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正文
 

世界經濟運作不乏“有形之手”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0日 11:03 經濟參考報

  最近以來,世界經濟復蘇勢頭明顯,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不會發生嚴重衰退。樂觀人士認為,世界經濟可能進入良性循環階段。這些與各國政府通過“有形之手”宏觀調控經濟分不開。

  回首戰后世界發展的歷史,除美國四處打仗外,主要發達國家很少參與對外戰爭,國內也沒出現重大政治動蕩,因此經濟就成為衡量各國政府執政成績的主要標志,經濟搞不好 往往失去執政資格。二戰時風云一時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因戰后重建經濟不力只得黯然下臺;美國的老布什總統在海灣戰爭中大獲全勝,但因國內經濟不好競選連任敗北。

  “無形之手”一度風靡西方

  在西方國家,政府并不是從市場經濟體制一誕生就自覺地調控、管理經濟活動的,而是長期探索后才逐步認識到調控經濟的必要性。

  經濟史學家認為,18世紀中期,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的標志,這也是現代市場經濟的起點。

  現代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在其代表作《國富論》中指出,在市場經濟中,人們所追求的是自身的經濟利益,根據市場價格信號決定自己的行動,這種行動受制于市場而非政府。在市場這只“無形之手”的指引下,人們不自覺地實現著社會福利的最大化。政府只是個人和國家財富以及集體安全的“守夜人”。

  長期以來,市場經濟制度被認為完美無缺,“無形之手”之說被奉為金科玉律。在經濟學界曾是一時之掌門人的穆勒,1848年在其經典著作《政治經濟學原理》中寫道:“值得欣慰的是,價值規律已臻完美,今天和未來的學者們無需再做探索。”

  確實,自現代市場經濟制度確立后的近200年間,西方列強政府的作用就是,對外靠堅船厲炮,攻城掠地,尋求新的資源和市場;對內用國家機器鎮壓被剝削階級的反抗和封建勢力的復辟。

  大蕭條造就凱恩斯主義

  殘酷的現實終于打破了現代市場經濟制度臻于完美的神話。

  1929年10月,紐約股市大崩潰,由此引發了至今還令西方人談虎變色的遍及整個西方世界的大蕭條。到1932年,紐約交易所的股票價格只及1929年的11%;投資者損失達740億元,相當于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費的3倍。美國全國有5000家銀行倒閉,8.6萬家商號停業。1932年一年里,有27.3萬戶美國人家因欠租被房東攆到街頭。

  美國人為了省錢度日,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自己動手卷紙煙;孩子們撿汽水瓶到鋪子里退兩美分;婦女們把自己的衣服改改給女兒穿。為了找份工作,有人通宵守在職業介紹所門口;甚至有人到樹林里放火,為的是想讓人雇他當救火員。

  面對如此慘象,1933年上臺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再也不能只當“守夜人”了,他推出了“百日新政”。主要內容包括廢止金本位制,實行銀行存款保險,對抵押住宅者發放新貸款,改革華爾街金融市場,撥發40億美元的聯邦救濟金,以及興辦田納西河流水利工程等項目,以工代賑。由此開了西方國家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之先河。

  在德國,大蕭條引發的嚴重社會矛盾,使打著社會主義旗號的希特勒上臺執政,把經濟綁在軍國主義的戰車上,以此尋找出路。在亞洲,則催生了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謀劃“大東亞共榮圈”。這一切,最終釀成6800萬人傷亡,4.8萬億美元物質財富化為灰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大蕭條的現實使西方經濟學界重新探索市場經濟的規律。世界大戰的教訓使西方政界重新研究政府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作用。1936年,凱恩斯出版了《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指出市場機制有內在的缺陷,主張政府干預和調節經濟,利用財政和金融手段刺激消費和投資,保證社會的有效需求,實現充分就業。他的學說被西方經濟學界稱為一場“革命”,開創宏觀經濟學。戰后,西方各國政府也普遍接受了凱恩斯主義,在維護市場經濟的基本運行機制的同時,大力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調控。

  “有形之手”讓政府嘗到甜

  在西方,政府干預經濟的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調整經濟結構,以提高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這方面,德國和日本曾經是“優等生”。

  德國在戰后的經濟重建過程中提出了社會市場經濟的模式。按照其設計者阿爾馬克的構想,這是將市場上的自由原則與社會平衡原則相結合的經濟制度。在這種制度下,政府一方面要確保競爭,另一方面要維護社會平衡,不斷提高生活水平,利用福利救濟金,退休金和補償金,住宅建筑補貼,國家資助等方法,補償收入分配中的不平衡。

  日本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中最受注目的就是其產業政策。戰后初期,日本政府重點扶植鋼鐵、煤炭,20世紀60年代實施了“重化學工業化政策”,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大力促進IT產業的發展。

