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經濟遠未達到發展預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18日 09:08 中華工商時報 | |||||||||
梅新 東亞地區經濟近年來充滿活力,迅速發展,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但是美國經濟界人士認為,東亞區域經濟合作卻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不會在可預見的未來出現一個類似歐盟的共同市場。
中國崛起于世界舞臺 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資深經濟學家愛德華·林肯在他的新著《東亞經濟的區域主義》一書中,分析了過去20年該地區經濟發生的深刻變化,探討了東亞區域經濟合作的走向以及中國在這個過程中所占的地位。 林肯肯定了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大國在該地區脫穎而出。但是他指出,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對于東亞區域經濟的影響并不像外界想像得那么大。他說:“中國的興起不是就東亞區域而言,而是就世界范圍而言。換句話說,中國是在世界舞臺上崛起,而不是在地區經濟舞臺崛起。” 林肯指出,中國經濟迅速增長的原因之一是出口強勁,但是中國出口的強勁增長主要是對西歐和北美市場,而對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地區經濟體的出口并沒有多大變化,過去20年來一直維持在28%到30%左右。 日本地位和影響下降 林肯指出,國際經濟學意義上的東亞地區包括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中國澳門以及東盟國家。在過去20年里,東亞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活躍、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與此同時,東亞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顯著變化是日本在東亞區域經濟中的地位和影響急劇下降以及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 林肯說:“15年前,提起東亞經濟,人們自然想到的是一個以日本為中心構成的松散的區域經濟體。但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開始,東亞經濟的概念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林肯掌握的數據證明,從1981年到2001年,東亞國家對日本的出口從23%下降到14%,而從日本進口的份額則從25%下降到18%。與此同時,日本對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直接經濟投資下降了47%。由此可見,日本經濟在東亞的影響日益下降。 經濟聯合與合作不樂觀 中日經濟的消長以及由此給東亞區域經濟帶來的影響表明,東亞區域經濟合作并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按照林肯的觀點,日本在該地區影響力的下降使原來以日本為中心的松散的東亞區域經濟體不復存在了,而中國并沒有取代日本的地位,成為連接東亞經濟的紐帶。 對于東亞經濟聯合與合作的前景,林肯持悲觀的態度。他以本地區兩個經貿合作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和東盟與中日韓三國對話機制為例,說明東亞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國情和政治經濟方面的利益相差太大,因此不會在可預見的未來出現一個類似歐盟那樣的經濟共同體。 他說:“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一直令人非常失望,事實上,當我開始寫這本書時,我就認為,對于亞太地區來說,這個組織純粹是浪費時間。” 林肯認為,亞太經合組織經過最初幾次年會取得了一些有限的成果以后,一直沒有什么進展。這個組織的各成員國在一系列有關自由貿易和加入世貿組織談判的關鍵問題上沒有達成協議,引發了各成員國對這個經貿合作組織普遍產生不滿。曾經發起成立這個組織的日本官員就曾抱怨說,亞太經合組織簡直是在浪費時間,因此他們把目光轉向個別國家之間的雙邊貿易談判以及東盟-中日韓對話機制方面。 中國威脅論影響東亞區域合作 說到東盟以及后來發展成的東盟-中日韓對話機制,林肯的評價也不樂觀。他認為,中國、日本和其他對話伙伴在政治經濟利益方面的巨大差異,使得該組織的發展前景不大。 實際上,東亞地區的國家正在各行其是,尋找新的發展出路。就如新加坡對東盟自由貿易區并不感興趣,不愿把自己僅僅局限在東盟內部,相反卻與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在締結自由貿易雙邊協定方面打得火熱一樣,日本和韓國在這方面的做法大體也是如此。 中國威脅論是影響東亞國家進行區域合作的一個因素。專門研究東亞經濟的林肯透露,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的官員都認為,中國在東盟-中日韓對話機制內鋒芒畢露,總是試圖以自己的想法影響其他國家,但是到了有美國參加的亞太經合組織里就相對平靜,因此許多國家更喜歡在亞太經合組織里和中國打交道。 但是林肯表示,他并不認為中國會對該地區構成嚴重的威脅。他說:“作為一個經濟學家,我必須承認,我并不擔心中國將對該地區的任何國家構成安全上的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