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氣 答疑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經濟》雜志 > 正文
 
印度不服中國崛起 為何在暗中與中國較勁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9月26日 09:15 《經濟》雜志
New Page 1

中印兩國經貿關系在2003年出現了轉折性變化,但是兩國間有許多非常特殊的問題要解決。

8月初,英國經濟學人信息中心(EIU) 公布了最新季度報告指出,中國和印度在今年至2007年將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之一,使亞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該報告認為,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整體增長將高于其它新興地區,但這歸功于中國大陸和印度的強勁經濟表現。中國今年仍有望實現經濟增長7%。印度在2003至2004財政年度的經濟增長可達5.9%,下個財政年度將達到6.7%,主要推動力是服務業。這個報告出
臺的前兩個月恰恰是印度總理瓦杰帕伊訪問中國,瓦杰帕伊的到來表明中印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而這次訪問對雙邊關系推動最大的將在經貿領域。突破性進展的中印關系自然有許多潛能有待挖掘,但是不可否認的存在許多的負面的制約因素,中國龍和印度象之間應該在合作與競爭中求得共贏。

復蘇的中印關系

中印兩國經貿關系經歷了互補、中斷、恢復、增長的過程。1990年代以前,中印兩國的關系是多變的,當時由于雙方都不是對方的主要貿易伙伴,而且兩國經濟落后,可以互補的極有限,所以雙邊經貿的規模很小。1950至1962的13年,雙邊貿易額總共才2.6038億美元。此后雙邊貿易中斷了14年,到1977年得以恢復。雖然基本趨勢是穩步增長,但貿易額仍很小,1990年才達2.64億美元。90年代以來增長加快。2002年達到創紀錄的水平49.5億美元。兩國企業之間的投資在90年代后期開始,但是數量少、規模小、增長慢,還只能說是剛剛起步。如中國方面,前一些年主要有中國冶金進出口公司在印度建立合營鋼廠。

近年中國一些家電業巨頭進入印度。1999年康佳進入印度,先與印度企業合作,2001年建立獨資公司,銷售額達2.2億盧比。TCL2000年進入印度,與巴朗國際有限公司建立合資公司,銷售TCL的產品,同時開設6家裝配廠。海爾也于2001年進入印度,與熱線電氣公司建立合資公司。就在這次瓦杰帕伊訪華結束之際,被印度批準在印投資3億盧比建立一家獨資的海爾分公司。 
中國的硬件制造商華為也進入印度的硅谷--班加羅爾,建立軟件開發機構。

印度方面,如印度最大的制藥企業之一的蘭巴辛公司1993年到中國廣東建立合營企業。90年代末以來,印度的幾家最大的信息技術企業相繼進入中國。印度最大的計算機培訓機構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學院(NIIT),1998年進入中國,已經在中國設立了100多個培訓中心。Aptech信息技術公司于2000年在北京建立合資企業。2002年,薩蒂亞姆、信息系統公司(Infosys)以及塔塔咨詢服務公司(TCS)進入上海開展業務。
這都是中印經貿關系全面啟動的前奏。

噴薄欲發的潛能

很難全面地闡述中印兩國發展經貿的潛能。而且,許多還有待于雙方在交往中不斷拓展、發現。這里列舉幾個根據現有基礎可以大力拓寬的領域。

(一)制藥業 印度制藥業實力雄厚。印度制藥業的優勢是:生產和研究開發的成本低、有優秀的科研人才和世界級的國家實驗室、因人種多樣而具有優秀的臨床試驗中心等。而且,已經具備了抵御2005年實施《知識產權協議》(Trips)可能對印度制藥業打擊的能力。相比之下,中國的制藥業處境窘迫:制藥廠多達6700多家,但是具有創新能力的卻微乎其微,絕大部分是生產仿制藥,許多企業都在生產同一種藥,大量低水平的重復投資,造成設備利用率不到50%。顯然,中國的制藥技術不如印度,但是有基礎設施和廉價勞動力方面的優勢,還有蘭巴辛公司認為的,上游產品如發酵技術和化學合成方面比印度強,因此,中印制藥業可以進行這樣的合作:印方出技術,中方出基礎設施、勞動力以及上游產品,雙方尤其可以聯合生產高檔次的藥品。對印方來說,能夠擴大業務獲取利潤,對中方來說,減少低檔藥,增加高檔藥,擺脫制藥業的困境。

