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敞開的“印度門” 印度金融業對外開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1日 07:2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趙憶寧 印度報道 外資銀行加劇競爭 在機場等待上飛機,剛一進候機廳看到花旗銀行(CITY BANK OF INDIA)的兩名工作人員正在發放招攬使用信用卡的廣告。真是無獨有偶,采訪印度之前,我曾希望向北京花旗
工作人員告知:“我們在說服人們來我們這里開戶,只要有1000盧比(相當于人均月收入1/5),也就是22美元就可以開一個戶。我們向用戶提供多項銀行服務,也可以在自動提款機上提款。”花旗銀行認為,發展中的金融市場比已經成熟的市場發展速度至少快一倍,這些市場擁有更年輕的消費群體,他們把寶押在了這些市場上正在形成的中產階層。花旗銀行在印度已經開始贏利,并在一些地區取得了更大的市場份額。 更令人驚訝的是,花旗銀行的盧比貸款年利率定價13%-14%,存款91-180天利率3.50%;366-729天利率為4.00%。貸款和存款利差如此之大遠遠超出中國,心中不免慨嘆,資本的嘴臉暴露無遺,吸血的外資銀行!但是朋友告知:“要不是外資銀行的進入導致競爭的加劇,銀行的利率更高!” 目前,印度有42家外商銀行,其中有CITI BANK,GRINDLYS,STANDARD CHARTERED,HKSB等,占商業銀行總數103家的41%,雖然只占總分行比例的0.4%,但是卻擁有總資產的18%。如果以總資產排位,印度最大的是國營銀行,雖然只有27家,卻占總資產的82%,印度第一大銀行State Bank of IndiaSBI與其七家子銀行的總資產占所有商業銀行的29%。印度私人銀行不僅數量少于外商銀行,只有34家,而且資產比重也小于外資銀行,為10%。 據印度儲備銀行公布的數據,2003年印度商業銀行總存款額為1.28萬億盧比,存貸比率為56.9%,投資存款比率為42.7%。印度管理學院副教授TT.拉姆.莫汗(T T Ram Mohan)說:“這些外國金融機構所持有的貸款和存款分別占印度總貸款額和存款額的8%和4.7%。為了更好地對此理解,中國的這兩項數據分別是1.8%和0.5%。印度比中國高得多。”他認為,比起印度,中國金融缺乏一種私營文化——包括缺乏較為強大的外資銀行,這種金融文化有助于一個國家的金融系統在轉軌的過程中迅速傳播新技術新方法。 根據BT- KPMG會計事務所發布的研究報告《印度最佳銀行排行榜》顯示,國有、私營、外資銀行在金融自由化條件下的競爭態勢,國營銀行——Corporation Bank榮登榜首,第二、三是外資銀行——Bank of America與Citibank。 外資銀行的進入給印度消費者帶來哪些實惠呢﹖首先是降低了利率。扎胡先生說:“1969年以前,印度的銀行都是私人銀行,政府在1969年把私人銀行變成國有銀行。當時銀行借款利率在20%以上。隨著跨國銀行開始進入印度辦理業務,利率開始逐年下降。”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2003年6月14日起,印度銀行將把基準利率下調到6%,此利率為30年來最低水平;對農業貸款利率降低為9%,購車和買房的貸款利率在8%-11%之間;銀行現金儲蓄利率降低為4.5%。 其次是提高了效率。扎胡先生說:“原來在銀行開設新賬戶要準備很多文件,而且要等很長時間,一般需要2-3個星期,排隊等待很辛苦。隨著外國銀行進入印度,我們可以選擇了。利率市場化,選擇多樣化,可以找到最佳結果。” 高利率阻礙經濟發展 最近,在中印兩國比較中,一種不能被人們質疑的觀點認為,印度的銀行盈利能力強,銀行資產優于中國,有力的證據是印度銀行的不良資產只有中國的一半。據印度《貿易標準報》3月4日報道,1996-2001年印度銀行的年利潤增長率為39%,而世界銀行平均年利潤增長率為18%,中國只有3%,印度銀行的年利潤增長率世界最高,更加證明了印度銀行的資產質量優于中國的論斷。 對印度金融以及銀行體系有著深入研究的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文富德教授告訴記者,印度銀行壞賬少不能不看其歷史原因。他介紹說,印度儲備銀行相當于中國人民銀行,長期以來對銀行實行相當嚴格的控制。首先是規定各家銀行的50%的存款要購買政府債券,由政府發放到指定的領域,比如特定行業以及農業部門等;其次是,長期以來印度銀行的準備金率在15%左右;最后,銀行所能支配的只剩35%左右的貸款余地,其中的40%還規定了優先發放的領域,比如出口等,規定優惠利率在7%左右。“它的影響是兩方面的,好處是減少了金融風險,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2002年的平均資本充足率只是5.6%,而目前印度大部分國有銀行都超過9%;壞處是商業銀行不能按照自己的判斷發放貸款,不能滿足投資者的需要,致使經濟增長緩慢。”文富德教授說。 而另一方面,印度銀行壞賬少與其長期高利率是相關的。文富德教授說:“在印度農村,本土銀行或者高利貸的利率要達到30%-40%之間。”倫敦經濟學院經濟系許成鋼教授認為:印度銀行壞賬少的原因是沒有人敢貸款,這可能是印度工業化落后的一個原因。所以對印度銀行壞賬率低和中國的壞賬率高的情況不能簡單的得出孰優孰劣的結論。 