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里有一句“王宮的飯菜耗時長”(Food in palace takes time.)的諺語,含意是:王宮飯菜的標準高、要求嚴格,要保證萬無一失,因而需要認真準備和精心炮制。而筆者最近對英國金融界的一次媒體采訪,叫人不得不對這一諺語有了字面之外的理解。
筆者這次對英國金融界的采訪主要集中在倫敦一個別稱叫“Square Mile”的倫敦金融城,這里原本是公元12世紀羅馬入侵時代誕生的面積僅有1平方英里的古城,毗鄰泰晤士
河,位于倫敦的心臟地帶,經過近800年的發展演變,由最初商人們聚在一起談生意,貨物聚散的地方,慢慢發展起相關的保險業和金融服務業,到17世紀,倫敦便已經發展成為與紐約和東京齊名的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倫敦的金融業界常常引用“在倫敦的美國銀行比在紐約的美國銀行還多”來證明倫敦的國際化和全球化特色。
既有悠久歷史也有地理優勢
倫敦金融城的勛爵市長Robert Finch在接受采訪時說,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倫敦的地利優勢也使得倫敦金融業可以有效地連接亞洲和美洲,許多業務可以全天候運作。倫敦不僅有著配套完善的基礎設施,開放、透明和國際化程度高的金融、貿易,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而且有著由于悠久歷史而沉積的金融商業人文文化。
而成立于2000年的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簡稱金管局(FSA)也是經過三年多的籌備和近四年的不斷完善,而被業界公認為世界上最強有力的金融監管機構。而成立金管局所依據的《2000年金融服務和市場法》也是英國歷史上議院修改多達2000余次、創下議院歷史上修改最多的一部立法。此前,英國實行的是“分業監管”,九家監管機構分別行使對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投資業和房屋協會等機構的監管職能,但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分業監管的弊端便暴露無遺,一方面造成成本增加,效率降低,另一方面由于金融界之間出現的購并重組以及不同金融業務之間相互延伸,使得被監管者有可能鉆多個監管者之間缺少溝通的漏洞,通過在不同業務類別間轉移資金來轉移風險,或人為抬高或降低盈利等方法,達到逃稅、內部交易,甚至洗黑錢等目的。而通過設立這一強有力的金融監督機構,不僅提高了英國金融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強化了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而且使金融監管更加規則化、專業化、信息化和國際化,創立了全球金融監管的新模式。
經濟保持連續47個季度增長
筆者在這次采訪前了解到,英國目前的經濟正在保持著連續47個季度的增長,是英國自工業革命200多年以來保持最長的經濟持續增長期。其中,以金融業和商業服務業為核心的服務業占英國GDP的三分之二。對于英國經濟強勁增長的原因和動力,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時代的外交、軍事和情報顧問、現任英中貿易協會主席的鮑威爾勛爵在接受采訪時道出了其中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即:撒切爾夫人自80年代上臺以來在英國實行的被稱之為“大爆炸”的各項改革,在撒切爾夫人時代,英國經濟實現了從以制造業為主向以服務業為主的重大結構調整,同時實施了包括放寬限制、私有化、改革失業福利制度和充分就業等政策,從而改善了整個英國的經濟環境,使英國長期的增長潛力好于歐洲其他發達國家。
結束為期一個星期的采訪,筆者無處不感受到倫敦獲得今天作為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歷史根源,而目前我國在大力發展金融業,在向英國金融界借鑒成功經驗,努力建設自己金融區域中心城市的同時,別忘了有些事情不是“一日之內建成的”,因為“王室的飯菜耗時長”也有著普遍的真理。(本報記者 駱貴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