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新總裁誰說了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13日 07:42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胡芳 即使得到歐洲國家的共同推選,如果美國不“中意”,他也很難坐到IMF總裁的位置上。IMF成員國的投票權是由其所持有的股份決定的,美國是第一大股東,在表決中舉足輕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總裁霍斯特·克勒今年3月4日因被提名為德國總統候選人而辭去總裁一職,其助手安妮·克魯格暫時接替他的工作。圍繞選擇誰來擔任基金組織新總裁的問題,歐盟國家意見不一,至今未能推出共同的候選人。隨著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定于4月下旬在華盛頓舉行的2004年春季會議的臨近,誰將擔當這一國際金融界的重任越來越引人關注。 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1945年誕生時,美國和歐洲在兩個機構的領導權問題上有一項不成文的“君子協定”,即由美國人擔任世行行長,歐洲人擔任基金組織總裁。在克勒辭職后,歐盟國家提出了幾位人選,目前希望最大的有兩位:西班牙人民黨政府經濟和財政大臣羅德里戈·拉托和現任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行長、法國人讓·勒米埃。據報道,羅德里戈·拉托有西班牙、比利時和荷蘭的支持,而讓·勒米埃則得到法國和德國的支持。另外,有十多個拉美國家表示支持羅德里戈·拉托,而作為基金組織第二大股東的日本則可能支持讓·勒米埃。英國目前仍沒有表明立場,但如果讓·勒米埃能贏得德、法、英三國的支持,他的勝出幾乎毋庸置疑。 然而,無論是誰,即使得到歐洲國家的共同推選,如果美國不“中意”,他也很難坐到基金組織總裁的位置上。基金組織成員國的投票權是由其所持有的股份決定的,美國是第一大股東,擁有的票數也最多,在表決中舉足輕重。2000年2月,歐盟15國一致推舉德國財政部國務秘書科赫-韋澤接替法國人康德蘇出任基金組織總裁,但美國以他不具備領導基金組織的能力為由堅決反對。經過4個月的較量,作為一個折中方案,歐盟國家放棄科赫-韋澤,改推霍斯特·克勒,方得到美國的認可。 到目前為止,美國在新總裁人選問題上說的很少。美國財政部3月底曾表示,華盛頓支持通過公開程序選舉出的候選人,“我們關注的重點是最有資格的人得到這個職位”。這個表態顯然為美方留下了極大的回旋空間。 與以往不同的是,在今年基金組織新總裁人選的推選過程中,發展中國家對慣用的推選制度提出了抗議。3月19日,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全體24名執行董事中的11名,代表100多個發展中國家發表一項公開聲明,呼吁“不論國籍”推舉人選。聲明說:“選擇和確定候選人的過程必須是公開和透明的,目的是吸引最佳人選擔任此職,不論他的國籍。”這項聲明贏得了基金組織批評者的歡迎。長期以來,一些經濟學家和非政府組織批評基金組織和世行領導人推選制度是一種“專制體制”。 據報道,歐盟可能會與美國方面就此進行接觸,以避免重復2000年出現的尷尬局面。歐盟國家財長希望在本月18日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年會上選出候選人。有報道說,日本也認為,由歐洲人擔任基金組織總裁職務的慣例應當改變了。報道援引東京方面消息人士的話說,如果歐洲國家不能提出一個強有力的共同候選人,日本就可能推舉自己的人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