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華爾街思維遭遇中國制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9日 17:57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韓彥 北京報道 每年都有許多穿戴整齊的年輕面孔揣著財富的夢想走進華爾街,就像31年前的杰克。1973年,擁有耶魯大學文學學士和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杰克在畢業時很容易的便進入了華爾街的佩恩韋伯公司,并一直做到投資銀行總監。但13年前,他放棄了華爾街前途遠大的工作來到中國。現在,頭發已經花白的杰克坐在北京的辦公室里,作為年銷售額3
真的不做“金融工程師”嗎? 20世紀80年代末的一天,從韋伯公司辦公室里走出來的杰克回頭向自己工作多年的那棟建筑揮了揮手,43歲的他已經想明白了一件事——在華爾街的任何一間公司做的永遠都是相同的事情,而他想做點特別的,別人無法輕易復制和追趕的事。無法復制的事情當然有著極端的難度,杰克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做什么,他惟一的想法是:要建立一個有長期戰略的事業,而這個事業對于他自己而言是從做虛轉入做實。 當杰克開始將觸角伸向各處去打探機會時,他發現整個世界談論得最為興奮的話題是亞洲。于是他開始搜集中國的文章。在一篇文章中,他看到65歲的美國財政部秘書Bill Simon在接受采訪時說:“我現在如果是40歲,我一定想去香港發展。” 于是,1990年的秋天,他在香港一呆就是6個星期。杰克在華爾街上曾在融資方面幫助過的一個人現在有了一個回報他的機會,這個人是董建華。整整六個星期,杰克不停地和董介紹給他的各種各樣的社會名流、企業領袖和資本精英們見面交談。他驚喜地發現亞洲經濟發展的強勁勢頭比書本中描繪的更令人振奮。 去亞洲是鐵定了的。杰克回到美國逢人便興奮地講述亞洲之行。但得到的總是冷靜的勸告:“你不是中國人,不會說中文,沒有與亞洲人合作的經驗,如何盈利,如何受益?機會是很多,但沒有給你杰克的。” “在這樣令人興奮的增長背后真的沒有機會嗎?”當時杰克了解的情況是,很少有外國人去中國內地發展,因為中國的特殊國情讓大多數人因陌生而感到恐懼。大部分人到亞洲都會選擇投資香港、新加坡甚至泰國。“那么我是不是該直接去中國?”杰克想。 但實際中的工作困難遠遠超過華爾街銀行家的設想,繁雜的市場調查、走遍中國考察工廠選擇收購目標、與當地政府反復談判斡旋、選購和安裝設備、引進技術培訓工人、尋找市場和客戶,以及面對國有企業管理者的腐敗與低效率等一系列問題帶有太多的中國特色,很多跟隨杰克的人都不明白,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力量。 盛極一時的德隆集團也曾一度成為以資本整合產業的典范,但杰克說,他們所做的不過是華爾街那些投行里“金融工程師”們每天的功課,而他自己離開華爾街正是對這種模式的否定,他要建立一個“長期具有收益的行業”。既然想好了,就要一直做下去。 中國恰似戰后的美國 中國大陸給杰克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疆土遼闊,但他注意到中國的汽車行業發展緩慢,這使杰克聯想到二戰后的美國。那時老兵們紛紛回國,艾森豪威爾下令建公路,因為這些勞苦功高的老兵們要建立家庭,開始新的生活。這促成了公路的發展,進而使汽車業得到了迅猛發展。 “中國恰似當時的美國。”杰克很快做出這樣的判斷,“不太難預測,在美國發展史中的很多事,在中國都會遇到,而中國的發展速度會超過美國。”他便將目光轉向中國汽車制造業。 在1993年1月的一次亞洲汽車業的研討會上,杰克有了重大發現,而這最終決定了他投資的方向。 大眾集團的Messermen 博士在回答記者關于“大眾集團在中國發展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么?”的提問時,他脫口而出:“我們在中國很難獲得合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這讓杰克對自己后半生的事業已經有了一張藍圖——從華爾街覓得風險投資后,一方面到中國內地收購那些國有的零配件生產企業形成產業集群,利用成本優勢贏得國內外訂單;另一方面從國外引進具有先進技術的戰略合作伙伴,注資對現有設備進行改造,再用自己視為核心競爭力的在韋伯公司摸索出的獨特團隊管理文化,把這些因素整合起來,使它們成為真正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企業。 由于全球汽車業正在走下坡路,車型越來越分散,而新技術應用對一款車的促銷作用越來越敵不過性價比的誘惑,所有的整車廠都面臨著持續不斷的降低成本的壓力。考核一個企業是否優秀的標準是看它是否能“以競爭性的價格提供世界級的‘質量、服務和運輸’”。 杰克認為他的所有資源整合之后可以在中國零配件行業里達到一種新境界。 用華爾街的錢收購中國工廠 “一無技術,二無資金,除了一張運通信用卡,但是我對未來的投資充滿了希望。”杰克這樣回憶十年前的經歷。1994年2月,杰克從華爾街拿到了第一筆1.58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成立了亞新科亞洲戰略投資公司。