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加快經濟特區建設 媒體對其前景表示樂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31日 08:47 環球時報 | ||
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錢峰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就逐步放寬外商投資的限制,修改進出口貿易規則,建立一系列出口加工區。近年來,在出口加工區基礎上,印度又開始籌劃建設經濟特區。在日前剛剛出臺的2003—2004財年預算案中,印度政府進一步明確指出,要加快經濟特區的建設步伐,給予經濟特區更多的優惠政策,以確保吸引外資,擴大出口 印度出口加工區是從國內關稅區分離出來的相對獨立的區域,成立于1991年拉奧政府執政時期。加工區內設有發展專員署,專門處理區內眾多問題而不必事事報請中央政府。目前,印度共有7個出口加工區,區內企業達553家。 加工區升格為經濟特區 盡管早在2000年4月1日,印度政府關于在全國建立經濟特區的法案就已生效,但一直進展不大。當地不少經濟分析人士認為,印度要實現今后5年內GDP年增長率8%的目標,年出口總額至少要由目前的460億美元提高到800億美元,年均出口增長率必須達到11.9%才行。在當今全球貿易戰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印度政府感到壓力不小。為此,印度政府提出,加快經濟特區建設,并擬將目前的出口加工區和工業園區全面升格為經濟特區。 印度《經濟時報》報道,自今年1月1日起,印度政府已將北方邦的諾伊達、西孟加拉邦的法爾塔、泰米納杜邦的金奈、安得拉邦的維薩卡帕特南4個出口加工區升格為經濟特區。另外,印度還準備在馬哈拉施特拉邦、泰米爾納杜邦、西孟加拉邦、奧里薩邦、北方邦、安得拉邦、中央邦和卡納塔克邦等14個地區建立國營經濟特區。 免稅期長達10年 據此間媒體報道,經濟特區政策比出口加工區更加優惠。特區擬實施的方案有:指定的免稅區,在商業運作和關稅、稅率方面將其視為國外區域,如對于經濟特區的企業,在2009年3月31日之前的出口獲利,可享受稅收減免;經濟特區允許開展的活動為商品制造、服務、生產、加工、裝配、改裝、重新設計、包裝、貿易等。經濟特區各部門產生凈對外貿易盈余時間為3年以內。5年內可以使用免稅商品。以發展專員為首的、包括海關機構在內的委員會負責監管經濟特區各部門運作情況,允許特區的企業自由雇用或解雇職工。 媒體對前景表示樂觀 此外,其它激勵措施還包括:連續10年的免稅期;進口無需許可證;資本貨物、原材料、消耗品、零配件等免進口稅;從國內市場免稅采購資本貨物、原材料、消耗性零配件等,國內銷售需按進口政策交納全部關稅;無固定的廢物排放標準;轉包的部分生產允許在國外進行;海關不對進出口貨物作例行檢查;可在出口商外幣賬戶中保存100%的外匯收入,相互間的交易也可以外匯支付;允許企業從事原先只保留給印度小企業、不準外資企業經營的部分行業;允許在特區設立海外銀行;允許外商投資于基礎電信服務(外資比例最高可達100%);免除國內關稅區向經濟特區銷售貨物時繳納的中央銷售稅等;已批準的項目,可享有在規劃上的完全自由,并有權以商業方式提供水、電、安全保衛、餐飲、娛樂中心等服務。 對經濟特區的前景,媒體普遍樂觀地認為,隨著這些經濟特區的逐步建立,印度吸引外資和出口有望迎來一個“小陽春”。 《環球時報》(2003年03月28日第十三版)
|