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華爾街投行的華人聲音:為什么留在美國(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07日 11:28 新浪財經 | |
奧本海默基金公司董事總經理 李山泉 李山泉:我是1984年來的美國,當時對美國了解不多,對金融就了解更少,當時來美國一個最想的事情就是把外語弄好。為什么有這樣的想法呢?當時去歐洲時,晚上人家請吃飯,兩邊坐的都是外國人,德文德文不會,英語英語也沒幾個詞,所以吃飯簡直就是受罪,只好看著這邊笑一笑,看著那邊也笑一笑,極其難受,我的局長吃完后我們一起到外邊一起抽煙對我說,沒把我給憋死。當時又不能抽煙,又不能說話,只能這邊笑笑,那邊笑笑。當時就覺得口語太重要了。后來就決定學外語,當時還住在中南海,每天早上起來在河邊大聲讀,有一天黃華從后面走過來,嚇得我不敢讀,那時候那個英語真的很差。來到美國后,什么也不懂,一看有發展經濟學,我想可能是關于發展中國家的,學了之后可能幫助中國發展有用,學了一年后發現,真正在經濟學中有價值的其實是金融,我上了很多課后,我發現國際金融是最有用的。我就想研究金融更能幫助中國,學完一年之后我是按時回去的。我當時與江澤民總書記還是坐的一個飛機,那時他是上海市的市長。回去之后想,將來有機會一定要把金融這個東西學好。但回去之后發現原本屬于自己的一些機會沒有了,這時我就跟領導講,還想去外面讀一讀,領導就同意了,當時連學費帶獎學金都有。這就又來了。當時領導讓我讀研究生,不能讀博士,讀完二年后,正好1989年,那時已沒有人管你讀不讀博士。當時想,還是讀博士吧,等我讀一年時,有一個好機會來了,這時有一個挑戰,就是放不放棄博士學位。從我個人來說,我是一個搞實踐的,這個機會是一個公司,一個星期去兩天,從賺錢的角度很好,從金融實踐的角度來說,也很好。后來,也就是我現在這個老板,讓我跟他做,我那時就斗爭要不要學位,跟我太太商量后她說,即使畢業了,也不一定有這樣的工作。這樣我就來到華爾街了。當時還有一個身份問題,如果一個公司解決你的身份,那是很多人希望的,所以我就來到這里了。 為什么不回去,小孩子大了,兩頭夠不著,我的老大是在國內生的,到這邊讀書,再回去跟不上,再加上我的身份也解決了,這樣就在這邊過起來了,后來再有一些回的機會,政府機關是回不去了,有一些公司用你,但是由于許多原因也沒有成功。但我還是經常與國內保持聯系,前些時候,我就寫了一些東西,是關于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思考。美國社會與中國社會的區別是我在美國這邊不用擔心我說話說錯了,這邊沒有這個問題。有些東西不可逆,也可以回去,但比如說我的孩子,現在回去的話可能考不取任何一個學校,受的教育的體系也不一樣,他可能也不習慣。對于我來說做一個職業的經理人很好,這是我所適合的。其實一咬牙也就回去了,但是,還是沒有回去,這里面的原因的確很多。我參加了美國籍,這沒辦法,我給你舉個例子,到了歐洲我的同事過去了,我在哪兒拉著個箱子過不去,因為中國護照他要查你這這那那,極其不方便。其實,在這邊,也失去了中國的許多的東西,發展中的許多的東西,但我也不后悔,路走下去,就走下去了,人不可能把所有的好東西全要到。有所得就有所失,這是必然的。沒什么可后悔的。其實人最重要的是永遠要不停地充實自己,今天比明天提高了,這就行了。還有一個就是如果我再回去就高不成低不就,我這樣的年紀,再給什么人打工就不合適,再說給你什么地方,那個地方也是別人等了很長時間的,憑什么就一下子給你了,這樣也不好工作。 美林證券公司副總裁 史季 史季:我從復旦大學畢業后就分配到上海電視臺做經濟欄目,搞得也挺有聲有色的,第一年的片子就得了獎,送到中央臺也得了獎,臺里還很重視,后來臺里一些大的采訪他們都會叫我去。正好上海大中型企業要引進國外管理的先進經驗,要學習全面質量管理,有一個教授團從美國組織起來到上海做講座,我在他們團跟了一個星期,結束的時候他們要回去了,跟他們的團長聊時,他說,你大學畢業不久有沒有興趣到美國深造,當時周圍的朋友也有出去的,我說好,但沒有太當真。兩個月后他們就有一個邀請信過來了,只要將好些手續辦了,考托福和GMAT就好了,當時畢業不久,這些考得還不錯,又有獎學金,這樣就出來了。父母讓我自己選擇,我想自己年輕,為什么不出去看看呢。當時我跟臺長說,學好后還可以回來,他說好好,當時單位都要寫介紹信,這樣就來了,來了拿了個商學碩士,念書的地方是弗吉尼亞,風景好,但不象紐約有那么多的商機,第一份工作就在紐約,當時覺得紐約集中了最好的和最壞的,這個城市比較適合年輕人想挑戰生活的好奇心,也覺得很好。第一個工作是大中國銀行,我覺得他們的管理與國內非常相似,他們有一部分是外派的人,國內派過來的,那些人的工資相對比較低,所以他們當地招的人,比如說像我,他們覺得是給多了,他們總是說小史你還年輕,你還鍛煉幾年吧,你即使有管理這個部門的能力也不會提拔你。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接觸了其他一些朋友,這時我就想到其它美國大公司試一下,積累一些經驗會增強個人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當時在中國銀行覺得與國內沒有太大的區別,后來就去了富利銀行,這是一家在新英格蘭地區很大的一個銀行,由于合并問題需要以后上班去波士頓,但我的朋友們都在紐約,再加上自己想積累一些投資銀行的經驗,就又選擇了美林證券,當時覺得不錯,當時想換一個公司一定要好一些的,當時經過三四輪面試后就進來了。我覺得我們這個部門如果做得好,提得就比較快。但是,過了兩三年后我的感受又不一樣的,好像有一些瓶頸,因為中國人升到一定的程度再往上升很困難,這中間不光包括業務能力,還有一個就是你是中國人,不管怎么樣你是中國人,你的語言問題,美國哪怕一個高中生講的語言都比你更流利,更能知道你的老板喜歡什么,比如說談體育,你必須迎合他的興趣,后來你發現有一些因為與老板的關系好,他就會更省力一些。中國人一般在哪兒做事,他們有些人就靠吹,周末與老板航海,燒烤等。那么下次提級就會容易得多,中國人相對欠缺一些。說到回去,我周圍的朋友有兩類人回去,一類人911后沒工作,還不如回去,就回去,還有一些人,國內相對機會好也回去了,有些人過了一兩年就又回來的,他們覺得兩邊都不是那么回事。有些人在這邊有了學位,有工作經驗,總覺得是個什么,但國內不這么看你,給你的那些態度可能受不了,除非你在美國本身就不好,還有一些人回去后想比美國還要好一些,但事情并不是想的那樣,就容易出現挫折感。美國的生活讓我覺得只要努力我未來的生活是可以預測的,國內我就不知道。國內中資銀行的老板有許多要么下臺要么坐牢,基金的老板也如此,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即使有一些后臺,也不是那么確定,當然不怕這種不確定性也可以。如果想相對平穩的生活也就在留這里。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