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正文
 
韓國“投資焦慮癥”:政府授意減緩對華投資?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5日 09:37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陳志剛 北京報道

  8月18日,韓國現代半導體選在這樣一個充滿中國化象征的日子完成入住儀式,多少有點“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味道。這天,韓國現代在南京金陵酒店與無錫市政府正式簽約,在當地開工建設包括8英寸及12英寸晶片生產線的半導體工廠。

中行抵債資產網上營銷 精彩手機賽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懸賞 大型休閑游戲燃燒戰車

  而之前,與去年京東方洽購公司液晶顯示器部門Hydis的境遇相同,現代半導體的在華投資項目在公司內部,甚至韓國媒體和輿論中引起過不小的爭議,把這樣一個商業項目的決策過程拉得過于漫長和沉重。

  三星(中國)某知情人士透露,對于公司進軍中國的決議,除了主要債權銀行外,幾乎其他所有的債權銀行都不贊成,反對的原因除了來自投資回報的顧慮外,主要就是擔心會因此泄漏韓國先進的半導體技術,最終架空產業現有競爭優勢。

  而這看起來并不單純是一種民間意識和企業情感。

  該人士同時指出,韓國政府方面此前也曾多次授意三星、現代、LG等高新技術企業,建議后者在華投資步伐“可以適當減緩”,涉及關鍵技術的合作則尤其要保持謹慎。

  對此,韓國駐華大使館商務處中小企業支援所李基元所長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并沒有聽說韓國政府方面有相關政策文件出臺,而該機構的使命就是促進中韓中小企業方面的交流合作。

  國家技術戰略七成相似?

  8月15日,《朝鮮日報》有報道指出(記者白剛寧),在核心技術開發方面,預計中韓兩國間將展開激烈的競爭。

  該報道稱,韓國產業技術評價院此前將中國科學技術部今年初公布的《2003年技術預測報告》與韓國政府正在推進的《產業技術創新5年計劃》(產業資源部)和《國家技術指導》(科學技術部)進行了研究對比,結果顯示,二者有七成內容相同或者類似。

  比如在信息技術方面,移動通信、計算機環境、內容技術、網絡技術、數碼電視設計及播放技術、半導體材料等都是兩國共同關心的領域。比較而言,中國更關心的領域包括有線電視綜合信息網技術、超級計算機系統設計、64位CPU開發等,而韓國則對車載電子系統、下一代PDP-RFID(電子標簽)等相對更感興趣。

  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戰略研究部王偉光指出,較韓國而言,中國在高新技術研發水平上存在“整體性的差距”,而且,這種差距并“不可能在短期內全面抹平”,中間有一個較長時期的追趕過程,短期內激烈正面交鋒的可能性不大。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是科技部該份報告的起草單位。

  國際經濟貿易合作研究院亞非所徐長文所長認為,中韓兩國之間無論在科技,還是貿易方面,將來的合作趨勢都是相當明顯,也十分必要,“以前二者對合作優勢的認識都不充分,單純看到存在的競爭未免太過狹隘”。

  他分析指出,兩國在制定各自高新技術發展計劃時,所依據的都是各自所處的實際科技發展水平,而不是相對競爭態勢,而由于中韓技術研發模式基本上同屬于市場驅動型,相關技術項目計劃上的重合也在所難免。

  技術領先國家的研發活動一般為基礎研究驅動型(比如美國),而技術追趕者則為市場驅動型(比如日韓),更多地把技術創新重點放在應用研究和產品與工藝開發上。

  今年1-3月份,韓國對華投資項目1198個,合同投資24.3億美金,實際投資13.7億美金。徐長文稱,單以合同投資指標來看,韓國是投資增長最快的對華投資國。雙方依存合作關系十分明顯。

  “新式分工關系”

  盡管如此,來自韓國的聲音還是將中國高新技術及產業的發展渲染得咄咄逼人。

  《韓國時報》近日發表文章指出,中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已經對韓國的IT產業構成了巨大的威脅。而在市場競爭層面,中國也正利用其低成本優勢,在價格上削弱韓國制造商的競爭力。

  韓國商工能源部(MOCIE)在今年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到2010年中國將會在一些關鍵的技術領域,如平面顯示器和手機技術上同韓國持平甚至超過韓國。該機構調查顯示,目前韓國在液晶顯示器技術上領先中國8年,在OLED技術上領先3年,而在手機技術上僅領先兩年。

