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油管打開能源新窗口 合作并非坦途一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9日 10:54 解放日報 | |||||||||
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能源合作近期不斷加速,其標志性事件是今年5月中哈石油管線終于塵埃落定,這不僅使中國有望就此打通挺進里海的門戶,而且可能對未來全球能源的走向產生重大影響。 中哈合作基礎穩固
中哈大規模能源合作始于1997年。1997年9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油集團)擊敗俄、美等國的大型石油公司,成功獲得了哈薩克斯坦兩大油田的開采權。根據當年所簽的協議規定,中國承包阿克糾賓斯克油田和烏津油田,同時修建從烏津到中國新疆阿拉山口的長達3000公里的輸油管道。由于承包烏津油田是與輸油管道建設捆綁在一起的,而當時中國從多方面考慮決定先承包阿克糾賓斯克油田,因此中哈石油管道并沒有立即修建。直到2003年,中哈兩國又簽署了分階段建設阿特勞—阿拉山口輸油管道的協議。 中哈油氣合作存在許多地緣和政治上的有利條件:首先,作為鄰國,運輸相對方便和安全;其次,中哈兩國政治關系良好;第三,哈國內形勢相對穩定;第四,也是最關鍵的是中哈互有戰略需求:哈急需外來資本幫助其提高石油產量并尋求出口途徑和銷售市場;而近年來,中國為了能源安全正在積極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因此,中哈能源合作可謂一拍即合,互利雙贏。 中哈線戰略意義大 自去年9月到今年5月,隨著兩國首腦的互訪,中哈能源合作明顯提速,尤其是最近有關中哈管線二期建設即將破土動工的消息則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由于涉及中俄日三大國相互角力而備受矚目的“安大線”出現波折,使原本與“安大線”不相干的中哈管線顯得異常敏感。輿論普遍認為,中哈石油管道線作為替代“安大線”的一種可行的方案正朝著它的既定方向堅定地挺進。 對于中國而言,建設該管道至少有三方面的戰略意義:首先,打通陸上能源輸送線可減輕中國對中東動蕩地區石油的過分依賴,大大減少美日等海上強國對中國能源安全的鉗制與威脅;其次,這條油管不經過第三國,為中哈實施大型經濟合作項目打下牢固的基礎。此外,哈方與中方進行能源合作的果斷與俄方的猶疑不決形成鮮明對比,可能促使俄更快地對安大線作出決斷。目前俄羅斯在西伯利亞的油田已對并網中哈線,并通過該線向中國輸送石油表現出很大的興趣。 俄羅斯專家分析認為,中國可通過鋪設中哈輸油管線,與中亞地區的石油管道網絡接軌,把石油供應國(中東、中亞國家和俄羅斯)與亞洲的主要石油消費國(中國、日本、韓國)連接起來,從而使中國處于“泛亞全球能源橋梁”的戰略樞紐位置上。 合作并非坦途一片 中哈油氣合作能否取得最終成效仍存在不少制約因素。首先是一些內在的不利因素。如:管道建設投資大,存在一定政治經濟風險。其次,哈資源開發成本高,相當于中東地區的五六倍,地質情況復雜,對技術要求也較高,另外還存在生態環境問題及該線受到活躍于這一地區的恐怖分子襲擊的危險。 不過,更大的挑戰來自西方國家的百般阻撓。美國對哈可謂誘壓并施,一方面加大對哈的經濟援助力度,為哈提供安全保障,以反恐為名與哈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等,另一方面又不斷對哈施加壓力,要求其將石油更多地通過由美國等西方國家主導的巴杰線出口到西方市場,并威脅要阻止國際金融機構對中哈管線提供貸款。此外,美國還計劃在里海鋪設一條海底輸油管道,把巴庫的石油管道向東北延伸到哈海港城市阿克套,與哈油田相連。由此,盡管中哈管線和巴杰管線都未正式開通,但中國與西方大國在以哈為中心的里海能源爭奪戰卻早已打響。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俄羅斯與東歐研究中心徐海燕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