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愛德華-艾登(Edward Aiden)
唐納德•曼祖洛(Donald Manzullo)是位眾議員,來自美國伊利諾斯州洛克福德。在他手提箱里,有頂黑色的美軍貝雷帽,上面有個“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的標記。他會自豪地告訴你,還有61.4999萬頂這樣的帽子堆在賓夕法尼亞州梅卡尼克斯堡(Mechanicsburg)美國國防后勤局(Defence Logistics Agency)的倉庫里,都快生蟲了。
兩年前,曼祖洛先生從一份報紙上讀到,五角大樓正在試圖繞過美國政府采購法,以便從中國而不是美國供應商那里購買更便宜的貝雷帽。他把這篇報道貼進自己所謂的“瘋狂剪貼板”里,據他說,這個列表里貼的都是“真正令我全力關注的事”。利用自己作為眾議院小企業委員會主席的身份,曼祖洛先生迫使五角大樓取消了從中國采購貝雷帽的合約。
但是,曼祖洛先生仍對中國十分惱火。在他的伊利諾斯州選區,有數十家小型制造公司,而他認為,在過去3年中,經濟低迷導致美國制造業近280萬個工作崗位流失,中國應對此付主要責任。他說,對于剩余的工作崗位來說,中國構成了“巨大的威脅”。上周,他成功地與他人聯合發起一份眾議院決議,呼吁中國更快向美國進口商品開放市場,并采取靈活匯率制度,以緩解美國制造商受到的壓力。
越來越多的共和黨和民主黨人士正在敦促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總統的政府就中美貿易差額問題對中國采取強硬態度,曼祖洛先生可算是他們的代言人。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日益龐大,今年有升至約1250億美元的趨勢。美國國會已提出6項中美貿易議案,其中最苛刻的一項是,若中國政府不采取措施將人民幣升值(目前人民幣匯率盯住美元),則美國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高達27.5%的關稅。在競選總統的9位民主黨人士中,多數人都批評說,美國政府未能對中國及其他貿易伙伴采取強硬態度,導致了制造業工作崗位的加快流失。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距今僅一年之遙,布什政府終于作出回應,派官員去北京向中國政府發出警告,稱除非中國采取措施糾正中美貿易失衡的局面,否則美國可能要對中國進口加以遏制。美國商務部長唐納德•埃文斯(Donald Evans)上周表示:“我們正漸漸失去耐心。如果中國市場不能同等地向美國公司和勞動者開放的話,美國市場不會無限期地向中國出口商品開放。”
兩難選擇
但是,與中美關系一樣,曼祖洛所處的位置也遠比表面上看起來的要復雜。在大肆抨擊中國的同時,他卻作為美中議會交流小組(US-China Interparliamentary Exchange)主席,定期訪問中國,與中國的立法人士會晤。他倡導了對美國出口控制法的改革,因為該法阻止美國向中國出售多種高科技產品,因而損害了他選區內美國機床設備公司的利益。他指出,他的選區是飛機制造公司波音(Boeing)的第三大供應商,而該公司是對中國最大的美國出口商。同時,他也支持在中國有業務的美國跨國公司試圖改變美國新簽證規定的努力,因為新規定大大增加了中國采購商去美國的難度。
長期以來,支持美中接觸政策的人士聲稱,用美中經濟紐帶結成的大網來纏住中國,將促使中國政府抑制其對美國政府的敵意。但換個角度看,這種做法的另一種效果至少也一樣大。現在美國經濟與中國經濟的關聯如此緊密,因此,盡管要求美國政府對中國采取強硬態度的威脅聲日益高漲,但幾乎可以肯定,這最終將只是虛張聲勢。
“美國政府正努力顯得比以前更強硬,與其說是因為本身就想對中國這么做,還不如說是為了討好美國的選民,”約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的中國研究主任大衛•蘭普頓(David Lampton)說道,“這在政治上說得過去,但在經濟上毫無意義。”
中國崛起為一個出口大國,這已在美國經濟的一些領域觸發了一種信心危機,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這種危機還不曾在美國出現過,即便當時日本曾一度在半導體和汽車行業占據了領先地位。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額,已從1990年的150億美元升至去年的1335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成品進口。同時,中國已成為美國對外投資的最大市場,這進一步導致了美國就業崗位的轉移。
新的反思
由日本開創的生產方式以及政府和產業界的合作形式,曾迫使許多美國制造商大力重組自身運營業務,以保持競爭力。同樣,現在中國的高質量產品和低成本勞動力也迫使一些美國制造商開始了新一輪反思。
小規模制造企業受到的影響最為顯著,因為它們幾乎沒有能力把勞動密集型生產業務轉移到海外。舉個例子,過去三年里,美國有八家制造釘子的公司倒閉,而2001年到2003年上半年期間,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釘子增加了120%。其它制造精密器械設備、化學品、家具及紡織品的小規模企業也有類似遭遇。
美國商務部在全美各地與美國制造商舉行了二十多場會議,并將很快在此基礎上完成一份詳細的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已經公開:政府認為,如果要削減成本,以提高小規模制造商的競爭力,將需要大量修改現行政策規定,涉及范圍從終止意義不大的法律訴訟,一直到通過能源和保健改革方案等。
但是,由于國會對采取上述措施分歧嚴重,中國便成了最容易受到關注的目標。在上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舉行的一場聽證會上,參議員們指責中國在進行不公平貿易。“我們都被激怒了,”來自紐約的民主黨參議員查爾斯•舒默(Charles Schumer)說,“我們看到中國對公平二字無動于衷,我們看到成千上萬個就業崗位已經流失。”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前首席執行官、來自新澤西州的參議員喬恩•科爾辛(Jon Corzine)警告說,如不采取任何措施,“貿易保護主義就會在這個國家扎根。”
