。 1997年,美國煙草業終于遭遇了它的滑鐵盧。1997年11月,加州法院判決洛里拉德煙草公司向一位因吸煙而損害健康的人賠償150萬美元,這是美國煙草商首次公開向吸煙受害者做出賠償。 之后的煙草賠償案一發不可收拾。最頻繁的一段時期,幾乎40個州都在審理相關訴訟,美國煙草業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2003年,美國煙草公司繼續面臨著不斷增長的訴訟挑戰,受此影響,整個年度的卷煙業發貨數量下降了5.1%,為3714億支,其中雷諾煙草公司發貨量下降幅度最大,約為11.7%。整個行業的零售量則下降了3%~4%。 事實上,全球都在加大禁煙力度。今年開始,歐盟對煙草制造商增加新的約束,諸如規定香煙中焦油和尼古丁的最大含量,要求煙盒上的警示廣告面積不得少于整個煙盒表面積的30%等。 最遲到2005年7月,所有成員國將徹底禁止在媒體上做香煙廣告,香煙制造商從明年起也被禁止贊助F1等大型體育比賽。 為了促使吸煙者戒除煙癮,各國政府還采取提高煙價的措施,法國、德國、俄羅斯、意大利、韓國、新加坡、日本等無不如此。從2003年7月1日起,新加坡開始按支征收香煙稅,征稅后,每支重量不超過1克的香煙稅率將為新幣25.5分(約合人民幣1.19元)。 在這樣的大環境中,煙草公司變得尤為謹慎。它們不再否認吸煙有害健康、容易上癮,絕大多數公司都極力避免再次陷入麻煩。菲利普.莫里斯作為美國最大的煙草公司,投入1億美元廣告費用來美化公司形象,并在2003年1月改名為Altria 除了扭轉品牌形象,為支付數額龐大的賠款而節省開支也是煙草公司的重要計劃。到2003年,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的負債已高達233億美元,該公司的信用級別也面臨降級風險。當年3月,該公司將總部從紐約遷往里奇蒙德,每年可節省開支約6000萬美元。 2004年7月,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與歐盟委員會以及10個歐盟成員國簽署了一項解決法律糾紛的協議。公司承諾將在12年內分期支付12.5億美元,資助歐盟打擊走私和假冒香煙。而歐盟將撤消向美國法院提出的指控該公司故意向歐盟走私香煙以逃避巨額稅金的訴訟。公司的發言人大衛.戴維斯說:“如果歐盟擴大調查,問題將更為嚴重,我們將這筆錢視為一個投資。” 據稱,除了菲利普.莫里斯之外,世界第二大煙草生產商雷諾公司,也面臨著歐盟同樣的指控。 不久前,據Fitch公司和標準普爾的評估,奧馳亞集團的信譽等級屬于“BBB”級,位列倒數第二;據穆迪氏投資服務公司的評估,奧馳亞的信譽等級屬于“Baa2”,也是倒數第二。 煙草的強大影響力 事實上,美國政府的律師花了5年時間才使該案進入審判程序。 本來,簽署《總和解協議》之后,煙草業以為自己可以通過漲價的辦法得到彌補。不料1999年1月,前總統克林頓在發表“國情咨文”時明確表示,聯邦政府也要“開刀”,要求煙草業作出賠償。為此,司法部特地聘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進行調查取證,為正式起訴做準備。當年 9月,司法部正式向華盛頓聯邦法院提出民事訴訟,控告在美國市場上占主導地位的8家煙草公司“在過去45年間,故意以欺騙和欺詐手段進行促銷活動,致使聯邦政府每年在治療與吸煙有關的疾病方面花費數百億美元”,司法部將通過訴訟為納稅人向煙草公司討回這筆費用。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立即代表煙草業作出回應,認為司法部的指控“沒有法律基礎”,“完全出于政治目的”,并表示將積極應訴?肆诸D政府當時積極推動此案,計劃撥出180萬美元的專用款項,盡一切力量打贏這場官司。 然而隨著布什政府的上臺,該案進展逐漸慢了下來。布什本人更在多個公開場合對此表示猶豫,業內人士預測這個訴訟案將會不了了之。原因其實很簡單,那便是煙草業對共和黨“貢獻不菲”,向來捐出大筆政治獻金。