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美國從中國進口總體利多弊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0月29日 17:56 中國日報網站 | ||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在中美貿易關系的敏感時刻,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的研究員們表示,美國從中國進口工業品的不斷增長總體上有利于美國經濟發展。 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發布了有關經濟發展問題的11月份報告,銀行經濟學家威廉·特斯塔(William Testa)、杰依·遼(Jay Liao)和阿列克謝·澤列涅夫(Alexei Zelenev)在其中 他們補充說,對于一些美國公司而言,中國市場的開放使其有機會增加制成品和服務的對華出口,或拓展在中國的投資和生產項目。 他們同時寫道,進口自中國產品的增長對美國國內制造商也形成了挑戰,并推動他們降低成本以維持競爭力。報告稱,雖然美國的制造業目前確實遇到了麻煩,但這主要應歸咎于生產能力的過剩以及過去幾年經濟環境的疲軟。 中國出口劇增已成為日益引起爭議的政治問題,并在最近兩國的高層官員會議中成為重要議題。隨著美國制造商聲稱人民幣幣值被低估并進而壓低了美國商品的價格,美國已敦促中國政府采取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以此作為解決貿易失衡的舉措。 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在維持美國國內價格穩定中扮演的角色仍引起爭議。 從2002年春起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Fed)的官員一直聲稱,美國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本已處于低水平的物價漲幅會有可能進一步下降。這同時也是許多經濟學家認為Fed將在未來一段時間甚至在國內經濟日益增長時仍維持較低利率的主要原因。 掀起紅色風暴 在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的研究員們看來,中美間的貿易關系一直在急劇變化。1997年至2002年期間,兩國整體貿易量每年平均增長12.5%,這一速度是美國與墨西哥間貿易量增長速度的兩倍左右,而后者還與美國簽訂有自由貿易協議。 分析師寫道,雖然美國向中國的出口量也在增加,但增幅卻明顯低于中國對美出口的增長速度。2001年進口自中國的制成品占據了美國國內市場的2.7%,而1989年時這一比例僅為0.4%。 但許多人目前認為,嚴重失衡的貿易關系未必是美國制造業產品昂貴所造成的。 在某種程度上,進口產品滿足了美國市場的增長需求。研究員們表示,日益增多的進口產品并未取代國內產品,反而是在滿足美國國內對某些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 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的研究員們認為,美國制造業目前的困境主要是國內因素造成的。 他們的報告稱,造成美國制造業目前疲軟的主要原因不是進口和生產外包的增加,而是經濟普遍走軟及生產過剩。與此同時,世界其他地區經濟增長的放緩也抑制了對美國所產商品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