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稱亞洲經濟復蘇推動項目融資量穩步增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17日 12:05 新華美通 | |||||||||
標準普爾評級服務15日表示,亞洲的基礎設施融資量在經歷了1997年至1999年之間的大幅下降后,過去幾年中一直保持穩步增長。1997年至1999年亞洲發生金融危機之后,貸款曾大量蒸發。 標準普爾在香港的董事兼信用分析專家John Bailey說:“我們現在注意到,由于亞洲目前的經濟復蘇推動了對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需求,許多開發商和銀行正陸續返回亞洲。
中國大陸是亞洲最活躍的地區性市場,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占該地區的60%左右。標準普爾在新加坡的董事兼信用分析專家Takahira Ogawa表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構成了對基礎設施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由于大量新工廠和住宅的建設對電力需求越來越大,國內一些城市開始遇到電力短缺現象。”大量國外企業競相開發中國的基礎設施,其中包括液化天然氣設施、煤氣管道和石化項目等。 在亞洲其它地區,重新調整的基礎設施項目數量在不斷增加,以分散它們的債務到期時間并利用更低的利率。泰國的Rayong精煉廠項目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 貸款方由于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曾遭受嚴重的不良貸款,這次變得更加謹慎。許多銀行認為,亞洲的項目融資情況盡管最近得到改善,仍比歐洲和美國復雜的多。亞洲一些新興市場的法律環境仍舊十分薄弱,合同責任經常無法得到有效執行,而且債權人權利也無法得到充分保護。其它問題還包括模糊且經常變化的法律,信用文化的缺乏以及不符合國際標準的信息披露水平。 Bailey先生指出:“貸款方正在為基礎設施融資項目尋求更加保守的合約框架和貨幣結構,并且更加注重購買政治風險保險。同時,貸款方開始通過與更多機構合作來分散風險。” 亞洲項目融資的另一個有趣現象是,由于當地銀行的整體實力得到提高,它們已經逐漸進入市場。在過去,外國銀行傾向于設計實際的業務方式,而當地銀行僅充當簡單的貸款方。如今,當地銀行正開始在組織項目貸款中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擁有大量流動資金的中國大陸銀行。這些銀行的優勢在于,它們有能力減少對跨境債務籌資的需求,消除貨幣波動帶來的風險,而這種風險在新興市場的基礎設施項目中非常普遍。 國內債券市場也正逐漸被看作是為基礎設施項目融資的一個選擇。亞洲金融危機之后,該地區的一些新興市場開始經常利用債券市場,使它們成為當地政府和基礎設施借款方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資金來源。債券市場的發展很可能提高該地區的金融穩定性,并降低貨幣兌換風險和期限匹配不當的風險。而且,由于資金是以貸款方本國貨幣計算的,他們可以避免外匯風險。同時,由于債券的到期時間通常比銀行貸款更長,到期風險可以由債券抵銷。Bailey先生表示:“如果進一步提高地區債券市場的發展程度和效率,就可以加快基礎設施投資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