(二)鋼鐵工業 印度這個領域的狀況是:鐵礦藏量豐富,從鐵礦的藏量和質量來說,印度是世界鋼鐵生產成本最低的國家之一。但絕大多數鋼鐵企業的技術設備和工藝陳舊,急需現代化。中國的狀況是:富礦少,貧礦多,又是世界第一鋼鐵生產大國,產品結構不合理,優質鋼材大量進口。在經濟發展尤其基礎設施的建設,對各種鋼材的需求量大。所以兩者的合作在于:1、印度向中國出口的鐵礦砂可以大大增加。2,占印度鋼產量大部分的印度鋼鐵總公司對中國幫助他們進行技術和設備的更新,一直非常感興趣,雖已有些合作,但仍大有擴大的余地。印度還認為可以從中國進口發展小高爐和小鋼廠的技術、從含磁鐵的鈦和釩中制造生鐵的技術。而中方對進口印度海綿鐵生產技術也感興趣。3,根據中國經濟建設的需要以及鋼鐵產品結構不合理,印度的中等鋼材和優質鋼材向中國出口的潛力可以大大拓展。

(三)煤和煉焦煤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產煤國,每年生產十幾億噸。由于國家鼓勵出口煤,這些年煤的出口增長很快。印度由于石油儲量貧乏,煤是主要的能源來源,中國從1988年起向印度出口煤,后又出口煉焦煤,但數量小且不穩定。鑒于這些情況,中國可以向印度出口更多的煤和煉焦煤。同時中國還可以向印度出口深層采煤技術。

(四)信息技術業 印度是軟件大國。其優勢與實力表現為:1、人才雄厚。全國有1900所高等信息技術教育單位,每年可培養7萬名專業人員。是世界最大的軟件人才庫。2,軟件基地林立。除了早有的班加羅爾軟件技術園區外,近幾年,又在海德拉巴、德里等地建立了像班加羅爾那樣的軟件開發區,不少邦政府也在建立軟件園區。3,出口優勢。據麥肯錫咨詢公司估計,到2008年印度的軟件產值將達850億美元,其中出口500億美元。但是,印度的硬件較差,不如中國。中國軟件業的狀況是:1,規模小,水平低。印度的軟件已經加入到世界軟件的價值鏈中,而中國還沒有進入。2,對軟件需求量巨大。隨著各行各業的電子化,加入世貿組織,籌備奧運會,都給軟件業帶來無窮的商機。3,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的硬件生產基本已經結束了普及型的進口替代階段,而開始轉向附加值高的商品生產領域。并正在迅速地成為全球信息業硬件產品的生產基地,其產值已僅次于美國和日本。

兩國在這一領域的合作大有可為:

1、印度直接向中國提供軟件。在中國的軟件市場中,本國公司占1/3,2/3被美國、歐洲、以及日本的公司占據,而他們的價格高于印度。有的西方企業把印度為他們開發的軟件再出售給中國。顯然,中印直接交易,可以互相受益,避免讓中間商坐收漁利。

2、印度的軟件培訓企業在中國的培訓業務可以大大地擴展。印度NIIT雖已在中國開設了許多培訓中心,但遠未滿足中國的需求。 

3、電信業的軟硬結合。中印兩國人口加在一起達23億,將是世界最大的電信市場。中方生產硬件設備,印方提供軟件,將形成完美的結合。

4、聯手合作分享世界軟件市場。中國的軟件人才總體上不如印度,但不乏優秀人才,且勞務費比印度便宜20%。印度軟件企業可以到中國利用中國的硬件優勢和廉價的勞務,合作承接軟件外包業務。中國在這方面有地緣和文化上的優勢,是印度理想的合作伙伴。

5、中國家用電器企業到印度建立合營或獨資企業。目前進展緩慢,業務量小。這方面擴展的潛力巨大。

動力與掣肘 

從這些年兩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國家關系狀況看,要使雙邊經貿發展的潛能變為現實并發掘更多的潛能,是完全可能的。因為有利的條件在不斷增強。

首先,二十年來兩國的經濟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長或較高增長,而且這種勢頭還在繼續。近幾年全球經濟增長減緩,兩國雖然受到一些影響,但持續上升的勢頭不減,被公認是世界經濟中少有的亮點。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2002年著文說,21世紀頭十年中,中國和印度成為全球新經濟增長點的可能性最大。 

