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進一步加強監管成亞洲地區銀行發展要務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06日 09:59 中國新聞網 | ||||||||||
中新社香港五月五日電題:進一步加強監管成亞洲地區銀行業發展之要務 中新社記者 尹丹丹 對亞太區金融界領袖們來說,加強監管力度、提升監管素質,可能是上世紀末那次亞洲金融風暴留給人們的最主要經驗和教訓之一。在今天于此間舉行的“亞洲銀行家峰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貨幣(IMF)和財政系統部副董事喬納森〕菲特森(Jonathan L.Fiechter)指出,當金融蓬勃發展時,銀行獲利甚豐,一切看起來都很好;而一旦經濟下滑,銀行系統中的問題便會暴露出來并產生惡果。 特別是在經濟下滑時,監管者的作用更為重要,因為銀行常常會孤注一擲。如果監管者不能及時發現銀行存在的問題并控制其風險,則對其他銀行亦會形成很大壓力。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本身即表明,當時各國的金融監管不僅薄弱甚至缺失。 曾為監管者的ING金融市場業務執行董事保羅〕希恩(Paul Sheehan)和喬納森均表示,監管的質量將影響銀行的質素、運作和競爭環境。強大的監管可減少銀行存在的問題所帶來的破壞,并完善銀行的管理與問責制,幫助銀行業提高整體操作水平,進而形成良好的銀行體系。 喬納森認為,“與其發生危機后花費高額費用處理爛攤子,不如在事前認真建設一套有效的監管機制,以相對低的成本得到更為良好和積極的效果。” 眾所公認的是,金融風暴后,亞洲各國和地區的政府增強了金融監管力度,對相應機構進行了大量重組,加強了專業人員的培訓,積極建立預警系統,監管質素已大大好于五、六年之前。 不過,正如喬納森所說,盡管亞洲地區的經濟已經復蘇,但銀行業仍存在不少問題,比如資本不足、借貸比率高、壞帳較多蠶食銀行業績、銀行特別是國有銀行及機構管治較弱等,各國監管機構仍任重道遠。比如,監管機構應更側重于風險管理,加強對非金融機構的監管,對私人金融企業和國有銀行一視同仁進行監管,提高金融預警的質量和及時性等。 其中,人才和經驗是關鍵一環。很多時候,因為缺少專業人才,監管機構無法對本地銀行業的風險進行全面而專業的評估。但是,要使一個具體執行監管的人完全了解大型銀行運作中會存在的風險,則常常需要好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穆迪投資亞太副總裁嚴序緯亦強調,作為監管者經驗很重要,而有價值的經驗必須經過多年的訓練才能得到;而且,正是通過多年的訓練,監管者才能真正認識到監管的重要性和艱巨性。 除了人才外,監管機構亦需要相應的司法工具,既能保證其對銀行業監管的合法性和執法權,也能保護監管機構本身的獨立性,使其不會因政治壓力而強迫銀行制定貸款目標。 出席峰會的海外金融權威們均表示,發達國家的銀行業都出現過經營不良等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問題是發展所必須或常常經歷的階段。他們呼吁,亞洲各國和地區的政府應充分利用經濟復蘇的機會,進一步采取措施強化對銀行的監管,再不要等到出了問題時才介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