上一次在美國發生這樣的情形是在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總統是來自共和黨的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他對自由貿易的承諾比布什總統的還要動聽,但他卻是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之后采取最多保護主義措施的美國總統。當時,日本出口到美國的電腦和電視機被征收100%的關稅,摩托車被征收45%的關稅,還被迫同美國商談對汽車和鋼鐵進行“自發的”出口限制。
但美國前貿易代表米奇•坎特(Mickey Kantor)說,中國和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完全不同,日本是“徹頭徹尾地歧視”從美國進口的產品。相反,他說:“中國的進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劇增長,不僅從美國進口,還從韓國、日本及其它地方進口。”坎特當年曾威脅要對日本的豪華車征收100%的關稅。
自2001年以來,美國對華出口的增長速度比對其它任何市場的速度都快得多。在今年前六個月,美國對華出口增長了22%,而銷往世界其它地區的商品僅增長了3%。日本的總進口額仍舊只占其經濟總量的8%,而中國的進口額今年將超過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0%,從而成為全球第三大進口國,僅次于美國和德國。中國大量進口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它的亞洲鄰國,這些亞洲國家從不支持美國把中國貿易問題升溫的企圖。
中國機會
盡管國會內部說得熱鬧,但美國國內支持對中國采取貿易報復措施的力量同樣十分微弱。雖然大多數美國小制造商把中國視作威脅,但美國的大制造商、農場主、銀行、保險公司和其它服務供應商等,卻在中國發現了商機。
一批在中國大舉投資的美國跨國公司對美國政府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2000年說服國會通過對華永久最惠國待遇的企業聯盟由數百家公司組成,正是這些公司給了國會成員們最大的政治支持。
蘭普頓先生說,這些公司認為目前對中國的指責雖然甚囂塵上,但最終都將不了了之。“大公司不愿意被人看成是站在中國一邊和美國政府對著干,它們對這樣的負面公眾形象很敏感,”他說,“因此最保險的策略就是保持沉默,因為最后可能什么也不會發生。”
布什政府似乎自己對采取措施對付中國的興趣也不大;它們每次對中國嚴厲指責后,總要說些溫和的話加以平衡。政府自己的分析是,對華貿易對美國總體上一直是有利的,只是對制造業領域產生了一些輕微影響。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White Hous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主席格里高利•曼基夫(Gregory Mankiw)上周對眾議院的一個委員會說,過去三年里出口下滑10%才是美國制造業最大的國際問題。由于中國出口產品大部分取代了其它國家對美國的出口,因此美國的進口沒有什么增長。“如果沒有中國,美國的出口增長可能更慢,”他說。
他說,除了出口下降外,制造業工作機會的喪失大多源于國內商業投資的下降。失業人數最多的五個行業是電腦、機械、運輸設備、組裝金屬產品和半導體,但這些行業是“美國的出口密集型行業,從中國的進口比例比較低”(盡管在2001至2002年間,來自中國的電腦進口數量上升了42%)。
艱難決策
批評人士表示,為了更好地理解面臨的中國問題,華盛頓有必要自我反省一下。例如,美國對高端制造業產品仍有大量出口限制措施,這是為了阻止中國獲得可以用于軍事目的的技術。中國對此的反應是,從其他國家采購同類產品。“中國的進口商發現,在機械和設備供應方面,美國是個極難對付且無法預測的供應商,無法滿足中國蓬勃增長的投資需求,”高盛亞洲(Goldman Sachs Asia)負責亞洲投資研究的董事總經理胡祖六(Fred Hu)表示。他說,面對如此多的不確定性,“定單自然就會轉而流向歐洲、日本和韓國”。中國是否會面臨美國的猛烈攻擊,最大的危險因素是:明年就是美國的總統選舉年。“我最擔心的是,明年年初,(布什總統的首席政治戰略師)卡爾•羅夫(Karl Rove)會告訴布什總統,‘現在是您加入指責中國陣營的時候了。’”芝加哥經濟學家戴維•黑爾(David Hale)上月在亞洲商界領袖論壇上說,“如果布什總統真的加入指責中國的陣營,我們都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但布什總統上周放棄了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的最佳機會。美國財政部頂住了國會的壓力,拒絕做出中國有意操縱人民幣匯率以壓低人民幣幣值的裁定。根據1988年通過的貿易法,如果發現中國操縱了匯率,那么美國就應開始與中國政府進行正式談判,討論幣值問題。1988年貿易法是在美國國會的反日情緒達到高峰時通過的。
相反,美國已明確表示,將會把重點放在敦促中國履行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的大量義務上,這也是美國企業界能立即取得共識的唯一議題。美國政府認為,已通過一些低調的雙邊談判取得了很多進展,因此還沒有向世界貿易組織提請仲裁,要求解決與中國的貿易爭端。但為了安撫國會,美國政府幾乎肯定會在總統大選前提請一項仲裁請求。美國官員已做出暗示,中國給予國內制造商的出口退稅,以及盜版美國軟件的行為就是兩個可能的仲裁目標。
最艱難的決定將于本月晚些時候做出,屆時美國政府必須決定,是否會根據某項特別“保護性”條款,對中國的一些進口紡織品征收關稅。該條款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協議的一部分,允許在中國產品進口激增時征收臨時性關稅。2002年,來自中國的紡織品和布匹進口量翻了一倍多。上周,來自共和、民主兩黨的165名國會議員呼吁布什總統啟用該保護性條款。眼看大選在即,這是很難忽視的。
維克托•馬萊(Victor Mallet)補充報道。
(源自英國金融時報 譯者/江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