第二,20年來,兩國在經濟體制、發展戰略以及政策上,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向著市場化、全球化轉變。尤其近年,作為世貿組織成員,都加快了步伐,如國有企業的改革正在突破,外貿領域不斷減少或取消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本國市場向外國的商品和資本大大開放,國內的立法步步緊跟,等等,力求與國際經濟接軌。

第三,兩國政治關系不斷緩和的總趨勢,為雙邊發展經貿關系營造越來越良好的環境。1993和1996年雙方簽訂的邊界地區保持安寧和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以及這次聯合宣言則強調雙方“發展睦鄰關系的共同愿望和廣泛的共同利益”,都起到了這種積極作用。當然懸而未決的邊界爭議等重大政治問題,更有負面的制約影響。


中印兩國經濟發展的經歷與水平,政治關系中的特有問題,對雙邊經貿發展形成一定的制約。
首先,兩國經濟結構類同,發展水平接近,導致同質性較強,互補性較小。由于兩國工業化程度也十分接近。在這種情況下,兩國要提高自己的工業水平,自然是把眼睛盯向發達國家,而不是對方。

第二,兩國經濟結構雷同水平接近還導致競爭性較大。表現為:一是在一些同類的出口品中形成競爭,諸如紡織品和輕工業品等。二是在技術和工程項目方面,兩國雖然都不及發達國家,但又是發展中國家的佼佼者。他們的許多適用技術和一些交鑰匙工程項目很受發展中國家的青睞,隨著兩國大力向外拓展業務,在這類市場上雙方的競爭會增加。三是兩國都可能成為“世界工廠”,從而形成制造業品的全面競爭。

第三,影響兩國國家關系的要害問題——邊界爭議、西藏問題、中巴關系等,對雙邊經貿關系的負面制約作用,也不可忽視。這次印度總理訪問中國,雖然將大大地推動雙邊關系的發展,但是我們看到在聯合宣言里,關于邊界問題,僅“闡述了各自的立場”,“重申愿通過平等協商,尋求公正合理以及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方案”,與過去比并無新意。西藏問題,宣言中印度的表態是1988年以來一貫的,差別只是這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示。而西藏問題的要害是印度如何處置達賴等在印西藏人大搞西藏獨立的行徑。至于印度一直耿耿于懷的中巴關系,宣言未涉及,這并不意味印度沒有意見。

方程式的答案

中印兩國在相當長的時期里,頭等重要的任務是繼續加快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實現這個共同目標,作為毗鄰,相互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求共贏,是兩國經貿關系的唯一正確選擇。

隨著印度國內市場對外開放,尤其2000年4月和2001年4月兩次共取消1429種商品的進口數量限制,給中國消費品向進入印度帶來了巨大的機會,印度頗有中國貨“如潮水般”涌入的感覺。在一些企業的要求下,印度政府向中國采取了反傾銷措施。2002年印度反傾銷局一份報告說,自1992-93年以來它總計立案調查121例,對中國最多,有51例。2001年印度共實施30起反傾銷調查,中國占了10起。如何認識和處理中印之間的貿易摩擦,對今后雙邊經貿關系至關重要。正確地對待能夠共同受益,反之,則可能兩敗俱傷。

首先,中國消費品在印度市場大受歡迎,甚至被搶購,是因為價廉物美,是它們的競爭力所致。舉例說,29寸彩電,中國TCL的售價1.9萬盧比(約合人民幣3800元),印度國產的BPL售價達2.9萬盧比(約合人民幣5800元)。而且,TCL考慮到印度經常停電和電壓不穩,做了專門的設計,使電視機在電壓140伏至260伏的狀況下都能正常運轉。其他普通消費品,如收錄機、CD機等,無一例外都如此。如一塊手表,中國造的只賣1.60美元,而幾乎一模一樣的印度貨卻要價5.49美元 。

據印度前內閣秘書普拉薩德估計,中國商品平均比印度商品便宜20%-40%。 2001年3月13日中國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回答印度記者提問時說明了為什么中國貨便宜:“中國由于勞動力價格很低、生產的原材料便宜,產品在世界上具有競爭力,這不能說是對外傾銷”。據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各國競爭力排名榜,2001年中國第39,印度第57。2002年中國第33,印度第46。

中國的競爭力同樣得到印度人的承認。印度工業聯合會(CII)認為中國的制造業優于印度。它與麥肯錫咨詢公司合作進行的一項調查說,過去10年普通制造業中國都在印度的前面,人均制造業國內生產總值中國為1322美元,印度才381美元,中國制造業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達1870億美元,而印度僅80億美元。 

