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赤字不斷擴大 美國會面臨“破產”危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16日 10:32 新浪財經 | |||||||||
作者:費利克斯•羅哈廷(Felix Rohatyn) 財政赤字不斷擴大卻無人過問,導致債務上升勢頭失控;會計體系不分青紅皂白地把開支與資本資產混為一談、卻對或有負債視而不見,使得安然(Enron)公司的財務狀況看上去都很穩健。社會結構呈現嚴重的“貧”“富”分化;可政府卻認為“市場總會站在我們一邊”,因而閉目塞聽。隨著公共財政急速滑向災難,政治體系也陷入癱瘓。這就是上世紀7
目前美國的聯邦預算赤字失控,內債外債都急劇增長,社會保障與聯邦醫療保險出現了大量表外債務,這種情形與近30年前紐約面對的財政狀況有著可怕的相似之處。 1975年5月,紐約債券市場紛紛關閉(這是它們面臨的必然結局),該市隨即陷入危機。今天,由于類似的原因,美國和美元可能會面臨同樣的金融危機。所不同的是,當時紐約賴以克服危機的種種要素,當前的美國一個也沒有。 那些要素包括:兩黨之間的合作,企業與工會組織的合作,以及各方公開表明分擔必要犧牲的意愿。最后一點,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點就是,外國領導人在拯救紐約的行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雖然時任美國總統的杰拉德•福特(Gerald Ford)堅持拒絕為紐約市提供任何聯邦援助,但對于紐約市破產可能會對全球造成的沖擊,國際金融市場表現出了真切的關注。1975年11月,在后來成為七國集團峰會的第一次會議上,德國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Helmut Schmidt)和法國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Valery Giscard d'Estaing)敦促福特總統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他們告訴美國總統,這有可能觸發一場美元危機,而且會被視為“美國的破產”。 在返回華盛頓后,福特總統簽署了《1975年紐約市緊急財政法案》(New York City Emergency Finance Act of 1975)。 迄今為止,中國、東南亞、日本和歐洲各國的中央銀行一直心甘情愿地為彌補美國的赤字提供資金,這已使布什政府及美聯儲得以推行一種政策,通過低成本資金、低稅收、大額赤字,以及依賴投機性股票市場和房地產泡沫來創造經濟增長。但是,無論是外國央行承擔美國負債的意愿,還是它們這么做的能力,都有可能被削弱,所以這種情況可能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在那一刻來臨之前的某個時候,市場就會開始做出反應:美元可能進一步急跌,利率將大幅上升,而我們將不得不應對一場全國性危機,而且這場危機有可能演變成一場全球性危機。 布什先生并不把外國領導人的建議放在心上,比如當年那個促使福特先生對紐約問題改變主意的忠告。但如果真的出現危機,發出警訊的將是市場及外國央行的首腦們。他們有可能比吉斯卡爾•德斯坦先生和施密特先生更為苛刻,而且態度也遠不會那么委婉。 在我們的財政事務領導人中,有很多人都認為,發生危機的風險很小。但就在我們公共領域財政狀況惡化的同時,私人領域的財政狀況也已出現同樣的惡化。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最近表示,美國消費者負債的大幅上升不會造成危險,因為不動產與股票投資組合的升幅與之相當。然而,恰恰是目前這種情況,引發了上世紀90年代末的投機泡沫以及相繼而來的股市崩潰。但那時美國的財政狀況要比現在強勁得多。當時,美國有巨額的預算盈余,而不是如今的赤字,其主權債務是在減少而不是激增,其貨幣是在走強而不是走弱。 為了預先消解一場金融危機,兩黨合作、公平性和透明度必須回歸到國家政治體系之中。各方必須達成協議,制訂一項多年計劃,把預算赤字削減到一個可控的水平,改革政府補貼計劃,增加國民儲蓄,減少對外國資本的依賴,以及改善節能狀況,以降低美國對外國自然資源的依賴。但是,幾乎沒什么樂觀的理由可以認為,上述做法會真的實施。 布什努力讓美國免受恐怖主義的侵襲,使美國變得更加安全,我們對此已經予以支持,但美國也必須讓自己在經濟和財政上更加安全。我認為,這種局面目前還沒有出現。 本文作者是一位投資銀行家,上世紀70年代曾任紐約市立援助公司(Municipal Assistance Corporation)董事長。 譯者/李功文 來源:金融時報 如您想閱讀更多來自《金融時報》的新聞報道,獨家評論,深度分析以及最新的“每日英語”,請訪問Zhongwen.FT.com。要迅速瀏覽今天《金融時報》的新聞標題,請點擊這里。以下是部分標題: 要注冊獲取我們每周送出的新聞摘要電子郵件,請點擊這里。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