高利率無疑成為阻礙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資金價格如此之貴,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而且必然會嚇退貸款者。可以試想,何種行業的利潤回報率能夠高于20%?現如今也就是那些壟斷行業才可以做到,比如中國的電信行業、電力行業罷了。 銀行具有動員資金儲蓄、分配資金使用和分散降低金融風險的三大作用,前兩者是促進增長和推動發展的關鍵,是銀行的主導性作用。當然,面對信息不對稱以及防范風險必須要加強監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教授認為,中印兩國都面臨著找到促進增長、推動發展與降低風險的平衡。“中國在動員資金促進增長與發展方面是成功的,但是在降低風險方面顯然是不成功的;印度雖然在降低風險方面是成功的,但是在促進增長和發展方面卻遠不如中國。總體上講,中國要比印度成功,但是金融風險也比印度大得多。基于市場的有效率地配置資金和減少、分散、降低金融風險成為當務之急。中印兩國各有各的優勢和長處與短處,所以在改革方向和解決的內容是不相同的。” 他說。 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已經承諾開放金融市場——入世兩年后,外資銀行可以經營人民幣的企業貸款業務;五年后可以發展中國居民的私人存貸業務,那么中國國有銀行能競爭得過外資銀行嗎?多國經驗包括印度經驗證明,外資銀行將不能夠占據很大的市場份額,除非收購所在國的國有銀行。 急起直追的印度制造業 接待我們的扎胡先生,在記者離開德里的前一天開回家一輛HONDA CITY牌轎車,它剛從印度一條生產線下線。漂亮的轎車在印度生產并銷售,恐怕10年前沒有人相信這是事實。扎胡先生的汽車排氣量1.6,車價16000美元,相當于人民幣13.2萬元左右。 在印度旅行期間,觀察街上擦肩而過的汽車,寶馬、奔馳、別克、福特、雪佛蘭、尼桑、菲亞特應有盡有,甚至還有剛剛上市的本田“花冠”。仔細數了一下,進口轎車約占1/5左右,數量最多的是合資生產的日本與韓國汽車。顯然,進口轎車由于關稅降低正在成為更多高收入者的選擇,合資轎車價格相對便宜,成為工薪階層的首選。 經濟的開放首先帶動制造業的開放,以汽車產業尤為突出。幾家主要的汽車公司,如福特、現代和鈴木等均在印度設立生產基地,產品不僅在本地銷售,也為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的市場生產小型汽車。 日本、韓國企業已成為進軍印度的先鋒。2002年,鈴木汽車獲得了在印度附屬公司54.2%股權;豐田汽車公司在1994年撤出印度后于1997年建立了新公司,已經擁有99%的股份;韓國現代汽車在印度組建了該公司在海外最大的制造工廠Chennai,該廠于1998年春季開始投入生產,如今是印度第二大及增長最快的汽車制造商,并成為國內該行業的技術標準設立者。制造的車型有Santro、Accent和Sonata,涵蓋了從小轎車到豪華轎車整個系列。 經濟的開放也帶動了家電產品的制造。2003年,LG電子印度公司在印度馬哈拉斯特拉邦建立第二個制造廠。LG電子印度公司自投產以來累積營業額接近1300億盧比(約28.3億美元),是LG集團在全球范圍內發展最快的公司。目前,LG印度公司的出口額為3000萬美元,產品出口到斯里蘭卡、香港、新加坡和澳大利亞,出口產品包括冰箱和空調,去年開始向墨西哥出口洗衣機。韓國LG集團副總裁SS Kim表示,LG將在今后5年內再投資50億盧比(約1.1億美元),使其成為一個出口中心。他們預計2004年10月份開始生產包括數字電視、投影電視、等離子電視、350升以上大容量冰箱、19-22英寸監視器和LCD監視器等。一些專家預期,印度將成為“后中國市場”。 印度的經濟學家說:“20年前,當西方國家的制造業向東亞比較便宜的地區轉移的時候,印度的保護性經濟政策使我們錯失了良機,如今中國成為最大的制造業中心;但是在印度開放經濟12年后的今天,制造業終于在趕上來,有理由認為,印度將在生產從汽車及其部件到鋼鐵、藥品和石油化工產品等方面追趕上中國。” 印度最大的商業銀行ICICI銀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K. V. Kamath先生在印度商人商會舉辦的研討會上指出“過去三年印制造業增速超過6%,其中汽車制造業增長11%,在國際市場上,印度制造業已經開始趕超中國。” 在經濟學家的眼中,中印兩國的增長模式不同,中國屬于一枝獨秀的工業增長趨動型,主要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而印度是三輪驅動型,農業、服務業與制造業。雖然中國制造業增加值2001年已經超過2600億美元(1995年不變價格),印度只有70億美元,只相當于中國1987年-1988年的水平。但是,近年來制造業增速加快,龐大而臃腫、效率落后的制造業通過實行經濟改革,利用廉價勞動力以及工程技術人才,正在成為一股新的全球力量。 假設我們神話了印度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成功,還只不過是給自己敲響了警鐘而已,但是如果對印度正在成為另一個對外開放、吸引外資的事實視而不見,那無異于是給自己注射了一劑麻醉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