而后的8個月間,他馬不停蹄地走訪了遍布中國40多個城市的100多家廠,從中鎖定了十個投資對象。 這個時候杰克成立的還是一間投資公司,這意味著兩種可能:向前一步徹底成為實業投資者,退后一步還可以做類似金融工程師的事。 杰克敏感的認為應當從低端配件開始介入,在不具備核心技術以及品牌之前,他需要先創造一些銷量和訂單以在行業中漸漸為人所知。而且這部分恰恰可以充分體現中國廉價勞動力的成本優勢。 在這一年中,從8月份開始,亞新科每個月在中國實施一樁收購,不久中國便出現一個以“亞新科”打頭的公司。8月是亞新科安徽橡膠件公司;9月組建亞新科南岳燃油噴射系統公司;11月,亞新科美聯空壓機制動部件公司成立;12月,亞新科天緯燃油噴射系統公司正式運行。此后,在1995年4月至2004年間,亞新科的陣營里又增加了亞新科神電起動機發電機公司、亞新科雙環活塞環公司、亞新科雙泰車輪及輪轂和制動部件公司、亞新科湖北德科羅密子合資企業、亞新科山西與卡特彼勒合作生產發展機缸體的公司、亞新科國際亞新科鑄造公司、亞新科廣州制動系統、亞新科凸輪軸美國、亞新科鑄造固安工廠……這些都不是上市公司,而是一些經營面臨困境的國營制造廠。 每年暑假三個孩子都會來看他,而每一年他們都會看到杰克的變化,1991年杰克在香港住酒店;1992年他在那里有了自己的辦公室;1993年杰克已經搬到了中國內地;1994年他在中國內地有了辦公室;1995年杰克在中國內地有了5家工廠;到1996年,他擁有的工廠數增長到了15家。 不得不學的“中國功夫” “我在投資之前考慮了風險,但我覺得機會大于風險,因為研究了中國的政府機制后,我看到一個中國的市長與美國市長的職責完全不同。美國的市長會專注于當地社區、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的正常發展,而中國的地方政府還要確保當地經濟的發展。” “但我很快發現這些政府官員在管理當地企業時都會遇到三個棘手的問題:第一,如何獲取資金讓這些工廠企業去發展?第二,如何獲得優秀的管理人才讓企業獲得更好和利潤?第三,如何獲取技術,使企業有長遠的生命力?” 于是杰克對每一處被收購企業所在地的市長、書記說:“我在華爾街20年的經歷可以帶給你資金、技術和管理,而你擁有的是企業的設備、廠房和工人,我們可以建立合資企業優勢互補。” 與那些認為在內地找不到合適機會的港商不同,杰克認為機會太多了,當那些人在機會面前權衡風險之時,他沒給自己退路,對于未來所面臨的與地方政府和企業原管理層打交道的問題,他做了理性的分析,“我知道那會非常難,但實際卻比想象還要難很多”。 在起初的收購中,杰克經歷了中國藍星在收購雙龍時遇到的問題,當他們去工廠做調查時,工人坐在廠門口把路堵得水泄不通。他們并不知道新的老板是誰,只是聽到某些傳聞說會因此被裁員。而后的一些收購中,杰克看到一些中方管理者利用職權出賣工廠利益,在董事會背后進行錢權交易。 “在希望企業成長方面,雙方的愿望是一致的,我們要盈利,政府要稅收和就業。但企業中的中方代表中有很多人卻不這樣想,他們更想從企業里獲取個人利益,由于他們兼任合資公司的總經理或副總經理,這就會影響公司的發展。” “我們認為可以做的就是換掉這些人,改革管理團隊。”但是杰克有時發現,這些人往往與當地政府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以至于自己手中51%的股權并不能幫助他真正行使用人的權力。 “我們后來發現,裁撤中方經理必須與政府達成共識才能合作完成。”杰克說,“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所有的手段都用上了,十年來學了很多招數。” 這些招數決不是一個華爾街的銀行家所熟悉的內容,“比如人為地制造危機引起政府的重視,讓他們看到必須讓現有的管理層離職企業才有發展。我們從北京請來中央媒體的記者直接走進市政府負責人的辦公室,用攝像機對著他采訪,此事很快就得到了解決。當然我一進入中國就結識的一些高層的朋友幫了不少忙,當我們與政府在一些方面的合作中出了問題時,他們會出面幫我解決。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有最終撤資放棄的案例,但那是極少數。”杰克毫不掩飾地對記者說。 斬斷退路 “最艱難的時候,我們不知道杰克的信心來自何處,但杰克的選擇永遠是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于是他走過來了。”一位跟隨了杰克數年的亞新科管理人員對記者說。 杰克所走的路線看起來似乎有些怪異,他從未斬斷與華爾街的聯系,卻再也不做與他們相同的事情。華爾街的臍帶所輸出的血培養出了一個基因突變的個體,而杰克的成功正在引發華爾街的思考,但十三年前的情境不可再得,亞新科今天的位置也無法復制。 2003年,亞新科收購了美國輝門公司的北美凸輪軸業務,因為這家公司擁有先進的凸輪軸制造技術。又與豐田公司內部配套商日本活塞環公司深度合作得到了發動機上的重要部件活塞環的核心生產技術,并因此進入了豐田的全球配套體系。 今年該公司宣布美國KPP公司主持完成了亞新科的資產重組,KPP是美國一家知名的投資公司,利用權益資本,幫助盈利企業進一步發展,進行買斷、重新融資或并購等活動。杰克認為與KPP公司的合作將為他開辟在中國第二個成功的十年。 不像格林柯爾,也不是德隆,更不是佩恩韋伯,亞新科戰略投資公司重組更名為亞新科集團之后,杰克已經徹底斬斷了回歸股市去做金融工程師的退路,他相信實業所創造的財富是一項可以世代相傳的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