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財經》:印度農業奇跡啟示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3日 18:18 《環球財經》雜志 | |||||||||
本刊駐印度特約記者 秦川/文 除了軟件業,印度農業正在不斷取得驕人的業績,而同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三農”問題卻是我們的心腹之患。二者的差別在哪里呢? 30多年前一場特大旱災所引發的饑荒,使印度當局清醒地認識到糧食安全對印度這
印式“從中央到地方” “綠色革命”實際上是一項龐大的、以科技為導向的農業綜合發展工程,其核心思想是通過推廣高產優良品種、擴大灌溉面積以及發展農業機械等一系列措施,促進農業現代化、集約化發展,實現作物、特別是糧食生產的穩產高產。 可以說,科學技術的開發、推廣和普及是“綠色革命”取得成功的關鍵。20世紀60年代中期“綠色革命”剛剛開始,印度政府便建立起從中央到地方的多層次的農業科教和技術推廣網絡。 在中央一級,農業部下設兩個專門負責農業教育與科研的機構,一個是作為政府職能機構的農業研究與教育局,另一個是印度農業研究委員會。前者負責協調農、牧、漁業各科研院所的研究、教育活動及國內外合作事項,而后者則從事基礎和實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同時負責農業教育及高新技術的鑒定和推廣。 印度各級政府對農業科研和教育非常重視,各邦農業部門領導的60多個研究機構組成了地方農業科研系統,邦屬大學的校長全部由邦長兼任,經費由地方和中央兩級劃撥,在稅收和用地等許多方面享有種種優惠。 印度農業科研首先是從培育優良種子開始的。聞名全國的旁遮普農業大學位于素有“糧倉”美稱的旁遮普,該大學自1962年成立以來共培育出200多個農作物優良品種,而90年代中期培育的一種高產春小麥目前在當地小麥種植區的推廣率超過了90%。 農業科學技術要轉化為生產力離不開推廣。幾乎每一所農業大學里都設置了推廣部,學校還與成千上萬的農戶建立了固定的聯系,并在這些農戶的土地上進行試驗。許多農民把學校看作是“莊稼醫院”或“獸醫站”,生產過程中只要遇到難題馬上就會想到找學校。 以科技為導向的“綠色革命”在印度的農業發展中已取得大成效,高產品種面積擴大了數十倍,小麥、水稻等農作物的高產品種面積占總面積的比例均超過半數以上。 怎樣保障農民利益 除了科技興農發揮了主導作用外,印度歷屆政府對農業的扶持傾斜政策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綠色革命”開始后,一系列鼓勵農業發展的政策法規也相繼出臺并得到貫徹落實: 一是從事農業生產基本不需納稅。印度法律規定,耕種面積不超過8英畝(約48.6畝)、年收入在10萬盧比(約合2300美元)以內的農戶,免交包括所得稅在內的各項稅收。 當然,這一政策在具體實施時常常被人“鉆空子”,如許多擁有幾十甚至上百英畝土地的大戶用“化整為零”的辦法,使申報的耕種面積和年收入都低于法律標準,從而達到免稅的目的。不過,當局出于減輕農業生產者負擔的考慮,對此一直采取睜一眼閉一眼的態度。 二是柴油、電力免費或優惠。被稱為“印度糧倉”的旁遮普邦規定,農民購買柴油的款項可在出售農產品之后支付。農業用電則采取區別對待的辦法: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農民免費用電,一般農戶可免費使用灌溉用電,其他用電則享受優惠價。從2002年4月開始,印度一些地區已經廢止農業用電完全免費的政策,但在收費方面還是向農民傾斜。 三是對化肥、農機等生產資料實行價格補貼。化肥是印度農業補貼中最大的項目,政府把化肥列入基本商品,對其生產、進口、運輸等實行嚴格控制,價格由政府統一規定并實行補貼。不管是進口還是國產化肥,售價普遍低于生產成本,運輸費也完全由政府來承擔。 四是政府出資修建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的電力、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部由邦政府出資,農民不用從兜里掏出一個盧比。 在糧食銷售方面,印度政府也想農民之所想。據當地農業官員介紹,印度農業成本和價格委員會每年都要對各種農作物的生產成本和有關要素進行分析后確定其最低的支持價格。然后政府以該支持價格為基礎,根據儲存補充的需要,公布當年的糧食收購價格,使之成為該年度的糧食底價。這種做法有效地防止在豐收年景糧價出現暴跌,避免谷賤傷農和打擊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此外,印度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對農村地區的穩定和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據這項保障制度,政府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農民發放津貼,向無房的貧困農民提供建房補助,中央和邦政府還對貧困子女的教育給予補貼,對貧困人口購買糧食實行低價政策。 雖然農業補貼有違世貿組織的某些規則,但印度計劃委員會高級顧問普拉納布.森認為,對于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短期內完全取消補貼是不可能的,后果也是可怕的。 發動二次革命 經過第一次綠色革命,印度糧食年產量從獨立之初的1500萬噸增加到2003年的2.2億噸。不過,印度政府意識到,由于從60年代興起的“綠色革命”對農業增長的推動已有所減慢,近年來糧食生產1.7%的年增長速度已經低于1.9%的人口增長速度,這一勢頭如果不能盡快得到扭轉必將威脅到國家的糧食安全形勢。 印度總理瓦杰帕伊不久前在一次會議上指出,“提高農業產量和收益是政府促進農村繁榮戰略的核心”。他強調,現在需要發動以提高農業的總體效益為中心的“第二次綠色革命”。 為此,印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例如,中央儲備銀行決定在未來5年內向農業部門提供總額為5000億盧比(約合115億美元)的信貸資金,明確規定了從開墾荒地、選育良種到改造農業基礎設施、增加灌溉面積、提高糧食加工儲藏能力、完善糧食市場流通環節以及鼓勵在農業生產中應用新科技等具體環節中的投資導向;政府計劃通過向70%的農民提供低息貸款的方式,指導農民進行產業升級。政府還設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并在今年上半年內完成向全國農民發放專用信貸卡的任務。 大力推廣和采用農業現代科學技術是推行“第二次綠色革命”的內容之一,而其成敗的關鍵在于人才。印度總統卡拉姆說,印度每年有300萬大學畢業生及數量相當的中等職業人才,他們是“第二次綠色革命”寶貴的依靠力量,政府應當鼓勵他們到農村去,用他們的知識為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建功立業。這樣不僅可以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而且對推動基層農業科技隊伍成長,促進農村科技成果的推廣十分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