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崩潰何日來臨 勢力范圍縮小石油價格難保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06日 07:42 中華工商時報 | ||
作為石油產量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伊拉克,隨著薩達姆政權的迅速倒臺,美英石油財團的卷土重來,它不僅對這個國家的石油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同時很有可能預示著石油輸出國組織,即OPEC即將崩潰的來臨。誠然,OPEC自身的崩潰也有一個漫長變化的演變過程。 OPEC是沖著美英石油壟斷資本而產生的 中東盛產石油,然而,它卻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地區之一。在20世紀的前幾十年里,中東地區的石油一直被美國的美孚石油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和英國的殼牌石油公司等所壟斷。從戰后開始,中東各國通過爭取與美英大石油公司利潤對半分成以及石油國有化的途徑,逐步掌握了本國豐富的石油資源。與此同時,中東各國也開始不斷利用美英等西方國家對該地區石油資源的依賴,將石油作為武器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進行抗衡。 為了更合理地利用該地區的石油資源,同時,也出于對付美英石油壟斷資本的切實需要,在不斷推進石油國有化的同時,中東國家于1960年9月14日宣布建立石油輸出國組織,就是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最初成員只有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拉美的委內瑞拉,后來,非洲的尼日利亞等國家也逐步成為該組織的成員。據統計,OPEC已經控制了全球石油總產量的接近80%,剩余的20%由俄羅斯、中國、美國和墨西哥等國家占有。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產生,意味著該組織已經發展成為全球一支左右石油市場的強大力量。 OPEC誕生后,努力運用石油武器為自己的權益與美國等西方石油壟斷資本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這主要集中在兩次石油漲價上: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石油輸出國組織利用石油武器同美英石油資本的第一次較量,也就是所謂的第一次能源危機以前,當時,國際石油價格是相當低的。例如,50年代期間,當時的石油價格只有每桶1.6美元。正是廉價的石油,方促使整個西方國家在上個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實現了長達20余年的經濟“黃金時代,也使得美英石油資本從中東的廉價石油中賺取了驚人的利潤。然而,好景不長,在1971年11-12月期間,石油輸出國組織為支持阿拉伯國家反對以色列的斗爭,決定運用石油武器對扶植以色列的美國進行石油禁運。于是,第一次針對美國石油壟斷資本的能源危機宣布爆發。在第一次能源危機期間,OPEC的阿拉伯成員決定收回原油標價權,并把當時的基準原油價格由每桶3美元提高到10美元,縱然間,國際石油價格一下子猛漲了兩倍之多。由于原油價格的迅猛上漲,結果,美國首先于1974年爆發了大規模經濟危機,緊接著,整個西方世界也發生了戰后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 繼第一次能源危機后,OPEC為打擊西方石油資本,又在1979-1980年宣布第二次石油大漲價,當時的國際原油價格又幾乎上漲了一倍以上,從每桶10美元暴漲到每桶20多美元。結果,給1979-1982年的西方經濟危機火上澆油,成為戰后最為嚴重的大規模經濟危機。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和1979-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的爆發,不僅沉重打擊了美英石油壟斷資本,而且,還迫使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不得不對它們的產業轉向以節能為主的產業結構大整頓。 石油是伊拉克戰爭的動機之一 美國總統布什,為什么要運用武力手段進攻伊拉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盡管不少人都認為,美英通過武力征服伊拉克,其重要動機之一,乃是通過進攻伊拉克,鏟除獨裁者———薩達姆政權,產生一個民主的伊拉克。不過,大多數人都強調,鑒于伊拉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美國石油壟斷資本早已對之垂涎三尺。也就是說,美國進攻伊拉克的真正動機,是把伊拉克豐富的石油搶到手中并抓緊一切機會摧垮石油輸出國組織。 眾所周知,美國的人口雖然只有全球總人口的5%,但是,美國消耗的石油卻占據全球石油的30%。長期以來,美國盡管本土也儲藏著比較豐富的石油資源,但美國在能源問題上采取的戰略不過是,盡可能地封閉本國油田,除非萬不得以,才不得不進行開采。這就是美國為什么依賴國外石油的基本原因。由于中東的石油對美國至關重要,因而美國對中東的石油依賴占據了美國石油進口的50%(70年代曾高達70%),雖然最近美國采取一切措施,減少對中東地區的石油依賴性,但時至今日,美國對中東地區的石油依賴性仍然達到了40%。在中東地區中,沙特阿拉伯一向是美國的主要石油出口國家,除沙特外,美國對伊拉克的石油也早想染指。