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辛爾:美在伊商業利益無法通過外包移交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30日 07:3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王爾山 北京報道 6月28日突然提前、秘密進行的伊拉克權力移交儀式,顯示美國對自己的力量產生了懷疑,這不僅跟新一輪人質綁架浪潮有關,而且印證了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國家安全事務研
美國政府公布的2004年美國在伊總預算為200億美元,其中141億來自石油收入,并精確提到美國政府在伊拉克的商業目標。目前還有美國20多家私營公司在伊拉克,他們可以提供從后勤到進攻的全套服務,其中的代表就是副總統切尼一度出任CEO的哈利伯頓。 6月28日,辛爾就美國私營軍事企業介入對伊戰的影響,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的采訪。 誰來管轄在伊企業 《21世紀》:剛剛進行的伊拉克權力移交將對哈利伯頓這樣的私營軍事企業的業務產生什么影響,從此以后它們在伊拉克應該接受誰的監管? 辛爾:權力移交在兩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如何改變治安狀況,二是如何應對司法管轄問題。從治安角度來看,許多人認為暴力沖突將會升級,這將限制重建項目的數量,但也會讓私營軍事企業擅長的保安工作變得更加有利可圖。 至于司法管轄問題,伊拉克政府在理論上應該可以對這些平民企業行使管轄權,但臨管會直到最后一刻還設法確保有關承包商劃歸各自祖國管轄,具體而言是宣稱此前頒布的命令在權力移交之后仍具法律效力。這是有關法律的爭議,但現在伊拉克司法體系如此薄弱,法律如此模糊,這個爭議恐怕毫無意義。 從商業角度來看企業應該對客戶負責,但在法律方面它們確實處于一個灰色地帶,好比自成一體,很難了解它們究竟應該接受哪個法庭的監管,哪怕伊拉克真有法庭。 《21世紀》:美國政府聲稱它將繼續致力于伊拉克的長期重建,這在當前的治安狀況之下是不是意味著美國從伊拉克撤軍仍然遙遙無期,除了治安狀況美國政府還有沒有其他理由要在中東保留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 辛爾:美國軍隊確實很有可能要在伊拉克逗留很長一段時間,一方面當然是因為伊拉克治安狀況實在令人擔心,美國政府要對仍在當地的美國公民的安全負責,另方面還在于伊拉克這個國家本身從戰略角度對美國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政府初衷在于轉移戰爭成本 《21世紀》:政府起用私營企業參戰的動機是什么? 辛爾:有兩點,一是經濟成本,認為這樣做可以省錢。但要注意的是,當政府說它已經裁減有關預算的時候,它是不是把裁減的部分(作為承包費用)轉到外部預算的名下,得到開戰授權之后再要求追加撥款,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做帳。 二是更重要的政治成本,要向國會或聯合國要求增兵不僅可能再次激發開戰是否正確的爭議,政治上特別不受歡迎,而且最終還是得不到你要的人手。所以一個選擇就是起用私人企業,因為他們只在乎是不是有利可圖,另一個好處在于他們的傷亡不會計入士兵傷亡總數,截至4月底美軍承包商大概有30-50人遇害,受傷的也有200人左右。 《21世紀》:私營軍事企業的參與會給戰爭成本造成什么影響,具體而言人們批評哈利伯頓的許多錯誤做法,這是偶然事件還是系統問題? 辛爾:這個產業面臨的一個難題在于政府具有雙重身份,既是消費者,又是規范者,不幸的是它在這兩方面都遭到失敗。作為消費者,它不僅沒能建立一個明智方案,確保只有最好的企業可以入選,并在日后監管履行合同的過程,沒有通過引入競爭而降低成本,沒能通過開除來懲罰表現不好的企業。作為規范者,根本問題就是沒能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避免造就壟斷寡頭,懲罰違法企業。 《21世紀》:你覺得哈利伯頓的成功跟他們在華盛頓的高官朋友有多大關系,從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訓,比如怎樣做才能在戰爭時期以比較公平和有效的方式簽訂外包合同? 辛爾:哈利伯頓當然對華盛頓有很大影響,尤其在共和黨人脈很廣,人人都知道他們原來的CEO是現任副總統,花了大筆銀子在華盛頓進行政治捐助和游說,只不過我們無法確切了解這種影響究竟大到什么程度。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并非惟一例外,這個產業的許多企業都是一樣,他們的董事會也有前政府官員,多半來自軍方,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一種游戲規則。 《21世紀》:這些企業跟一般產業的企業有什么區別? 辛爾:某種程度上看毫無區別,都是提供一種服務,滿足一種需求,而且屬于全球化的業務。很多企業起源于其他產業,后來才轉向私營軍事產業。比如哈利伯頓,原來是一家石油公司,現在的主要業務卻變成軍事服務。 縱觀人類歷史,國家不僅提供軍隊,還要生產武器,直到19世紀才有一些企業開始進入武器生產領域。今天已經沒有哪個國家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生產武器,他們早就把武器當作產品而進行采購。同時軍事服務也逐步進入市場,政府不再是壟斷寡頭。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其他產業的一個發展趨勢,因為當今全球經濟正是服務領域這一環一枝獨秀,生意越做越大,沒人可以忽略。 承包商陷入法律灰色地帶 《21世紀》:可是一旦出現對一家企業的依賴,再要監管這家企業就不那么容易,比如在哈利伯頓的案例,雖然他們有各種各樣的錯誤做法,現在糾正會不會已經太晚,畢竟誰也不想看見后勤支援突然中斷。 辛爾:我同意,但我們還是看見一些進展。比如在伊拉克,人們開始討論建立法規以確保能得到質量最好的企業。我們還要建立國際法,然而有關政府還沒想到這一點。 然而目前的現狀是,法規還沒建立,這個產業已經擴張到超過50個國家,美國只是其中之一。這些國家有窮有富,分布在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陸,私營軍事產業已經成為一項全球業務,我們卻還沒能拿出一個應對機制! 當然,這不等于說“完了,太晚了”。相反,我們應該馬上采取行動,盡快建立相應機制。聯合國有必要考慮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國際法,一旦建立國際法,監管就邁出了重要一步。 《21世紀》:遴選企業的時候,能不能說最要緊的兩個條件是確保企業不會在戰爭期間半路逃跑,也不能同時為敵人工作? 辛爾:我認為這非常重要,但我也會說最重要的還是嘗試規范這個產業的本質。說到底政府有兩件事要做,一是成為聰明的消費者,因為政府是這些企業的主要雇主,二是成為聰明的監管者,因為私營軍事產業不是一般的私營產業,它涉及一個關鍵的公眾領域,這就是戰爭,而戰爭是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如果政府不能在國家安全和戰爭發揮作用,我們還要政府做什么? (相關報道可參見本報4月29日33版,《切尼和哈利伯頓:不可思議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