亞洲開發銀行現任首席經濟學家伊夫扎勒.阿里(印度人)在評論印度產業界對來自中國的競爭擔憂時也說,“亞洲的公司必須學會提高生產率,否則就會毀滅在制造業主神中國的手里。” 

第二,中國的制造業水平尤其普通消費品的水平對印度來說,是否就高不可攀呢?不是。前面已經說過,印度的工業基礎和裝備能力與中國大致相當,各有千秋。競爭力差主要是由于長期保護國產工業的政策造成的,而這方面的改革又遲緩。在印度工業聯合會(CII)舉辦的《印度制造業2002年》峰會上,該聯合會前任主席指出:“像玩具、鐘表等低技術工業能夠把印度的制造業振興起來,并制服中國龍”,“這是我們可以扭轉形勢,(對中國)轉敗為勝的唯一途徑”。他還進一步指出,“雖然在低技術部門,現在我們輸給了中國,但是,我們可以再起來,通過培訓熟練勞動力和提高成本結構等方面的水平,把大眾消費品做大進而出口。”在競爭力方面,印度仍有一定實力。上述CII與麥肯錫的那項聯合調查也列出了印度增加制造業品出口的潛力和優勢,如原料供應好、勞動力成本低、以及優良的設計和技能。但是,印度工業界十分強調,印度必須向中國學習,加快改革。CII的那項聯合調查總結了中國經濟成功的5個關鍵因素。并據此提出印度應該修改勞工法、改革電力部門、降低稅率、減少進口關稅、取消對小工業的保留項目等建議,特別提出要加快對制造業的改革。確實,如果印度的政府和工商業界都這樣承認不足、看到潛力,加快改革,那么在制造業方面就有可能提高與中國競爭的能力。

第三,中印都是世貿組織成員國,互相都開放了市場。中國入世后,印度政府就認為給印度商品進入中國帶來了許多機會。2002年8月印度工業聯合會舉行題為《中國入世后給印度的機會與挑戰》研討會,魯迪部長指出,印度的漁產品、化工品、藥品以及軟件產品都會在中國創造巨大的市場。 實際還不止這些。印度向中國的出口正在明顯增加,今年頭4個月印度向中國出售鋼材猛增,就是一個明證。而整個5個月,印度向中國出口(16.8億美元),己經超過了中國向印度的出口(12.2億美元)。

世人把中國的起飛形容為龍的騰越生機勃勃,把印度的起飛比喻為大象的前進沉穩扎實。今天在充滿競爭的一體化世界經濟中,中印之間--龍與大象之間的博弈是不可避免的,在博弈中沖突和合作都可以發生,只要雙方努力把握好策略和行為,完全能成為一種非零和的博弈,從而各有收益。 (請見《經濟》雜志9月號)
(作者系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中印貿易額(單位:萬美元)
年份 貿易金額 中國向印度出口 中國從印度進口  順差額
1977    245        155             90         +65
1980   1.0301    0.3776          0.6525     -0.2748 
1985   0.7301    0.5693          0.1662     +0.3977
1990   2.6410    1.6676          0.9734     +0.6942
1995   11.6281   7.6528          3.9753     +3.6775
2000   29.1422   15.6075         13.5348    +2.0727
2001   35.9623   18.9627         16.9997    +1.9630
2002   49.5 
資料來源: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相關年份并計算。

《經濟》雜志9月號 張敏秋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圖片鈴聲隨心換
無線上網無限生活

  注冊新浪9M全免費郵箱
  新浪二手市場重新開張
  有獎訂閱-情愛技巧日日送,誘人大獎等你拿
  英語口語能速成? 新東方GMAT、IELTS新課 任汝芬率隊沖刺2004考研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search 攝像機 減肥 停電裝備
 
新浪精彩短信
兩性學堂
生殖健康兩性差異
有獎訂閱盡在學堂
非常笑話
超性感笑話 輕輕松松體驗爆笑感覺
圖片
鈴聲
·[張 宇] 大丈夫
·[和 弦] X檔案
·鳥啼鈴語 蟋蟀鈴聲
鈴聲搜索


企 業 服 務


中國國際機電博覽會
最安全穩定的企業郵箱
中醫抗癌革命性突破
加盟贈國際供求數字卡


分 類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車(京)
節省85%廣告費用
想到國外去上學(豫)
企業“零”成本推廣
“占便宜”到底!
分類信息刊登熱線>>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