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在各類工業領域中,布什班底與煙草行業的關系最為深厚。據“美國兒童無煙行動基金與共同事業國家中心”發布的資料顯示,煙草業僅在2003年上半年就花掉了1060萬美元用于各方游說。除此之外,大煙草公司在2003~2004年度頭9個月選舉期間的政治捐款,也高達110萬美元。自1997年以來,煙草業的捐款幾近2700萬美元,包括1680萬的“軟錢”,以及捐贈給政治行動委員會的1000萬美元。 從表面上看,在2000年總統大選期間,煙草業比醫藥業的姿態要低得多。然而他們把3/4以上的競選捐款都給了布什和共和黨,向布什本人大約捐獻了9萬美元,給共和黨的捐款為670多萬美元。煙草業最慷慨大方的捐款者當屬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它為布什的競選活動、就職儀式以及其后的慶祝宴會,至少提供了280萬美元。而且,這家公司與布什政府的淵源也非同一般。布什的首席政策戰略顧問卡爾.羅夫,曾在1991年至1996年期間,擔任過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政治顧問;白宮負責與商界協調的官員伯拉勞特,曾任該公司的公關經理;公司公關部現任副總裁卡拉莫爾,專門負責布什就職典禮捐款事務。值得一提的還有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湯普森,他在擔任威斯康星州州長時,曾從這家公司得到過7萬美元的競選贊助,湯普森還曾擁有該公司大約1.5萬~5萬美元的股票。 2001年6月,美國司法部傳出消息,稱正在考慮放棄克林頓時期提出的對煙草業索賠的訴訟,希望和煙草公司達成庭外和解以了結官司。這一做法引起了美國公眾和傳媒的強烈反感,他們指責布什政府為了報答某些特殊利益集團,不惜犧牲民眾的健康和利益。布什政府此次明顯的偏袒顯然是犯了眾怒,庭外和解最后不了了之。 政府: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煙草業一片哀聲之際,聯邦政府9月21日再次大動干戈,似乎是民心所向。但細究一下美國政府選擇開始訴訟審理程序的背景,可以發現此次訴訟的深層意義遠遠不止訴訟所呈現的表象那么簡單。 目前,美國換屆選舉正漸入高潮,在11月大選之前,布什政府發布的各種消息都耐人尋味。這次,司法部大張旗鼓討伐煙草業,多少讓人覺得有些一反常態,但細究起來卻別有隱衷。由于之前對煙草業的庇護,已經引起公眾和民主黨的反對,在大選敏感時期,布什政府無疑不愿冒天下之大不韙,為自己爭取連任落下任何“口實”,煙草業自然不可避免成為犧牲品。 由于聯邦政府過去曾與煙草業有過密切合作,并由此獲得相當財政收入,而煙草業自1964年就應政府要求在煙盒上印有“吸煙有害健康”的標識,司法部再以此為由進行起訴,將面臨許多法律問題,最終誰勝誰負尚難判斷。 況且這個司法過程也相當漫長,僅僅雙方陳述階段就將持續6個月,其間充滿變數。目前,煙草業的命運掌握在法官手中。但也許再堅持兩三個月,若布什連任成功,聯邦政府對訴訟案進行重新調整也未可知。就算法庭最終做出宣判,煙草商還可以提起上訴。只要上訴,就可能在二審中獲得輕判,類似的先例不勝枚舉:2002年10月,一個由12名陪審員組成的陪審團作出裁決,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應向受害者布洛克女士賠償280億美元,這是美國有史以來個人所獲的最高賠償。然而布洛克的欣喜沒有持續多久,最終審定的賠償額已大大降低到2800萬美元。 “我們仍然堅持這樣的觀點,即最糟糕的訴訟已經過去了。”英美煙草公司負責公司與法律事務的董事邁克爾在接受采訪時稱,“我們深信,這個案件完全沒有任何價值! 美國司法部一官員對此則表現得含糊其辭:“這個案件的審理過程將會十分漫長,什么時候能有結果,或者有什么結果,現在還無法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