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正文
 

集群經濟對抗溫州人 進軍西班牙為何導致被燒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9日 16:22 贏周刊

  □贏周刊記者 梁樹新

  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集群經濟之間的沖突不斷演化,在西班牙民間升級成暴力形式,并非偶然事件,它暴露出的問題絕不是經濟沖突那么簡單。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勢崛起,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在全球各個角落出現,所以這種朝向種族歧視的趨勢無不令人擔憂。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西班牙事件提出了一個嚴重課題:“中國制造”如何防止排華力量?

  單靠企業或行業協會的力量是無法徹底根除類似貿易爭端,背后還需更強勢的力量。

  ——編者

  中國鞋給埃爾切制造麻煩?

  9月16日晚,位于西班牙東南部的該國第三大城市埃爾切(Elche)爆發了一起針對當地中國鞋商的暴力示威。示威者搶劫了中國僑民的一卡車皮鞋,焚燒了兩位中國僑民開設的鞋子倉庫銷售店。這是西班牙有史以來發生的第一次較大規模排斥華人的暴力事件。

  西班牙制鞋工業比較發達,世界聞名,而埃爾切是西班牙制鞋工業的搖籃和重要基地之一,有“歐洲鞋都”的美稱。最近10多年,以溫州鞋為代表的“中國鞋”逐漸進入埃爾切,并以物美價廉的競爭優勢迅速占領了埃爾切20%左右的市場份額。西班牙企業生產的一雙旅游鞋最低價格為20歐元,但是,中國人生產的同樣款式和質量的旅游鞋僅為一雙3到4歐元,甚至2歐元。巨大的價格優勢對當地的制鞋業造成了相當大的威脅。有數據表明,2003年西班牙從中國進口鞋子6190萬雙,占西班牙鞋類進口總額的47%。而據西班牙媒體報道,2002年埃爾切有12個西班牙鞋廠破產,2003年增加到14個,今年頭7個月已經猛增到26個,1000多名工人失業。于是,當地的制鞋企業和工人把所有的矛頭直指給他們帶來了“麻煩”的中國鞋。

  溫州模式海外難行

  在不具名的要求下,溫州一家著名制鞋企業的老總頗感憂慮地談及了對此事的一些看法。雖然其產品尚未打入歐洲市場,目前正在做相對長遠的出口計劃,西班牙焚鞋事件對其擴張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擊,促使他更進一步看清了溫州模式目前的尷尬處境。在歐洲人的眼里,中國鞋還只是低成本、低價格和低檔次的三低產品,沒有自己的品牌和文化附加值。過去溫州鞋靠著低廉的成本價格掠奪了海內外不小的市場份額,但如今這個模式在品牌時代已經越來越難走。所以必須加大研發力度,盡快建立溫州品牌而不是繼續炫耀溫州價格。

  這位老總還尖銳地指出,溫州模式在復制過程中越來越暴露出作為溫州商人的一些劣根性,即哪怕是身在異國他鄉,他們也不會齊心協力聯手對抗外部競爭,而是繼續窩里斗,自己人跟自己人打價格戰。這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們與當地同行的總體競爭實力。而這種各自為政的不團結局面在外來壓力空前強大時很容易崩潰。直到事件發生,埃爾切的華人鞋商也沒有一個行業協會或者同鄉組織。暴力事件之后,他們才臨時組織了一個商會以自保。

  上海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也從解析溫州模式入手,全面剖析了這起暴力事件背后的經濟根源。溫州模式是把低成本的廉價市場價格競爭模式移植到海外,這種對外的國際投資模式從目前來看是有問題的,生產可替代的產品必須考慮和當地合資,但中國人不太喜歡和別人合作,這就存在某種問題。對西班牙的當地制鞋工人來說,當威脅到他們的生存時,他們必然要采取極端的行為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從這個角度上說,我們更應該搞技術競爭,搞品牌,搞不可替代的產業。這次事件發生后,我們雖然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但我們必須反思這種國內無序競爭的模式怎樣去適應國際市場的競爭規則,必須改變競爭策略。