  比如,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的最新研究數字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從韓國進口的移動電話與去年同期比下降64.8%至3.96億美元。而出現這一下降的原因正在于中國的移動電話制造商逐漸掌握了關鍵技術,從而擴大產品生產,沖擊到了韓國廠商的原有市場。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經濟研究室陳山副研究員指出,從產業結構演變趨勢上來看,目前韓國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貢獻率剛剛經歷一個拐點,開始呈現往下走的趨勢。也就是說,韓國將在趨勢上,逐步降低工業制造業在經濟機構中的比重,把這一部分產業向外轉移。與此同時,中國的第二產業則仍舊處在上升過程中,作為相鄰國家和地區加工制造基地的身份短期內難見變換跡象。

  不過,陳山副研究員稱,韓國的這種轉移并不徹底,高附加值的電氣、機械制造等重要行業在國內仍舊呈現很強的成長性,“因此,(對華高科技產業投資)并沒有造成韓國產業空洞化”。

  陳山副研究員提供給記者的資料顯示,韓國漢城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李根在最近的一篇論文《中國的崛起與韓國企業:關于新式分工關系的探索》中指出,自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中國急速的經濟增長對韓國經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韓國高技術企業的中方加工制造合作伙伴,開始掌握了韓國的技術和工藝,大批復制的中國商品正依靠其低成本競爭力,吞噬著韓國出口市場,造成韓國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導致工廠倒閉、工人失業,相關產業遭到致命打擊。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的崛起又為韓國提供了一個新的商品市場和機會。比如,2001-2001年,在韓國最大市場——日美市場消沉不舉的情況下,正是依靠中國市場的支撐,韓國經濟才得以健康維持。2002年,中國成為韓國最大貿易和投資對象國。

  韓國理想戰略如何實施?

  那么,韓國為什么會對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如此惶惶不安呢?

  可以說明問題的數據是,韓國去年對華出口同比增長了47.8%,占總出口額的18.1%;此外,中國還占據了韓國貿易收支順差的88.1%。也就是說,如果對華貿易缺失,韓國將出現大規模的貿易逆差。

  投資上,該年度韓國對華投資總額達到25億美元,向日本則僅僅5000萬美元,幾乎將一半的海外投資扔到了中國。對中國的出口上升50%,其中制造業投資占韓國對華投資的91%。反過來,中國對韓投資,尤其是高技術方面就要少得多。總投資額只有8300萬美元,僅僅7個項目。

  李根指出,在對華貿易結構上,韓國FDI(國外直接投資)企業從韓國進口半成品是導致韓中貿易順差的主要因素。

  根據韓國貿易研究所2003年對在華直接投資的1280家韓資企業的調查,這些企業使用的半成品材料中,38.5%采購自韓國;企業生產的產品中,則僅有15.8%出口到國內。折換成貿易額,被調查企業共從韓國進口了63.8億美元的半成品材料,出口到韓國的產品為33.3億美元,產生30.5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這些FDI企業絕大部分都是高科技公司,他們將研發設計過程在國內完成,而將生產制造基地選在中國。而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勢必將拉動國內供應能力,從而減弱對韓國方面的市場需求。

  以IT產業為例。王偉光提供的數據顯示,2003年,中國的計算機、通信產品(不包括電子、集成電路技術產品)進口構成中,韓國排在第2位,占該項目進口額的13.7%,僅次于排名第一的日本,為16.6%。而中國計算機、通信類產品出口國家和地區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美國、香港和日本,共占到了中國該類產品出口總額的58%,韓國則排在5名之外。

  李根指出,中國企業在積累技術和情報的同時,壟斷設計開發以及與源頭企業直接協作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因此,對于中國投資需要有新的戰略。

  他在文中指出,韓國寄希望于將高增值產業和工程留在國內,將其他產業和工程轉移到中國,建立韓中間的兩種產業關系:第一,韓國擁有半成品和生產資料,只將成品組裝生產線轉移到中國;第二,韓國專門負責研發和物流,中國負責生產過程。

  這種戰略盡管比較理想,但陳山副研究員指出,在更多的時候,區域產業分工和布局的形成,并不是一種政府計劃行為,而是許多企業按照自身生存需要的自覺行為形成的一種不自覺態勢。

  從這個角度來看,韓國政府、產業界與企業界之間可能存在某種程度的利益分歧,因為前者顧及的是國家和產業安全,而后者想得更多的則是企業生存發展。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對華投資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千張即時奧運圖片報道
竇文濤侃奧運(視頻)
奧運場館瘦身風波
高校招生現丑聞
機動車負全責遭質疑
北京地鐵美食全攻略
二手車估價與交易平臺
出國辦護照完全攻略
新浪連載:70派私人史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