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伊拉克戰爭后原油供應究竟怎么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07日 09:13 新浪財經 | ||
新浪財經訊 在伊拉克戰爭之前的數個月里,石油價格上漲了25%,達每桶37美元。業內的專家當時分析認為,這場戰爭將會很快結束,下半年油價也會向下波動到每桶25美元左右。但是結果并非為他們所料。 據《商業周刊》報道,在薩達姆倒臺后的短期內油價確實下跌過,但是很快又恢復到每桶30美元左右。當前影響油價的因素不外乎庫存量下降、伊拉克石油產量恢復戰前水平緩 然而支持高油價的最主要因素是戰后伊拉克。美軍占領后,當地油井基本完好;市場預期原油能很快恢復到戰前生產水平,開始大量向市場供應,油價應跌至每桶25美元。但是,因伊拉克國內存在廣泛的搶劫、人為破壞供油管線、以及老化的設施,這個預期至今未實現。伊拉克石油部預計,今年6月中旬產量能達到每天100萬桶,年底前達到每天300萬桶。但是達到每天100萬桶產量的時間已是7月下旬。英國石油公司(BP)石油業內專家稱,要達到每天200桶產量恐怕要到今年底。 盡管伊拉克局勢可能逐步改善,但是其他混亂局勢不斷的產油地區也會拖累市場石油供給。自委內瑞拉的罷工潮后盡管產量已達每天270萬桶,但還是比罷工前日產量低50-60萬桶。當地政局動蕩引發業內專家新的憂慮。尼日利亞盡管目前能達到種族暴亂前日產40萬桶左右的水平,但是,當地的石油工會威脅在8月19日開始新一輪罷工活動。 約占世界市場供給的10%的以上的三個產油國的儲運損耗量也把全球庫存量推低到近20年來的最低點。美國由于一些地區的嚴寒,也使得庫存達到了五年來這個時期的最低點。而且對油的需求在不斷上升,導致庫存增加困難。OPEC對油價上漲更是推波助瀾,通過限產維持高油價,OPEC至少在9月24日會議前不會增加產量。由此斷定三四季度的庫存難以提高。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如果今年內油價從每桶30美元跌至25美元,GDP增長可能會提高0.25%,超過此前預計的3.5%而達到3.75%的增長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