  集群經濟對抗的背后

  從2005年1月1日起,歐盟將取消從中國進口部分鞋類產品的配額,這意味著中國鞋將在歐洲獲得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但與此同時,中國鞋與歐洲鞋的尖銳矛盾也必然在貿易、文化、種族等領域爆發。所以,中國制造面臨的不僅是產品質量和市場策略的局部競爭,更是競爭心理和中國商業文化如何與當地商業文化融合的全面考驗。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經濟研究中心教師柏蘭芝博士把這起西班牙暴力事件放在了中國產品與海外產品對抗史的背景上作了全面考量:這起事件既不是第一起中國產品受阻案例,也絕不是最后一起。溫州制鞋企業在中國屬于比較發達的一支集群經濟,在國內市場它的擴張能力很強,復制成功率也很高,這是由國內市場的不成熟和商業文化的同一性所帶來的。而埃爾切鞋業經濟則屬于西班牙集群經濟的典型代表,是歐洲鞋都,他們之于西班牙也是很有商業個性的一支商業力量。如今,這兩支個性與文化完全不同的集群經濟碰撞在一起,勢必會引起沖突。而我們是到別人的土地上尋找自己的經濟版圖,這就要求我們主動尋求一種商業文化的融合,作出較大的商業心理調整,盡快與當地的主流社會文化和生活風俗融為一體。

  據有關報道稱,很多身在埃爾切多年的華商,連當地很基本的語言都不會說。而出于種種原因,很多溫州鞋商寧愿冒風險使用從國內偷渡過來的工人也不愿意雇用當地的制鞋工人。久之,這種因經濟摩擦引發出來的族群矛盾就反過來形成了一種強大的排華力量,使我們的華商在當地的生存環境更為險惡。

  幸好,很多溫州企業主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某溫州制鞋企業總經理李先生就聲稱,雖然他們的產品尚處于進入歐洲市場的觀望階段,但今天的這起西班牙暴力事件就提醒他們,到別人的地頭上做生意,絕對不可能賺了錢就全部揣進自己的口袋。一定要多做善事,力求與當地民眾關系融洽,留下良好的商業形象,這樣才有一個長久安定的經營環境。經濟學家溫元凱也認為,在這方面我們要學日本人,賺了錢要回饋當地社會,參與其福利事業。這是中國商人國際化必不可少的一步。

  提高“中國制造” 美譽度是重要出路

  當“中國制造”在全世界形成一股強大的沖擊波,并且到處引起貿易摩擦時,除了考慮消除國際貿易環境給我們帶來的不利因素,就是更多地反思我們產品本身的問題了。

  “中國制造”的最大優勢在于價格低廉,而這低廉的價格并非出自技術革新,而主要在于其廉價勞動力。溫州一位制鞋企業老板也承認,雖然我們的鞋子在海外很受歡迎,但所有的中國鞋放在一起,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區別,沒有品牌含量,這就給人一種中國鞋是雜牌貨和地攤貨的不良印象。所以他認為將來溫州鞋業本身也將迎來一次大洗牌,缺乏品牌含量的小鞋小廠勢必會被淘汰出局。目前,他們的企業除了繼續擴張市場,幾乎是把重點都放在了產品研發和品牌建立這一領域上。但這種努力必須大家一起付出,整體提高中國鞋的檔次和質量,才能提高中國制造的美譽度。

  中國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困境也引起了不少專家學者的擔憂。北大教授周其仁、張維迎等經濟學人就在日前舉行的一個討論會上指出,中國經濟一定要轉向以生產效率為主的增長方式,依靠技術進步,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這個轉變,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非常令人擔憂。

  背景資料

  “中國制造”海外受阻紀事

  2003年,中國一躍而成為世界上第四大國際貿易國,僅僅在一年之間,中國的位次又即將在今年上一個臺階。而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位次,僅列世界第32位。然而,與中國國際貿易額迅速攀升相伴而生的,是中國與貿易伙伴尤其和歐美等國的貿易摩擦加劇。

  歐盟:由于害怕2005年1月1日中國鞋配額取消后帶來的沖擊,準備在今年秋季,對原產于中國的鞋類發起貿易救濟措施調查。

  俄羅斯:2004年2月12日,俄羅斯內務部出動大量警力查抄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場華商貨物,包括溫州鞋商在內的中國商人,此次損失約3000萬美元。2001年8月至2002年1月,溫州東藝鞋業等中國鞋商在俄羅斯遭查扣,損失約3億元。

  尼日利亞:2004年1月,尼日利亞政府發布“禁止進口商品名單”,造成溫州鞋業損失至少數千萬元。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溫州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維他小子
營養健康維他小子
張惠妹
激情火爆性感阿妹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