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本報記者 蕭曼平文/圖
歐洲的中小企業尤其發達。荷蘭就是一個典型。中小企業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比大企業還重要,很多歐洲國家經濟成功的原因就是中小企業的靈活。
荷蘭的人均GDP是中國的40多倍,其中85%的國民收入由中小企業創造,而且荷蘭也是
亞洲企業鐘愛的“歐洲總部”。就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問題,本報記者特別向荷蘭駐穗總領事馮丹瑞取經。
不要當中小企業是奶牛
記者:以荷蘭的經驗,您對廣東省政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有何建議?
馮丹瑞:對于任何類型的企業都應該提供有利其發展的環境。首先是法制環境,當地各級政府應該遵守承諾,宣傳法制的重要性并嚴格執法,政府要成為投資者的合作方,而不要當中小投資者是奶牛。政府不透明或多變的政策對企業經營很不利,影響企業的長期計劃。
第二對企業經營過于復雜的規定應該盡量簡化,減少條文、簡化手續,比如對雇人數有限的小企業規定有雇一定比例的殘疾人,這一規定可以理解但不一定可行,需要視不同行業而言,如建筑就不可能符合該規定。還有政府應該為企業的行政運作提供方便,如稅局可到小企業中指導企業填單。
廣州市政府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很好的服務,如建立孵化中心、提供風險基金等。但我不贊成補貼企業。
政府守信比政策優惠更重要
記者:荷蘭不僅本土的中小企業發展得好,不少外資企業也把歐洲總部設在荷蘭,荷蘭有何吸引力?
馮丹瑞:政府要告訴企業政策,之后要兌現諾言,執行要保持一貫性。荷蘭的歐洲總部經濟應運而生。多年前,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的企業起步發展時多選擇荷蘭作為歐洲總部所在地,因為荷蘭有高教育水平的勞動力、地理優越,交通運輸發達,最重要的是政策穩定,給企業發展可預計的將來,真正的企業家更看中穩定的環境而不是短期的優惠政策。
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的中小企業相繼通過荷蘭拓展了歐洲市場,盡管現在中國企業到荷蘭輸出服務居多,設廠生產的還很少,但相信五六年后荷蘭也將成為中國中小生產型企業拓展歐洲市場的重要渠道。
荷蘭各行業向中國中小企開放
記者:對于促進荷蘭和中國中小企業合作,荷蘭政府有何政策?
馮丹瑞:荷蘭是個開放的國家,歡迎中國企業到荷蘭投資任何行業。對此,荷蘭有“軟著陸”政策,內容包括:為中國企業提供方便使用的辦公設備;提供信息服務;建立中國企業和荷蘭本土企業通信的網絡;更重要的是創造有利于投資和運作的環境,如透明度高的政策以及指引中國企業如何在荷蘭做生意。(紫/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