由于伊拉克的石油蘊藏量高達1200億桶,每年的開采量,只有區區 200萬桶。若美國占領伊拉克,不僅可以控制該國的石油開采權,還可以使得美國石油壟斷資本重新打入該國并進而左右整個中東地區的原油市場。 還應該指出的是,美國之所以想把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弄到手,除了伊拉克自身的豐富石油資源外,還與美國本身的能源短缺直接相關。 當前,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石油輸出國組織供不應求,需求增長外,還有就是,美國能源工業的十年萎縮。西方分析家指出,隨著美國能源企業競相以降低成本的手段提高利潤率,美國大陸的石油和天然氣鉆井減少了開采量,而虧損的煉油廠業已關閉了工廠。 結果是:美國能源供應系統愈來愈容易受到供應沖擊,以至于國內外燃料消費者愈來愈容易受到價格上升的影響。 美國石油供應短缺削弱了OPEC控制油價上升的能力,該組織現在的開采量已經超過了生產能力的限制。不久前,OPEC召開會議,就伊拉克戰爭爆發做出政策決定。 美國石油公司手中控制著大約10億桶原油和諸如汽油這樣的石油額外供給,價值數億美元,但是,一旦油價下跌,煉油廠可能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因為手中的存貨失去了價值。 鑒于20世紀90年代相當一段時間深受利潤減少的困擾,因此美國煉油公司逐步采用計算機軟件,提高存貨管理效益,以減少手中的存貨。這一變化在因特網潮流中加快了步伐。 總部設在波士頓的能源安全分析研究公司的董事薩拉·埃默森認為,如果煉油企業想維持自己的高技術股市的股價,它們將必須盡其可能降低其成本。 按照聯邦政府公布的數字,1993年2月至今,美國商業原油存貨減少了18%,目前保持在1975年以來的最低水 平。不久前出現的石油供應不足抬高了油價,導致石油價格12年來第一次達到每桶40美元的水平。 美國原油存貨已降到了政府認為的維持正常供應所必須的2.7億桶的水平。美國燃料的60%需要進口。能源需求的巨大規模意味著美國石油價格上升將波及歐洲和亞洲,雖然那里的供應并不吃緊。 簡言之,伊拉克儲藏的豐富石油資源與美國國內石油供給的短缺,所有這些,都成為美國進攻伊拉克的借口。 伊戰后,OPEC有可能陷入崩潰 作為美國得克薩斯石油代言人的布什,為了早日把伊拉克石油搶到手,并在伊拉克戰后的重建中,促使美英石油資本重新染指伊拉克的石油,真是費盡了心機。而迄今為止一直對外封閉門戶的伊拉克油田的開發,有可能因美英石油資本的涌入而加快石油增產,進而為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垮臺創造了種種便利條件: 其一,在薩達姆時期,因受到聯合國石油換食品的制約,伊拉克石油的開采量很少,每年只有200萬桶左右。然而,在薩達姆政權垮臺后,為了償還所欠國外的龐大債務,加之,美英石油資本的大力扶植,所有這一切,都將促使伊拉克的石油出現大幅度增產。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嚴重沖擊了OPEC制定的石油穩步減產計劃,并使之石油限產的計劃逐步告吹。 其二,縱然在薩達姆政權時期,他們也對石油輸出國組織的生產框架感到不滿,強調應該根據各個產油國家的實際情況適度多生產一些原油,而不可全篇一律。當時的伊拉克曾經威脅如OPEC再不改進現行生產框架,伊拉克將退出該組織。這說明,石油輸出國組織的舊體制與政策若不改革,它將為其自身創造垮臺的條件。 其三,盡管當前石油輸出國組織在全球石油市場中所發揮的作用已經減弱,早已同上個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大幅度提價所不可能相比,但是,迄今為止,該組織依然控制著全球石油供給的40%。倘若,該組織不趁薩達姆倒臺進行大幅度調整與改革,那么,它便與新形勢的發展格格不入,搞不好,堡壘從內部攻破,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其四,石油價格的下跌,將促使OPEC難以收拾殘局。美英聯軍進攻伊拉克,其中的一個動機便是通過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迫使全球石油價格下降。有消息報道,倘若伊拉克開動所有油井生產的話,必將導致全球石油生產過剩與石油價格出現暴跌,石油價格下降到每桶低于10美元的情況也將會出現。那樣一來,石油輸出國組織通過自動限產來調節石油市場的角色,實際上,也就不復存在了。 其五,美英石油資本將從OPEC手中奪回主導權。戰后伊拉克的重建,美英石油資本將發揮決定性作用:一是把戰后伊石油生產的合同拿到手,這樣一來,美英石油資本便在較大程度上奪回了在伊拉克的石油開采大權;二是美英石油資本將在伊拉克實施私有化,重新讓私人公司控制伊拉克的石油生產;三是利用伊拉克占有的地盤,向其他OPEC成員逐步進行滲透,特別是對OPEC的最大產油國———沙特,通過各種手段,削弱它在OPEC舉足輕重的影響。這樣一來,便可以逐步把OPEC的主導權搞到美英石油資本的手中。 總的來說,美英石油資本將通過內外夾攻的辦法,不斷縮小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勢力范圍,直到最后取而代之,然而,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垮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步一步進行的。對此,人們應該保持清醒的認識。(佟福全)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所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