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金之地”盛年不再 戰爭使中東經濟雪上加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12日 17:36 新華網 | ||
新華社記者劉昕 隨著伊拉克戰火紛飛,人們的目光聚焦在了中東這片硝煙彌漫的土地上。作為全球獨一無二盛產石油的“黑金之地”,中東經濟如今是怎樣的呢? 中東經濟現狀 自從發現石油以來,中東人的命運就改變了。特別是二十世紀70代石油價格暴漲,巨額財富潮水般涌入中東,仿佛一夜間,中東產油國就從赤貧過渡到了暴富。全球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的政府財政收入,1971年只有14億美元,而目前已超過1000億美元。隨著石油美元滾滾而來,中東產油國過去幾十年間以令人難以置信的資金投入和超過尋常的建設規模,開始了全方位的經濟大開發。如今,這一地區現代工業初具規模,沙漠農業搞得有聲有色,現代化城市拔地而起,高等級公路四通八達。由于財政收入增加,中東產油國近年來紛紛把財政盈余用于償還國內債務和建設基礎設施。在沙特和阿聯酋等海灣國家,外國企業參加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相繼開工,項目融資的資金需求十分龐大。在沙特阿拉伯,單是電力項目,今后十余年就需要1000億美元資金。富裕的海灣國家是其它阿拉伯國家出口商的最大市場,也是其它阿拉伯國家資本和投資的主要來源。雖然近年來美國減少了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但美國在經濟上還是與中東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戰爭與經濟 伊拉克戰爭打響后,戰爭對中東經濟的影響成為人們矚目的焦點之一。沙特阿拉伯《生活報》刊登文章說,這場戰爭將對約旦、埃及、敘利亞等與伊拉克有著繁榮貿易關系的國家產生消極影響,因為近年來伊拉克已成了這些國家的主要出口市場,它們與伊拉克簽有貿易協議和議定書,如果解除制裁、允許伊拉克與世界各國自由地做貿易,伊拉克與它們的貿易關系可能會改變。 同時,由于美英聯軍攻打伊拉克,“9·11”恐怖襲擊事件之后十分蕭條、但前一陣剛剛開始復蘇的阿拉伯旅游業又將面臨新一輪傷害。該地區旅游業前景目前非常暗淡,因為世界各國的航空公司已經改變航線,或取消航班,以避開中東和海灣地區危險的天空。在埃及,旅游聯合會預測,旅游收入將至少損失17億美元,幾乎是該國旅游部門年收入的50%。中東地區其它旅游點,如約旦、黎巴嫩和以色列等,也同樣憂慮重重。對于阿拉伯非產油國而言,它們向海灣富裕國家輸出的勞工在一段時間內將會減少,對這些相對貧窮國家的援助和投資也將減少。在金融部門,戰爭已經迫使科威特股票市場關閉。在美國去年對伊拉克發出戰爭威脅之際,巴勒斯坦、黎巴嫩、摩洛哥、突尼斯和埃及的股市就已經備受其苦。 中東經濟走勢 總體來說,即使沒有戰爭,自去年以來,埃及、黎巴嫩和以色列等中東國家的經濟減速傾向也已十分明顯。由于“9·11”事件和巴以沖突長期化,戰前這些國家投資和貿易狀況惡化,外匯短缺和債務問題已相當嚴重。戰爭對中東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推動下,中東國家都實行了程度不同的經濟改革。約旦、摩洛哥、卡塔爾和巴林等國的新任領導人一上臺,就為吸引外部投資、促進合作、擴大出口、推動經濟發展制定了許多政策措施。一些產油大國也出現改革勢頭,長期實行國有化的石油行業逐漸開禁,對外合作的前景大為拓寬。無論是產油國、還是經濟多樣化國家,都在進行產業調整,進行私有化改造,改善投資環境。 不過由于近兩年石油收入增加,中東產油國目前的日子還比較好過。但這些富裕的產油國由于經濟結構單一,經濟增長所承受的風險因此也極大。如果國際經濟環境不景氣,特別如果油價下跌,那么產油國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經濟還會出現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