  在政府的大力干預下,德國和日本經濟在上世紀50年代從戰爭廢墟中重生,60年代開始“奇跡”式增長,70至80年代開始挑戰美國經濟在西方經濟格局中一家獨大地位。1970年,德國制成品出口額首次超過美國,登上了世界頭把交椅,同年日本的彩色電視機產量趕上了美國;1976年,日本的粗鋼產量超過了美國;1978年德國出口總額首次超過美國;70年代末,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和出口國的桂冠從美國頭上轉到了日本頭上;1980年,德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機床生產大國;1991年,世界十大半導體廠商中先三名皆為日本公司,全球半導體工業產值中,美國只占35. 9%,而日本占到49. 6%。與此同時,兩國的社會基本保持著長期穩定的局面。

  20世紀80年代后期,《參考消息》曾經轉載過一幅頗為傳神的美國雜志的封面漫畫。畫上站在頒獎臺亞軍和第三名位置上的,分別代表日本和歐洲的玩偶人正合力扳倒位居第一的美國玩偶人。

  西方國家政府干預經濟的另一個大目標是調節經濟景氣,盡量熨平周期性波動,避免出現嚴重衰退,也為執政黨撈取眼前的政治利益。

  這方面美國做得比較嫻熟。例如,經歷了戰后歷史上最長的增長期后,美國經濟終于本世紀之初又一次陷于衰退。在網絡泡沫破滅,“9.11”事件帶來巨大沖擊情況下,美國政府的干預行動使此次衰退程度很輕,時間很短。為對付衰退,美國政府主要做法是刺激消費。首先,大造輿論,利用“9.11”事件后美國人高漲的愛國情緒,宣傳消費就是愛國的觀點,對保持消費者信心起了不小作用。其次,減稅。按美國財長的計算,2001年里美國政府減稅額達500億美元左右,這筆錢中相當大一部分轉為了居民消費支出。其三,降息。美聯儲一年多時間里連續10多次降低利率,將利率降至50年來最低水平。這大大減輕了普遍靠貸款消費的美國居民的利息負擔,對刺激消費支出發揮了極大影響。據美國抵押貸款銀行家協會估計,由于利率下降2001年美國住房再貸款項目使美國人的消費支出增加了500億美元。僅此一項就超過減稅對美國消費支出的刺激作用。

  調控經濟還得常學常練

  現代市場經濟制度確立后近200年,西方國家才真正認識到市場這只“無形之手”并非萬能。從戰后西方各國政府開始普遍用“有形之手”干預和調控經濟到現在不過50多年時間,就其指導理論、政策工具乃至如何在具體操作中拿捏分寸的技巧來說,都還需要探索和完善。例如,戰后20年間一直被西方各國政府奉為圭臬的凱恩斯主義,到了上世紀70年代就失靈了。

  為刺激有效需求,躲避經濟衰退,戰后西方各國長期推行凱恩斯主義財政政策,令財政赤字滾雪球般不斷擴大,種下通貨膨脹的種子。上世紀60年代,美國總統約翰遜把這種做法推到頂峰。他一面在越南讓戰爭不斷升級;一面在國內推行“偉大社會”的各種福利計劃。這種大炮與黃油并舉的結果是使國民收入的分配超過了美國的國力。

  在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的通貨膨脹情況已經相當嚴重,這時爆發的石油危機更是火上澆油。1973年中東“十月戰爭”后,阿拉伯國家先是實行大規模的石油禁運和減產,接著在短短兩個多月中把石油價格從原來的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1.651美元,從而引發了遍及西方世界的經濟衰退,以及后來長期停滯局面。在經濟停滯的同時又出現高度的通貨膨脹,西方經濟語匯中增添了“滯脹”這個新詞。

  按凱恩斯理論,經濟停滯伴隨通貨膨脹是一個“悖論”。面對“滯脹”,凱恩斯理論顯然無法開出良方。于是,各經濟學派蜂起,紛紛尋找政府如何調控經濟新良方。其中最有影響的當屬供應學派和貨幣主義。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里根,英國的撒切爾夫人改弦易轍,采取供應學派和貨幣主義的政策主張,才逐步治理住通貨膨脹。

  又如當年在治理經濟方面是優等生的日本政府,上個世紀90年代后卻屢屢考試不及格。泡沫經濟破滅后,幾屆內閣始終在結構調整和刺激景氣的政策選擇之間舉棋不定,陷入了“同時追兩只兔子,哪只也追不上的”困境之中。結果,日本經濟10年來一直處于低迷不振的狀態。

  近來,世界輿論開始關注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的情況。黨的十六大宣布,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成,提出了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的新任務。最近中央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宏觀經濟調控措施,應該說是中國在剛剛初步建成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實施的宏觀調控。各國輿論希望也相信中國的宏觀調控取得成功,實現經濟軟著陸,為今后中國經濟發展,也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良好基礎。(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甲午海戰110周年
中國網球公開賽
電影金雞獎百花獎揭曉
法蘭西特技飛行隊訪華
新一輪汽車降價潮
北京周邊郊區秋日游
金龍魚廣告風波
2005研究生報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國監獄》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