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硬傷導致法國葡萄酒市場份額節節下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7日 13:41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2003年一場罕見的長時間酷熱天氣影響葡萄收成,法國只生產了4760萬公升的葡萄酒,比往年平均數5300萬公升下降了10%。這還不算壞的。去年根據可靠數據顯示,法國葡萄酒在海外市場的占有率比往年同期分別下降了10個百分點;而今年第一季度中,整體出口額下降了7%,總值下滑4.6個百分點。法國葡萄酒行業中人紛紛指出,“我們正在遭遇葡萄酒釀造業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危機”!
一直以來,飲用葡萄酒都被認為是件高貴、優雅、有品位的事。而眾多葡萄酒產地中,又以法國出品視為正貨。為什么價廉物美的法國葡萄酒在國內、海外都銷售量不如從前呢? 都是高科技“惹”的禍 法國本地有一些很有實力的葡萄酒釀造學校,一些大型國立綜合大學也開設了相關專業。借著高科技,優質的葡萄、特定的土地、適合的天氣已經不是釀造好酒的絕對因素,借助科技之力,人們可以仿造大自然的手筆,行外人又怎能像專業級人士那樣觀其色、嗅其氣、品其味呢?“高科技”釀造的葡萄酒不斷吞食法國老牌葡萄酒領地。 反戰祭品 去年美國在伊拉克挑起戰爭,并鼓動“盟友”們一起加入。作為英美聯盟,尤其是英國的堅決對立者,本著“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的原則,加之法國和德國在歐盟中的聯合領導作用,法國成了堅定的反戰者。國名是打響了,可“害”苦了法國葡萄酒制造商們。因為美國旋即對法國葡萄酒開刀,從而上演了一幕幕限制進口并號召各高級酒店停止售賣來自法國的葡萄酒,甚至丟棄大批葡萄酒的畫面。 快節奏改變生活習慣 法蘭西民族從來都“講飲講食,識飲識嘆”(粵語:指講究飲食,會享受),性格比較浪漫(非一般意義上的浪漫,是指他們性格比較隨意),口頭上經常強調“享受生活”。喝點小酒,在花園里邊品邊聊,自然是十分愜意的事。但無論如何,工作節奏的加快也影響了生活習慣,雖然有些政府部門或者公司仍能午休兩小時,不過這點時間對于能言的法國人來說絕對不適于喝酒,喝酒就只好留在周末的朋友聚會上了。原來餐桌上不可少的佐餐飲品,現在可憐巴巴地變成了聚會才能出現的“配角”了。 傳統美酒敵不過美國飲料 在上世紀40年前,法國人年均消耗葡萄酒130瓶,而今天,只剩下一半———75瓶。葡萄酒最年輕的一輩“鐵桿支持者”也有五十歲了。在美國文化的強勢影響下,一向特立獨行的法國人也免不了俗,餐桌上飲品開始國際化,可樂、雪碧、啤酒、冰水......尤其是法國的青少年,很多人表示更愿意喝可樂和啤酒。 強勁的新生對手 國外悄然崛起的競爭不得不讓銷售下降的“霉運”成為法國葡萄酒業的“專利”。美國加州是繼法國、意大利及西班牙之后排名全球第四的葡萄酒產地,加州的情況就好得多,僅2003年就出口了價值64.3億美元的葡萄酒,生產總值為450億美元,銷售總額在4年中上升了40%。德國的出口狀況也趨好,總量上升12%,價格上揚10%。俄羅斯則在黑海邊建立了新的葡萄種植地,其本地市場也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此外還有來自澳洲、南非及拉丁美洲的競爭對手。為了釀造出高品質的葡萄酒,他們更愿意花重金,聘請專家指導,人們在葡萄酒上的選擇多了,自然影響了法國葡萄酒的銷量。 “我不懂法語” 法國葡萄酒說明書的語言是大部分外國消費者遭遇的普遍問題,除了如香檳或者人頭馬之類的頂級葡萄酒可能會有英法雙語說明,法國大部分葡萄酒都只寫法語,雖然字不是太多,不過卻大有乾坤,從這里可以知道產地、年份。毫無疑問,法國葡萄酒的釀造基地都在空氣清新、風光秀麗的山野之間,也有悠久古堡的出品,外國人很難明白上面的內容,而法國釀酒商們只能唱唱“梁府呤”了。(何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