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日內瓦世貿總部農業會談旁觀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29日 09:41 經濟日報 | |||||||||
自本月22日以來,世界貿易組織148個成員的高級貿易外交官聚首日內瓦世貿總部,展開自去年坎昆會議后就農業談判問題的第一次正式會談。由于本次談判以成員間非正式磋商為主,相當于正式啟動本輪農業談判就實質性問題進行討論前的熱身階段,因此,各方代表可以更為充分和自由地表述自己觀點與立場。 根據記者現場觀察,無論是發達成員、發展中成員還是欠發達成員,都表示了讓多
農業補貼各方仍不相讓 農業補貼問題仍為各方對峙的主陣地。盡管22日會談一開始,美國貿易代表佐利克就表態愿意取消對農業的部分補貼,但其前提條件則是發展中成員必須降低市場準入的門檻,如在向發達成員敞開市場的同時,大幅度削讓關稅、取消配額等。由發展中成員組成的20國集團則表示,發達成員必須立即停止對農業高額補貼,制止不公平競爭,并降低對發展中成員農產品出口設置的貿易壁壘。歐盟貿易專員拉米則表示,為了歐盟成員國的食品安全、食品質量、農村生計以及保護自然環境的需要,歐盟有充分的理由選擇自己的農業政策,只有扭曲國際貿易的那部分補貼,才應該進行規范和減少。歐盟農業專員弗朗茨·菲斯勒則從積極的角度介紹說,歐盟早已準備積極推動WTO新一輪農業談判重返正軌,并將對實行40多年的共同農業政策進行內部改革,發展中國家特別感興趣的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問題,也可以討論。一貫對本國農業實施大量補貼政策的日本、韓國和瑞士也都闡述了各自的觀點,其要點是,減少補貼問題可以商討,本國農業保護政策仍需實行。 切身利益爭論核心所在 對與大多數發展中成員來說,農業占國內經濟的比重很大,是就業和收入的最主要來源。由于這些成員農業生產技術普遍不高,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本來就處于不利地位,而美歐發達成員給予本國農民的大量補貼,更加重了這種狀況。據經合組織報告顯示,2003年度僅經合組織內部的發達國家對農業的補貼就高達2350多億美元,估計全球發達國家對農業的各項補貼之和遠超過3500億美元,平均每天將近10億美元。這使得發達成員的農產品得以在國際市場低價銷售,從而嚴重影響了發展中成員的利益。因此,廣大發展中成員自然要求發達成員首先取消對農產品補貼,然后再來談判農產品的市場準入問題。 由于利益攸關,在農業問題上,發達成員之間也存在著嚴重分歧。如歐洲國家拒絕進口美國的轉基因農產品,美國許多農業州的議員早就要求政府向世貿組織狀告歐盟。此外,歐美在農業補貼總額、轉基因農產品安全標準、美國出口產品補貼法案上也多存歧見,并出現了“香蕉大戰”、“牛肉大戰”等一系列爭端。 日本、韓國和瑞士是全球對農業補貼最多的另一類國家。以大米為例,日本目前征收高達490%的進口關稅。從2003年起,日本政府規定凡進口大米必須表明品種、產地、生產者姓名和認證號碼等,否則不得銷售,其目的就是保護本國農產品市場。因為在日本生產1公斤大米的成本是美國的15.1倍、泰國的9.6倍。 即使政府給予了大量補貼,日本市場上本國大米價格仍然要高出美國3.1倍、泰國8.3倍。目前日本的大米自給率達到90%以上,如果完全按市場規律辦事,日本大米將很快被逐出市場,這是日本政府在政治上所不能承受的。瑞士的自然地理條件不適合發展農業,農業生產成本為歐洲之最,但瑞士政府認為本國食品安全和環境標準較高,不能降低標準來實現農產品貿易自由化,因此還需要補貼農業。 綠色壁壘須防越壘越高 另一個制約農業談判的新屏障是“綠色壁壘”。近幾年有許多發達成員以紛紛制定環境標準來實施對國外農產品的限制。這一趨勢無疑給新一輪農業談判增添難度。記者從WTO農業談判代表處了解到,中國是“綠色壁壘”的受損成員之一。最近,日本將從中國進口大米的農藥殘留含量檢測標準項目從原來的65項猛增到104項;歐盟對自中國進口茶葉的檢測指標從原來的72項增加到現在的134項,限制使用的農藥從原來的29種增加到62種。從目前趨勢看,今后發達成員會更多運用“綠色標準”保護自己國內市場,限制發展中成員農產品進口。 巧用規則保護中國農業 記者從WTO的統計數字中明顯感到,中國不僅是個農業生產大國,又是個農產品需求大國。因此,在新一輪農業談判中,中國應盡最大努力,充分利用世貿規則維護自身利益,同時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加快體制創新,把優勢農產品做大、把龍頭企業做強、把管理體制搞活。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應充分運用WTO《農業協議》中的“綠箱”措施,增加政府對農業的投入。因為WTO農業協議免除削減的國內措施共有12項,其中6項在國內還是空白。在“黃箱”措施方面,中國也還有進一步利用的空間。入世談判確定中國的“黃箱”補貼為不超過農產品總值的8.5%,而現在這一數字只有2%多一點。按目前的農產品產值和補貼水平測算,大約還有1500億元人民幣的補貼空間,而且對原有的補貼還可以調整結構,將過去主要補貼流通環節更多地轉向補貼生產環節和農民本身。此外,為幫助農民化解農業生產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根據WTO發達成員的經驗,在我國建立國家給予政策性支持的農業保險體制也很有必要。 本報駐日內瓦記者趙劍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